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是在社会总供给超 过社会总需求的情况下,调整结 构,拓宽国内市场,培育新的消 费热点,也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 求和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我 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是有其历 史背景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 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对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国内长 江、松花江、嫩江等流域发生特 大洪灾,人民生活受到影响;再 加上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告别 了商品短缺的时代,市场上大多 数商品供过于求,市场的有效需 求不足,物价持续走低,即出现 通货紧缩趋向。国内外经济环境 为我国经济长期繁荣设置了障 碍。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的具 体实际出发.客观地把扩大内需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针确 定下来。正是由于我国坚定不移 地贯彻了扩大内需的方针,1998 年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8%的增 长目标,1999年经济增长达 7%,2000年经济增长达7.8%, 到2001年,我国投资增长迅速, 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完成投资同 比增长15.8%,GDP增长 7.3%,消费前三季度同比增长 10.1%。另外,2001年1~11 月,进出口总额达4628亿美元, 外贸出现204亿美元的顺差,外 商直接投资增长20.7%,国民经 济出现重大转机。如此经济形势 下,为什么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还要坚持扩大内需并把它作为 一会直接影响社会总体投资状况。 其次,虽然2001年市场商品 些都表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l韵基 础仍不稳固。 再次,居民收 不容乐观, 项长期的基本方针呢? 首先,我国国内投资增长缓 慢,民间投资比重小。2001年, 社会投资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 零售价格有所回升,但它直接影 响到的是第=产业的发展变化。 特别是城市低收^者和农村居民 的收 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 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 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市场 经济条件下分配的多元化和收入 的多渠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收 入差距。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 口规模大约在1500~3000万人之 如暴农产品、工业品特别是耐用 消费品价格得不到回升,那就意 缓慢且主要依赖政府投资,特别 是国债投资,这些投资基本用于 农林水利、生态建设、交通运输 等九个方面,丽民间投资比重较 小。2001年1~3季度,集体、 个人投资仅增长9.1%,低于国 家及其它类型投资增长的 18.2%,如果政府投资下降,就 味着物价回升缺乏支撑,最终有 可能出现价格反弹,经济发展受 阻。同时,由于没有形成新的消 费热点,只出现了一些局部性、 初始阶段的消费行为如旅游热、 教育热、网络热等,消费需求不 可能出现大幅度的持续增长 这 问,而农村居民负担沉重,收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增长持续缓慢。2001年,我国农 民人均收入只增长4%,明显低 市消费者的分化日益显著,居民 收入差距在拉大。一部分居民收 些消费品相对过剩,但这并不表 明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很高,而 是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居民消费从数量需求步人质量需 求。低层次消费过剩,较高层次 消费不足,生产制约了消费 这 就要求商品生产者以市场为导 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生产供给状 况,适应多元化的消费变化趋 势,提高消费品市场的整体素 质,使供需更为协调。 第四,实行刺激消费的宏观 于国民经济7.3%的增长率。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 济的“三套马车”。我国经济发 展除了投资、消费领域存在着不 同问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也不可估计太高。虽然2001年我 国出口情况有所改变,但外贸结 入持续增加,一部分居民收入有 些走低,这势必影响我国市场的 整体价格水平,不利于扩大内 需 因而必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 入,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 和农村居民的收入。2001年我国 国民经济增速达7.3%,个人消 费比2000年增长11%,都与党 和政府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 标准等提高低收人群体收入的具 体措施分不开。 采取措施多渠道增加居民收 构却不尽如人意。例如,多年 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大量增加, 但高附加值的产品比较少。我国 出口1吨纤维的价格是意大利的 1/5 在日本、香港、美国的服 装市场上,我国出口服装的单价 比世界市场价格平均低30%左 右。粗放型经营、以量取胜是制 约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主要障 碍。特别是现在已加入WTO,我 国出口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 要 经济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据统计,受收入拉动和政府启动 消费政策的影响,2001年1~3 季度,人均消费支出3743元,比 2000年同期高出3.5个百分点。 入,特别是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 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除了提高社 会保障水平外,国家还应通过经 济、法律、行政等宏观调控手 段,拓宽就业领域,扩大就业岗 位。在农村,配合农村税费改 革,切实减少农民负担;搞好农 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提 高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小城镇 建设,增加农民非农业收入等。 据专家分析,如果农村居民的消 费水平能达到目前城镇居民的消 费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可望提 高2~3倍 因此,增加农民收 信息消费、教育消费、住房消 费、休闲、娱乐消费等消费需求 成为经济增加的“亮点”。2001 年上半年,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为58.5%,拉动GDP增 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 继续坚持扩大内需并把它作为一 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第一,扩大投资,启动民间 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 长4.8个百分点。从理论上讲,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 反作用。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 用是十分巨大的。1999年国债投 资带动经济增长2个百分点, 2000年约1.7个百分点,2001年 消费了,生产才能继续进行,一 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 一专家估计约为1.5个百分点。目 前,我国投资增长缓慢,民间投 资乏力。据统计,到2001年11 月底,我国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余额就高达7.23万亿元。要启动 投资市场,必须鼓励民间投资, 改善、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放 宽投资领域(不包括关系国民经济 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对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给予同等的 待遇,利用财政、税收、利率等 杠杆调节资本流向,真正实现市 个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实行刺 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清理不 台理的消费政策,变潜在的消费 需求为有效需求。今后的重点应 故在规范、简化住房、汽车等消 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对我国经 济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调整生产结构使之与 消费结构协调一致。生产决定消 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 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为消费创 造原动力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发展,我国消费品市场上一 费信贷政策和税费政策上,启动 我国住房、汽车消费形成真正热 点,带动相关产业并达到第二、 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扩大内需还要受价格 水平、消费观念、心理预期、甚 至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 响。因此,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 一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进入市 场良性循环。 第=.采取措施多渠道增加 项系统的工作来做,同时还要 摒弃扩大内需就是开拓国内市场 居民收八。收入水平的高低对消 费者的影响是直接的。在其它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居民收入 的狭隘经济观。启动国际市场, 积极扩大出口,是扩大内需的重 要组成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必须 驾轻就熟地利用好投资、消费、 出口“三驾马车”。口 水平提高,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 消费量也会增加。目前,我国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