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及价值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及价值

作者:张彬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3期

【摘 要】现代化的进程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社会的现代化呼唤看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成为社会现代化的标志。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目前,中国人的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和紧迫,所以研究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内涵;价值

人类的现代化运动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的现代性成长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将是一项“永恒”的主题。研究人的现代化问题,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人的现代化,这个基础性问题不解决,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也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现代化的涵义

“现代化”的概念有许多定义,莫衷一是。然而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在现代所发生的巨大变迁。显然,不能指望以一个“现代化”的一般定义,囊括如此巨大和复杂的、至今仍在不断发展的动态的世界历史过程和活动,而只能借助概念的抽象规定触及这个历史变迁的本质特征。

现代化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许多不同的定义都有着可取之处,各以不同的方式揭示着“现代化”的涵义。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和戴维·波普诺分别从现代化变化的横的和纵的方面对现代化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思想和行为各个领域变化的多方面进程”。戴维·波普诺指出:“现代化指的是发生在一个传统的前工业社会向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化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内部社会变革。”这些定义为我们认识现代化提供了简练的速写。现代化既然作为社会发展的象征,就必须有具体的现实指标。美国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提出了现代化的11项指标:(1)人均收入3000 美元以上;(2)农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超过12%―15%;(3)服务部门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上升到45%以上;(4)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超过70%;(5)识字的、有文化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6)同龄组青年中受教育的人数占30%―50%以上;(7)婴儿死亡率在30%以下;(8)800人中有一名医生;(9)人均寿命为60岁;(10)三人中有一份报纸。

现代化不仅仅意味着工业革命,它必将并已经引起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马克思在《》中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物质层面来讲,现代化从工业革命开始,以至于可以被代之以“工业化”。但是现代化的完整内涵比工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化宽泛得多。美国汉学家艾凯在论及启蒙(enlightenment)时写道:现代化过程并不完全是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属于人们内在世界的因素——人们的思想世界——是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换言之,人们必须要有一种特殊的机动力量,一种心理,愿意接受有利于现代化的各种价值和主义”。

由此看来,现代化指一个国家的成员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本国国民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它包括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管理科层化、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世俗化等。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工业化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基础和动力。以民主化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的前提,也是顺利完成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为工作的高效和人们自觉参与的政治系统,是协调控制各部门和调动人们主动性、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人是现代化的主体,是现代化活动的实际承担者,要完成现代化,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来完成,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等必须具有现代性。有了现代化的人,才会有现代化的活动,才会有现代化社会的建立,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 二、人的现代化的内涵

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对于它的界定既要全面又要抽象,要科学揭示人的现代化所蕴涵的全部意义。人的现代化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被明确提出以来,中外学者给它下了多种定义,但是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英克尔斯虽没有给人的现代化下过定义,但在他的表述中关于人的现代化的定义是显而易见的,即人们在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上经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这一定义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现代化的,它肯定了心理、思想、态度、行为的现代转变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忽视了人的素质现代化和社会关系现代化在人的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素质现代化。其中,周荫祖关于人的现代化的定义最为丰富,他在《物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一文中,指出,“人的现代化是与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其丰富的内涵至少包括四大层次的内容:生活层次、素质层次、能力层次、关系层次。”⑤但如果再加上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内容会更加完整。

还有一些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对人的现代化予以界定认为从人的自然性看,就是要实现人的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就人的社会性看,则表现为人的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就人的精神性看,则应实现人的素质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三方面属性的全面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本质的现代化。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多种表述:自由自觉的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等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此,本文认为,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1)思想观念现代化。思想观念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观点。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思想观念的变革是人的现代化的先导。(2)思维方式现代化。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理解、把握、评价客体的程式和方法,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框架。(3)行为方式现代化。现代人的行为方式是健康、科学、文明的完美体现,属于独立型、主动型、理性型的行为方式。(4)生活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人们生活活动的模式,类似于其中至少包括了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闲暇生活。(5)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核心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本质的现代化,即人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生活交往关系等的现代化。(6)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包括人的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六方面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其中思想观念现代化和思维方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先导,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行为方式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和社会关系和谐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外在体现。现代化的观念和思维促成现代化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人的现代化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并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的顺利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的六个方面内容是辩证统一的。 三、人的现代化的价值

人,既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又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所以研究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现代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化是指人类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以来的连续的社会历史演进过程。狭义的现代化,是指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适应现代世界发展的进程。但是,人们无论对现代化作何解释,在一个基本点上已经大体达成共识,即现代化包括器物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器物现代化是基础,社会现代化是中介,人的现代化是关键。社会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生活现代化等等。人的现代化,指的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观念、素质、能力、活动、交往等方面表现出的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普遍而深刻的变化。一个国家,人的现代化程度或人的素质发展程度与其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相符与否,直接决定国家的现代化能否实现。

人的现代化如此重要,从根本上说,是由人在社会生产力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从生产力的构成看,无论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三要素”说,还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生产信息的“六要素”说,本质上都是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人则是生产力中的“活”要素和能动的主体。因为,人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改进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掌握者和开发者,科学技术的发明者、设计者和运用者,生产管理的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织者和执行者,生产信息的搜集者、分析者和使用者。不仅如此,生产力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心,随着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势必逐步实现现代化,而这些方面现代化的核心,从根本上说,仍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即社会能动主体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在整个社会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论是对于“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都是相同的,但在当代世界上,由于“先发”国家人的现代化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而“后发”国家,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目标的差距一般都较大。因此,对于“后发”国家而言,如果不高度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只求一时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制度等等现代化因素,它的社会现代化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其道理十分清楚:首先,现代化进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主要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能力。其次,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采用,本质上只能靠本国人民的探索和实践。最后,先进的社会体制也不能靠引进来建立。任何一项社会体制,如果人的素质不适应,无论最初的设计如何美好,在运转中都势必扭曲变形不伦不类。

当然,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具体包括人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思维能力、道德修养、精神境界、科技意识、文化心态、心理品质、劳动技能、文化素质等方面,它既体现在人对其所处客观世界的利用和改造,也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无论是“先发”国家还是“后发”国家,凡是现代化卓有成效的都无不重视从多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前者如西方发达国家,它们的现代化进程之所以比较自然、迅速和顺利,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它们对人的现代化始终高度重视。例如,英、法、美等国自工业革命后,就加大力度发展教育,为资本主义培养人才。同时,它们在建立社会新体制方面,也十分注重人的素质与体制建立相统一。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是近代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给这种体制以人的基础,他们特别注重以人的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反对教会垄断,以个性的张扬和追求自由的民主精神与社会心理反对封建奴役和超自然势力,从而使人排挤了神而成为社会中心,重新确立了人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唤起了人的自信与尊严,造成了人性的复苏与觉醒,用理性的光辉启迪了众人的心灵,使人们从愚昧中得到了启蒙。结果,经过三大运动的锤炼,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工业革命、政治体制的新人得到了较快成长,社会现代化的步伐逐渐加快,至20世纪,西方再次兴起对人文精神的深刻反思,这次反思以批判科学主义“控制论思维方式”的偏失为特征,使人文精神又一次得到提升和升华,社会现代化也因而进一步发展。后者如韩国、新加坡为迅速实现现代化,它们在教育上的投资是相当慷慨的。韩国1982年时教育投入占GNP的比例即达14.3%,新加坡达14.55%。马来西亚和泰国在本世纪70-80年代已在教育事业上遥遥领先。1982年教育开支占GNP的比例分别为7.65%和3.9%。

记得著名学者马克斯·韦伯早就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新的社会生活迫切需要造就一代资本主义新人。著名学者英克尔斯结合世界现代化的发展,从反思以往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视角提出的见解则更为精辟,他说“以往的国家现代化研究中,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人们往往以为只要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就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国家的现代化问题。结果却事与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违。经济刚刚起飞,便又沉重地跌落下来。我们并不怀疑经济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否认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重要性。我们要坚决否认的,只是那种忽略实现现代化需要的人,不去关心和探讨他们的心理是否能与现代的经济发展节奏相吻合的研究观点”;又说:“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上述见解应当说是颇具远见卓识的。 (二)中国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

人的现代化,不仅是实现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同时,也是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和发展人类自己。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自身的历史。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过程,其着眼点和落脚点当然也在于人自身的发展,即实现人的现代化。

我国所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全体人民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制度和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邓小平同志在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时,也是把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重要目标的。邓小平一再提醒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两个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就是人的进步、发展的体现,是人的现代化的实现过程。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以物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结果,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很快,物质财富也大幅度地增长,但是,环境和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越来越频繁,平等、公正等社会目标也没有能够实现,人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经过深刻的反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发展都要以人为中心,为人的全面、综合和协调发展服务。痛定思痛,一些国家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化战略,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因此,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自觉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牢牢抓住人的现代化这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自觉地把人的现代化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是由人组成,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此,一方面人的素质的发展,人本身力量的发展,必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与发展。但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导致人的素质的提高。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可以看到,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得到提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摆脱了一切剥削制度下社会关系的束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开始了体力、智力、能力、思维、情感等多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我们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尽管尚处于初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关系的发展尚未达到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程度,因而人的发展也不可能达到他们所设想的水平,但它毕竟在本质上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也将人的发展纳入了社会发展的框架,将其视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高价值诉求。

人的现代化,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抓住人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不放,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人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整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才能获得持久而巨大的动力。 (四)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知识经济时代业已到来,国与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们的生存和事业的发展由过去的依靠权力、关系、金钱,正转向依靠知识与能力,社会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充分正确发挥人的能力而实现。知识经济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人的现代化也必然包括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首先,知识经济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由于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因而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不同的要求。相对于以往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对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第一,知识经济要求人们具有渊博的知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打破了文理学科径渭分明的界限,知识分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知识的内涵和质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二,知识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经济功能日益加强,这就要求人们有创新精神。第三,知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人们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品质和恪守原则规范的社会性格。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理性思考,除了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外,还应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人。

其次,人的现代化是知识经济的有力保障。人的现代化在知识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其在知识经济中的具体作用体现在:第一,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与运用的主体和带头人。第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增长模型一般采用三个要素,即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而资本又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本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中起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分别是人力资源不同侧面的表现,其量的多少、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数量及素质,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素质。 最后,知识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知识经济不仅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可能。第一,知识经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够提供比工业经济时代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第二,知识经济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间大大缩短,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时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第三,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打破了地域、国别的界限,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体,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社会基础。第四,知识经济使社会生产劳动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使得个人经常变换职能成为可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契机。 参考文献

[1]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30页.

[2]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18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5] 中共中央党校编.人的现代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109页.

[6] [美]英克尔斯著,殷陆君译.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