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甘肃农业 2010年第04期(总285期) 疏勒 / uj I玄ll1.,域水资源利j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刘建军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甘肃玉门73521 1) 摘要;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维持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水 利工程蓄引有限的祁连山水源,土地荒漠化已成为疏勒河流域 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如何实现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用,推动民生水利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就此问题做初步探 讨,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l疏勒河;水资源;可持续;研究 一、琉勒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利用情况分析 ㈠流域水资源现状疏勒河是玉门、瓜州两县市工农业生 产和人民生活依赖的主要水源,干流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 17万平方公里。疏勒河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82 亿立方米/年,其中疏勒河干流昌马峡断面地表径流量l0.31 亿立方米/年,石油河地表水资源量为0.51亿立方米/年。疏 勒河径流的主要补给地区是上游昌马峡以上的祁连山山区,水 源以降水为主并兼有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量0.52亿立方米/ 年,其中昌马盆地0.22亿立方米/年,安西盆地0.3亿立方米 /年,其主要来源为降雨及凝结水入渗。疏勒河中下游大部分流 域面积为戈壁荒漠,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随地势降低呈 逐渐升高趋势(昌马峡4.5℃,玉门镇6.9"C,安西县城8.8℃); 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而蒸发量逐渐增大;多年 平均降水量(玉门63.4毫米,安西47.4毫米)仅占蒸发量(玉门 2897.7毫米,安西3042.6毫米)的2.2%~I.6%。疏勒河中下游 径流几乎没有补给,据下游潘家庄水文站监测,双塔堡断面多年 平均径流量2.71亿立方米/年,仅占上游昌马峡口多年平均径 流量(10.31亿立方米/年)的26.3%;从昌马峡出山流量分析, 疏勒河年径流量有两大特点,一是年内分配不均,汛期7、8、9三 个月的来水量占年来水量的53.5%,冬季12、1、2三个月灌溉期 的来水量占10%,秋冬灌期10、11月份的来水量占10%,春灌期 3、4月份的来水量占8.5%,灌溉临界期5、6月份的来水量占 18%;二是年际变化大,枯水年(1956年 ̄1957年)年径流量为 5.36亿立方米,丰水年(1972年~1973年)年径流量l5.07亿 立方米。 ㈢水资源的现状利用情况疏勒河流域农林灌溉和生态用 水、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完全依赖于有限的疏勒河水源。甘肃省 水利厅核准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许可取用地表水量 8.3165亿立方米/年,用于昌马、双塔、花海三大灌区的农业 灌溉及生态用水,404和处理厂许可取用地表水量0.828亿立 方米/年,疏勒河干流地表水许可取水总量为9.1445亿立方 米/年。疏勒河昌马、双塔、花海三大灌区现有农田灌溉面积 8.96万公顷,据2002年 ̄2005年不完全统计,流域社会经济系 统4年平均毛用水量8.64亿立方米/年,占4年平均来水量 l1.109亿立方米/年的78%,占省水利厅核准许可取水量的 94.48%。2008年疏勒河各灌区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量已超过 9.62亿立方米/年,开发利用率已超过90%。暂西北地区水资源 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认为,“在西北 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水以各占50%为宜”, “内陆河流按用水量的最高开发利用率应不超过70%”,疏勒河 水资源利用已经超过了合理的开发程度,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 地区。 二、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面瞄较为严重 危机的分析 随着水工程的日趋完善,流域经济社会对水的需求迅速增 长,在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和局部人工绿洲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正在面临较为严重的危 机。 ㈠无序打井,超采地下水,全流域各灌区均不同程度地出现 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泉水逐年干枯、湿地萎缩、农业灌溉 公顷次灌水量明显加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以昌马灌区为例, 1997年只有灌溉机井88眼,纯井灌面积360公顷,到2002年 灌溉机井增加到了438眼,纯井灌面积达到了4333.3公顷。全 流域2000年底以前共有机井l159眼,到2005年增加到了 1868眼,2005年度提取地下水总量1.8125亿立方米,已占到当 年全流域各灌区引用河水总量7.576亿立方米的23.92%。据省 水文局在疏勒河流域设置的14个水文井常观资料显示,地下埋 深1995年平均为16.05米,2005年部分井灌区已达到了26 米。疏勒河流域属于干旱地区,天然植被不是靠雨水,而是靠地 下水维持生命,对地下水有极强的依赖性,根据《甘肃省河西内 陆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报告》指出,当地下水埋深小于3 米,次降水量大于5毫米时,对地下水就有补给;当地下水位埋 深大于3米,次降雨量大于10毫米时才对地下水有补给;当地 下水位埋深大于5米时,对地下水的补给已很微弱。地下水位下 降不仅中断了地表降雨与地下水的联系,而且加重了土地盐碱 化,导致天然植被大量枯死,绿洲日益萎缩,土地沙化,使生态环 境进一步恶化。曾被列为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的花海盆地干海子 湿地现已完全干枯,植被完全枯死,鸟类的天堂变成了生命的禁 地。其主要原因就是周边地区灌溉机井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 下水位下降,超过了植物生长的最低水位线。 甘肃农业 2010年第O4期(总285期) ㈢环境的自然演变和人类过度的水利开发已使疏勒河流域 生态环境对水工程形成依赖,基本丧失了自我修复能力,土地风 蚀荒漠化已成为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危机疏勒河流域属东 亚季风尾闾区,海洋暖湿气团很难到达,加之长期受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气流控制,流域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呈现出热量充足, 昼夜和季节性温差大、气候干燥、降水量小,蒸发强烈,风沙频率 的温带暖湿带干旱荒漠化气候特征。因为缺水,除了占流域面积 2.4%的农业灌溉区和不足0.1%的天然湿地以外,流域内97.5% 的土地为戈壁荒漠,在全国植物分区上属蒙新区,没有森林,只 残存一些红柳,碱柴、骆驼刺、麻黄、灰蓬等旱生半灌木和草类植 物,覆盖度不足5%,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极差。据甘肃省沙漠化普 查资料表明,疏勒河流域近5O年来土地荒漠化呈扩展趋势、荒 漠化面积以1.47%的递增逐年增加。由于持续不断的水工程建 设,灌区农业逐步发展,全流域灌区耕地面积从6O年前的不足 6666.7公顷发展到目前的8.7万公顷。这些被开垦的土地都是 一些土层厚、土质好,天然植物易生长的地区。开荒扩大了人工 绿洲面积,但在冬季,这些土地完全裸露着,形成了季节性的风 蚀荒漠区,天然植物永远无法恢复了,如果没有灌溉,人工培育 的植物也无法生长。生态环境已基本依赖于水工程,完全失去了 自我修复能力。土地荒漠化已成为疏勒河流域威胁生态安全和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危机。 ㈢盲目招商引来掳夺性开发,工业污染通过水源对生态与 环境的危害正在日益加剧,疏勒河流域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情 况下,将再度面临水质型缺水随着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对疏勒 河流域而言,水资源和矿冶得到了空前的开发,但矿冶的开发还 是依附于对水资源的利用,并进而对水源造成污染。如流域内核 工业404厂每年自疏勒河昌马大坝上游取水0.8亿立方米多, 却没有污水处理厂,该厂持续排放的污水已造成天津卫草场的 枯萎。又如建在流域主干输水渠道昌马总干渠东侧5O米处的甘 来选矿厂,近十年来持续将含有氰化钾等剧毒物质的尾矿粉污 水排到昌马总干渠西侧任意流淌,已形成绵延数百米的尾矿堆。 大量有毒矿粉通过渠道输水持续性地污染着下游两个县市上百 万亩农田和人畜饮水。2004年2月甘来选矿厂废污水入渠造成 昌马总干渠48 ~49#陡坡间渠道内结满了冰,经取样化验,其中 含有氰化物、六价铬、砷、汞等剧毒物质,其含量已超过了《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o02)规定的限值,其中氰化物含量 高达0.131毫克/升,为限值的26.2倍。同一地点疏勒河水 2000年取样检测结果符合1类水质标准,这样纯净的淡水河在 全国都是少有的,但目前污染大户都持有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核 发的排污许可证。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工矿企业排污,疏 勒河流域将很快面临水质型缺水。 三、实现琉勒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民生水利发晨 的对策 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在带来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已经 对民众长期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坚持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树立民生水利 观念,把握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大对生态系 统的保护,采取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对过去由于水资源不合理 地过多开发利用引起的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退化,进行恢复和 重建,迅速遏制自然生态恶化趋势。 ㈠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生态建设,确立疏 勒河流域发展民生水利的治水思路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 管理局于2004年12月成立以来,肩负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 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的职责,按照水利部“实现工 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实现水资源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 管理的转变,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新的民生水利治 水思路,提出了打造“五项工程”(水利民心工程、水利文化工 程、水利经济工程、水利生态工程、水利和谐工程),创建‘四个一 流”(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灌区、一流的效益)的发展 民生水利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科学管理、安全运行、强 化服务、和谐发展”的治水理念。使得流域水利事业健康、有序地 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灌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较好的服务和水利保障。 ㈢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努力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 保护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维护管理甘肃省河西走廊(疏 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局在《甘肃省河西 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已将环 境管理列入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旌,设立了环境保护处,持续性地 开展了项目区环境管理工作,每年向世界银行编报《环境管理年 度报告》,对保护疏勒河流域生态与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采取 了项目工程施工区环境监控、项目区及周边陆生植物变化调查、 项目区生态林网和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移民迁出区的生态恢复、 项目区地面水质监测、项目区地下水质监测、项目开发引起的地 下水位的变化监测、项目新开发土地土壤监测以及人群健康、文 物保护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工作,不断加大对环境保 护和生态恢复的力度,项目中期调整计划将水资源的毛利用率 由原规划的91.6%降为65.7%,土地开发面积由原规划的5.47 万公顷调减为2.7万公顷,其中林地面积由原规划的11%调增 为15%,计划移民由20万人调减为7.5万人。截止2006年底, 疏勒河项目已累计造林0.44万公顷/3336万株,治沙473公 顷,在疏勒河项目区基本作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同 时”。 ㈢采取地下水保护措施,真正实现疏勒河流域内水资源统 一管理 目前疏勒河流域地下水仍由当地县市政府行使取水许 可权,机井数量仍在不断增加,大量抽取地下水,却没有采取有 效的补充措施,不利于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也不符合 国家地下水保护行动提出的采补平衡原则。地表水和地下水管 理上的不统一,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有效保护,必须尽快 结束目前这种被动局面,在全流域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 统一管理。出台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强制关闭疏勒河流域内所 有灌溉机井,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并在地下水位过深地区有计 划地实施地下水补充措施,努力实现采补平衡,并采取工程措施 甘肃农业 2010年第04期(总285期) 引用地表水解决区内玉门市、玉门镇、瓜洲县、三道沟镇等城市 会经济系统用水总量高达9.62亿立方米,年压缩量应为2.5亿 立方米(占疏勒河多年来水量的23.1%)。疏勒河流域是欠发达 用水,逐步停止抽取地下水。使疏勒河流域地下水位不再下降并 有所回升,提高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使自然生态不再恶化并有 所恢复。否则民勤沙进人退的惨剧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在疏勒河 流域上演。 唧加快流域立法,依法保护水源和水工程,杜绝因水造成的 地区,工业和人口必将逐年增长,压缩社会经济系统用水量的唯 一出路就是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 是水权管理,通过水权制度建设,明确用水者的权利,实现自律 节水。现有农业要调整种植结构,少种耗水多的粮食作物,并采 生态环境污染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维持完全依赖于疏勒河 取渠系防渗、节水灌溉种植技术、物种改良、土壤排碱改良等节 水增产措施,降低亩均灌溉定额。对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要逐步 实现城市节水产业化,遏制高耗水、高污染工矿企业发展,采取 改进供用水设施、推广节水产品、加强需水管理、水价足额征收 水源,水资源环境脆弱,没有退路。流域长640余公里,水工程点 多线长,管理复杂,水源和水工程的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在这种 条件下仅仅依靠行政管理和协调,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使水 资源的管理和配置以及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措施上升到法规的层 和累进加价等一系列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三、结语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肩负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 次,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强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一 是要大力宣传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甘肃省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依法打击污染水源的行为; 二是要以省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 利用保障全流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兴修水利工程, 发展民生水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存”的方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尽快研究实施昌马 水库上游水源地涵养林培育项目,降低洪涝灾害,保证水工程正 常运行;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灌区内薪碳林和灌区周边防沙 林草地,减少人为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坚决关闭灌溉机井,保护 湿地,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确保天然生态不再恶化并有所恢 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工程管理与保护制定有法律 效力的具体规定,授予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综合执法权。 c五)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压缩社会经济系统用水量,遏 制高耗水工业企业发展,在水资源分配中优先保证关乎民生的 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根据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在水资源总量分配中,社会经济系统用水量应坚决加以压缩。按 照 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 复;遏制高耗水行业发展,严厉打击入河排污行为,杜绝水污染, 有效保护水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期调整计划确定的水资源的毛利用率65.7%计算,社会经济 系统合理用水量应控制在7.12亿立方米/年以下,2008年社 (上接第17页)口和工业集中于石油河沿岸一带,工业废水和生 活污水的排放去向基本上是石油河,致使石油河水质严重污染, 成为酒泉市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农业种植中农药的大量使 用也造成了进一步的污染。 水结构中就农业用水占91%,在农业用水中,输水、灌水损失较 大,水的利用率不高,浪费很大。针对这个现象,要控制新开荒 地、新高耗水作物;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扩大 低耗水作物面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加强污水治理,有效利用资源 强化工业源头治理,严格 三、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发晨的思路 ㈠立足节约水资源,继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玉门 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城 镇污水处理要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 理系统的能力与规划排污量相适应,并使城镇污水厂排放标准 与本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相适应。农田化肥对水体污染 的控制,主要是对农田用肥量根据作物需肥特性、土壤供肥能 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放在突 出位置,着力建立节水型经济体系。继续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健 全群众参与机制。建立商品化用水的良性运行机制,以及保护和 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水利生态学。按省颁用水定额计算并分配用 水户的用水量,加强监督,使定额管理落到实处。 力,通过合理的调节化肥施用量,实现施肥量、施肥时期与作物 ㈢建立价格调节机制,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在全灌 需肥、吸肥的有机协调以及各养分之问的平衡,减少化肥用量。 区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开展水量、水权分配工作,在用 水户中推行定额管理、阶梯式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制定合理的 水价政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利用,促进节约用水,发 挥水的最大经济价值。 通过总量控制、优化配比,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氮、磷用量的目的。 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节水意识在社会公众中广泛进行 宣传节水意识。建立起水是稀缺资源、是商品和节约用水的意 识,水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水利法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 力度,逐渐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社会风尚,使节水成为用户自 ㈢加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争取,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 争 取灌区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调蓄工程维修、建设,有效提高水 觉、自发的长效行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灌区经济社会 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时空、区域分布不均和水土资源不配套 的问题,确保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空制农业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目前灌区的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