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堂塑塞!里墨堡墼! 总第461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析 口摘何进秦涛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师资、评价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 应对策,并通过实践体验证明其可行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 作者简介:何进,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秦涛,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部。(北京100000)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3)08-0062-02 近年来,党中央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强 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心理 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 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 主的教学模式,即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知识 为主,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品质。从课程的实施来看,主要是依赖地区教育部 门或学校自发开展,受到教育者的观念以及硬件、软件环 境的影响明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 教材,各地大多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大学生容易出 现的心理问题编制了相应的教材和参考书。对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实际中很难操作。仅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体系。这是对高校十几年来 心理健康课程教育lT作的总结,突出了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各高校越来越清楚地 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但具体操作过程 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的有效解决方法,提高其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已 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突破El与关键点。 一从学生反馈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未给自 己带来太大的收获,认为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不足以解决 自己内心中的困惑,也无法直接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自己的思维并未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 1.课程目标理想化。有些目标过于理想化,有些目标 过于原则、空泛化,不太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如“培养 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与现状 2O世纪8O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我国高校心理咨 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创业时期,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 学、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开始 在学生思想教育中尝试运用心理咨询和心理素质教育的 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问题。这 一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 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等这些提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目标无可厚非,但 未体现}JJ目标的行为化、具体化和操作化。 阶段的课程特点是开设心理卫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学选 修课程,介绍境外青少年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少数学校 还借助于国内医学界、心理学界一些专家的帮助,心理咨 询和心理素质教育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北京部分高校悄 然出现。长期以来,这种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一 度占主体和核心地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形式化,而忽 2.课程内容书本化。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课程特 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 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目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注重心理学学科知识,内容的 选择拘泥于心理学学科知识的选择,忽视了选择适应当代社 视了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人格的完美发展 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会生活的经验和能使大学生获得丰富心理体验的各种文化。 3.课程评价缺乏系统理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评价缺乏理论指导,使评价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混 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无提 高,仅用考试的定量方法来评价,是难以反映学生心理健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与发展, 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并配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 学方法看,其方式主要是有两种:一是以活动为中心,以学 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另一种是以讲授为 2Ol3・8 康水平的。评价lT作是一项艰苦而又长期的 作,要把评 价1二作做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目前高 堂箜宴蔓 星塑墼! 总第461期 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奇缺,资金有限,时间也不够, 立自我认同、确定人生起点的关键阶段。而大一是整个大 这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使评价工作 学的起点。面对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转折,新生常常会对 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大学生活有诸多的不适应。较短时间内的不适,是正常且 4.课程教师人员与经验不足。一方面,各大高校大学 必须经历的;但若时间持续过长,则可能形成适应障碍,甚 生心理健康课程的专职教师比较短缺,无法将心理学选修 至更严重的疾病,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消极影响。所以,抓 或者必修课程覆盖到所有学生,这从本质上抑制了大学生 住关键阶段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功用发挥。另一方面,心理健康 “9O后”新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思维方式的独特 教育专职教师相对年轻,理论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不 性、批判性和创造性都在增强,明显表现为有主见、不盲目 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服从、不人云亦云,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创新意识,思维 三、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建议 敏捷开放等等。但同时,大多数独立生活能力较弱:自我 1.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在课程目标上, 约束能力匮乏;认知选择能力不强;价值观容易模糊;道德 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为最终目 意志不够坚定等。这是因为,“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 标。学生也是课程的出|发点。只有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成 在高考重压之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这一双重身份必然 长特点、发展需要,才能通过总结以往工作,努力遵循大学 使他们一方面得到过度的关注与爱护,物质需求得到充分 生成长规律,设计与开发出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满足他 的满足;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下,其他各种需要被压抑到 们心理需求的课程。 最低点,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的是人格塑造的缺陷与心理适 2.课程内容坚持积极体验性。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 应能力的欠缺。只有针对新生这些心理特点与需求,以他 坚持以“实”为本,即联系实际、体现实用、突出实践、注重 们喜欢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有 实效。在课程组织与设计上,还需注意主动性和导向性。 所收获与帮助。 具体原则如下: 4.组建具有功能优势的教学团队,实现课程教育全覆 一是系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 盖。要想有效实现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必须依 明确的目标原则、适当的内容方法、一定的组织架构、基本 靠一支兼具专业性与经验性的教学团队。可以动员专职 的软硬体设施,只有整个学校教职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 教师、兼职咨询师、辅导员、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机关干 彰显其教育功能。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 部以及学生骨干等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员,形成一支经验丰 教学保障以及教学人员,均是可能激发大学生思考、探索、 富、互补性强的教学团队和朋辈辅导团队。通过小组学 收获与成长的重要环节。二是主动性。高校学生人数众 习、集体培训、集体备课和教学督导等形式,充分交流与研 多,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有较大的比例,但由于对心 讨,选定适合学生特点与需求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实 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所以许多同学还不能主动求 施。同时,可安排部分辅导员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危 助,使得大量心理压力存在,增添了心理的不稳定因素。 机发现意识,提高危机识别能力。还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 课程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更多学会了正 结合的培训,提高学生骨干对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解,激发 确的认知和技能,通过课堂的主动达到自我调节的主动, 他们参与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热情,不仅保证了班级层面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实践性。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增强对自我的肯定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它强调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 和悦纳,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在促进个人成长的同时,也 性,重视认知与行为改变。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结合,把 为其他学生提供示范、榜样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具体化为可以训练养成的行 为特征,具体化为内部的心智操作活动,从而提升心理品 参考文献: 质,完善人格结构,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亲身体验,获得成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 长与发展。四是导向性。心理健康课程作为一种素质教 出版社.2002. 育,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为导向,把开发潜能、助人 [2]许志红,郝丽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设计….教 成才作为终极目标,因此具有导向性。它不仅可以有效地 育与职业,201O,(2). 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起到心理保健的作用,还更注重人 [3]唐月芬.增强高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格重塑,帮助学生把知识内化为素质和能力,培养其优良 学理论,2010,(10). 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 3.以新生为突破口与关键点,增强课程实效。大学是 责任编辑陈玲 从学校到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也是从自我意识混乱中建 2013・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