(时间:10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_____ 座号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亲爱的同学,这份考卷将再次展示你的学识与才华,记录你的智慧与收获。相信自己吧! 相信你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富有创意的表达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哂笑xī 迤西yǐ 龙吟虎哕huì B.苋菜xiàn 璀璨chàn 穷形尽相xiàng
C.招徕lái 蹊跷qī 未雨绸缪miù D.露馅lòu 模样mú 饮鸩止渴jiū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B.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能甘于人后,要一马当先。 C.辩论会上,他能抓住要点,随机应变,击败对手。
D.在这次科学盛会上,科学家都能滔滔不绝油嘴滑舌的表明自己的见解。
3.指出对每组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
A.我的家乡是水乡。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记叙) B.她生着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描写) C.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说明)
D.这篇文章语言既简洁又生动。(抒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B.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D.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5.与下段文字衔接自然、连贯、得体的一句是 ( )(2分)
财富是什么?商人摆弄着手机说,财富就是赚来的金钱;学者推了推眼镜说,财富就是创造的知识;哲人拍了拍地球仪说,财富就是拥有的智慧;农民望了望金黄的麦浪 说,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A.财富就是广阔的田野 B.财富就是成长的麦苗 C.财富就是收获的庄稼 D.财富就是播下的种子
6、根据要求填写。(4分)
(1)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精神的诗句是
1
, 。
, 。 (2)李煜《相见欢》中借景抒怀,表达离愁的诗句
, 。
7.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道我国体育健儿夺得体育竞赛第一名的消息,“获得第一”有许多种说法,如“夺冠”,你能再说出几种来吗?(3分)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___》的开篇词,作者是 朝的 。(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4分)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9.概括这两段的内容。(3分)
10.“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什么?(2分)
11.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年轻妇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2
12.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到什么作用?(3分)
13.下面的两首民歌分别属于文中所提到的哪种方式?(4分)
①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②小乖乖 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外外哟 来,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喽。
(二)(12分)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账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 ,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4、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3分)
15、划横线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分)
16、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你的家乡端午节有何风俗?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二种。(4分)
百衲衣---------叶大春(14分)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
3
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18.概括本文的中心。(3分)
19.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4分) 正面描写有:______ ____。 侧面渲染有:_________ ___。
18.第③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2分)
19.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0.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3分)
4
四、作文(40分)
人人都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