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离骚》公开课示范教案{作文类}

来源:小奈知识网
191937

《离骚》(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参照注释,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掌握文言语法知识并翻译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屈原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用具 教学 方法 教学 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哪一位作家?民间有关导语。 设计 纪念屈原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离骚》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年~前年),姓屈,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简介 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王后代。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我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创立 “楚辞”文体(也即辞赋这一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诗学传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 生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平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梦想。 屈原作品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篇)、《九章》(篇)、《招魂》凡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充分,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之一。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梦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一種臭草。比喻不肖。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关于楚辞“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称“楚辞体”。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称“骚体诗”。 .楚辞发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 .在语言形式上,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句1 / 7

191937 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形式比较自由,扩大了诗歌的容量。 .“兮”、“些()”等语助词频繁出现,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 楚辞铺排夸饰,想象力丰富。 .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极致。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 解释课题 《离骚》含义有三种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首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是楚辞和屈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后人常用“骚”代称楚辞作品,以“骚赋”代指屈原的作品。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梦想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全诗全诗句,分节,共字。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离骚》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也因此将“国风”与《离骚》并称“风骚”。《诗经》和《离骚》一起成为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块奠基石。 课文节选部分共节、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梦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写作背景 解读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长太息以而掩涕兮,哀民生百姓的生活,一作这一辈子,诗人自己,万民的生存。 之多艰难。课文 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我一面擦泪一面长叹, 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 .疏通文意 .概括大意 .抓住关键词分析人物形象 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 昏庸。余虽好爱慕,崇尚修修洁姱(ā):洁净而美好。姱 . 美好:“~容修态。”. 夸大。夸耀:“既~丽而鲜双兮。”ù◎ 〔婡(á)~〕性不端良。笼头。. 牵制。束缚。以鞿ī . 马嚼子,:“是犹以~而御駻突。”. 马羁ī . 马笼头:无~之马。~绁(.马笼头和缰绳。.喻束缚)。. 束缚,拘束:~兮,謇ǎ . 口吃,言辞不顺利:~吃。. 正直:~押。~绊。~缚。~囚。放荡不~。. 停留,使停留:~旅(长久寄居他乡)。~留。~泊。~滞。. 古代女孩留在头顶像马笼头的发型。鞿羁:束缚约束,谔(正直敢言)。~~(a.正直之言。b.忠诚正直)。 朝谇(ì):进谏。而夕替ì〈动〉() (形声。本作“竝”。从竝,白声。竝( ì),二人并立。本义:.废弃)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停止。荐可而替不。——《国语·晋语》。注:“去也。”() 消亡,泯灭。君之冢嗣其替乎。——《国语·晋语》。注:“灭也。”() 衰微;衰落 [] 风颓化替。——房玄龄《晋书》() 又如:兴替(兴盛与衰亡)() 代替。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衰亡。如:朝代兴替() 松弛;怠惰 []于是乎下陵上替。——《左传》〈名〉() 替身,替代别人的人。对正身而言。常指代人受罪的人。() 通“屉”。抽屉 []◎ 替 ì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 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 既替余以助词,凑音节,蕙ì. 〔~草〕即“佩兰”。. .〔~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狭长而尖,初夏开淡黄绿色花,气味很香,供观赏。. 〔~心〕喻女子纕(ā):佩带。ā . 佩带:“解佩~以结言兮。”. 马腹带。ǎ . 捋袖露出手臂。. 束衣.又申。袖的绳索。. 丝纷乱。兮,重复,重申加上。之以揽采集茞é .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内心纯美。他们既诽谤我佩带蕙草,又指责我采集苗兰。 2 / 7

191937 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 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角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 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众女”“时俗”两词,说明当时社会环境一团糟,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 迎。亦余心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原是怨恨。. 我一心追求的梦想, 虽然死九次我也不后悔。怨灵修指楚怀王。有靈智遠見的人。用以比喻國君。之浩荡無常不定、心無所主的樣子。没有准..则,荒唐兮,终不察夫民心。我埋怨王上太肆无忌惮, 始终不考虑人民的情感。众女谣喻群臣。嫉余之蛾眉比喻高尚德行,兮,诋毁。...诼(ó)谓余以善淫淫荡,。众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诽谤。 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众女谣众喻群臣。嫉余之蛾眉兮,诋毁。诼(ó):诽谤。谓余以善淫。...女(诸臣)嫉妒我的美貌(才德),造谣诬蔑说我放荡不羁。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ǎ):违背。规矩而改更改。错通“措”,措施,指先圣。庸俗之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 他们违反规矩,改变措施, 背绳墨竞周容正曲直之具。以追曲斜曲。兮,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之法。法。以为度法度准则。违背标准,追求邪曲,争着取悦于人成为法度。 面对如此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忧闷忧愁苦闷余佗傺吾独穷困阻塞不通,走投无路,乎此时(à ì):失志貌。兮,.. 作者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 震动人心。 也。我忧愁抑郁失志无聊, 现在我多么孤独穷困!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宁死以流亡余不忍为此态我宁愿随水漂流而去。兮,苟合取容之态。也。....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他声明: 马上死去魂离魄散, 也不愿采取这种态度取悦于人。“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 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之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兮,自前世古代。而固然。雄鹰不与燕雀同群,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何方通圆之能周合兮,夫孰何异道而相安?方与圆怎能互相配合? 志向不同怎能彼 此相安? 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 源。屈委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责骂。而攘忍受。诟(ò)。只好暂时委:耻辱。屈心志,抑制感情, 忍受责怪,容忍咒骂。 伏伏:通“服”,保持,坚守。清白以死直正道兮,固前圣之所厚厚待推崇。。保持清白,死于直 道, 这本是前圣所称道。3 / 7

191937 痛定思痛,作者对此前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选准道路,那么现在赶紧抽身退出还 来得及吧!当然,由进到退是要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和斗争的。“延伫”“步”“止息”等语,让我们看到一位犹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形象。“兰皋”“椒丘”的意味,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依兰椒, 不忘芳香以自洁也。”终于,诗人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这一句既含有让步,又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这是碰壁之后的让步。“复修”“初服”,全然不顾自己获咎之由正是自己太“好修”了,这是不计功利得失 的倔强。以下“制芰荷以为衣兮,……芳菲菲其弥章”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给人无限郑重的感觉。其中,“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 荒”和前面的“复路”是相应的。 悔相观看道之不察兮,延长。伫乎吾将反,。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 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回调转。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指迷途。之未远。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 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步徐行。余马于兰皋(ā)驰丘且焉止息休息一下。。:水边高地。兮,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 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进不入以离尤罪过。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原先的志向。 我进仕未成反遭怨尤,不如退休重修旧服。制裁制。荷叶以为衣兮,集芙蓉莲花。以为裳。我把菱叶制成上衣, 并把荷花织就下裳。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苟,不了解我。其亦已兮,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 只要我的感情如果。余情其信确实,芳美好。真正芳洁。高指帽高。余冠之岌山耸起的样子。亦喻危险,兮,长余佩之陆离修长而美好的样子。。我把帽子高高戴上,又把佩带增得长长。芳指芬芳之物,芳香,。与泽光泽其杂糅兮,唯通“唯”,只有。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其犹未亏。芳洁(贤士)与污垢(佞臣)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败。忽反顾回头看,以游目纵目瞭望。兮,将往观前去观望。乎四荒辽阔大地。我忽然回头纵目远眺,将往观四面遥远的地方。佩缤纷极言多。其繁饰众多的装饰品兮,芳菲菲服饰品,芳香浓烈,其弥章 明显。。我佩戴五彩缤纷华丽服饰,它散发出浓烈的芳香。 最后,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民生这一辈子。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爱美,修身养性,以为认为常恒常 常”。“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之法。。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 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虽即使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体解吾犹尚且,还。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惧怕。。虽粉身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虽体解吾 碎骨我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会受到惩罚?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坚信自己, 至死不变。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4 / 7

191937 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梦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课堂小结 自读课文,节选部分写出了抒情主角的哪方面的内容?⑴ 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楚怀王贤愚不分,没有主见,轻易听信周围群小的挑拨。 ⑵ 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族)的矛盾。 ⑶ 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 ⑷ 屈原的品格与精神。问题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角形象?探究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 兮,集芙蓉以为裳。”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 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谈谈你对《离骚》艺术特色的理解。①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本文中浪漫主义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一是奇异的比兴和象征。联想和想象几乎贯穿全文,作者借助自然和社会中的一系列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扈江离与辟芷、纫秩兰为佩表明自己的志行高洁。以朝搴栏,夕揽宿莽比喻勤勤恳恳地培养才德。比兴和象征的运用也是俯拾即是。文章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 思想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②汲取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对偶修辞,使整首诗整齐而节奏鲜明。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诗赋词曲等各种 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③大量用“兮”字,不仅加强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诗歌的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 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 无异。 .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情感的?有人说他这是一种“宗国”思想,你同意吗?明确:观点一:同意。屈原的爱国思想其实是一种“爱君”思想。战国后期的“合纵”“连横”之争,是中国内部的矛盾斗争,因为它们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他们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联齐抗秦的“合纵”策略,一是为保卫楚的独立,二是进而实现楚“王”天下的企图,这只能说是为争夺全中国领导权而进行的内部斗争,并非是抵御外国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兮”就带有明显的血统5 / 7

191937 夸耀。“来吾道夫先路”“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则是一种出于“家天下”感情和宗国观念的使命感和忧患思想。屈原的种种努力,客观地说,这的是楚 王的统治,我们不必人为地拔高理解他。观点二:不同意否认屈原的爱国思想。上种观点是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们现在之于屈原的时代,相距上千年,我们不能苛求那个时代的屈原像我们今天这样考虑问题。施行政策,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思维、观点以及胸怀世界的气度,那个时代的屈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人民的生活,忧心哪焚,奔走呼号,这不就是爱国的表现还能是什么?在 他的心中,楚国就是他的祖国,楚国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们能非议他的爱国精神吗?对屈原的评价应该分两个方面:作为一位诗人,屈原是成功的。但是,作为一位政治家,他是失败的。屈原的失败就在于他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国运紧密的联结起来。他爱楚国,是爱的那么的深沉和执着。他深深地爱着楚国的文化,这一点造就了他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深深地迷恋着楚国的腐朽的、没落的政坛,这一点铸成了他只能是一位狭隘的民族 主义者,从而他的国家的毁灭,连带了他政治信仰上也彻底的毁灭。 .讨论:屈原为了自己的政治梦想,最后抱石沉江,你赞成这一举动吗?①观点: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梦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 真心所愿。②观点: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梦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 便有希望。 .读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 ①一我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梦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②这一辈子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③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课堂 汇总报告笔记,质疑为难。小结 布置 运用联想想象手法描写屈原投江的情景。作业 板书结构图: 设计 前 政治梦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 教学反思 有关资料 课文研讨()名句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与大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清廉正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定信念,奋斗不懈)6 / 7

191937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梦想)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饮秋菊之落英。(高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