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169
甲胎蛋白联合DNA倍体测定
在肝细胞癌患者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马振华1,马 艳1,李 攀2,孙 波2,范建华1,李馨刚2,张继红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1.感染肝病科;2.病理科,吉林 吉林 132011)
【摘要】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检测联合DNA倍体测定在肝细胞癌患者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评估细胞图像分析法DNA倍体测定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8年10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肝细胞癌患者胸腹水标本100例,其恶性胸腹水40例,良性胸腹水60例。对所有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DNA-ICM)进行DNA倍体分析,比较甲胎蛋白、DNA倍体分析和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 在100例胸腹水标本中,AFP测定恶性组22例阳性。阳性率55%;良性组中10例阳性,50例阴性,阳性率1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A异倍体检测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95%,准确度85%;AFP测定灵敏度为48%,特异度87%,准确度为72%。恶性胸、腹水组中,DNA异倍体与AFP 同时阳性或其中一项阳性者36例,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0%。与单独使用甲胎蛋白检查和DNA倍体分析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癌胸腹水患者适于进行DNA倍体分析,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和腹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可明显提高肝癌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胸水;腹水;鉴别诊断;DNA倍体分析;细胞图像分析法;诊断价值;甲胎蛋白;肝癌【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86.169.02
肝细胞癌患者常常合并胸腹腔积液[1],临床上胸、腹腔积液可分为良性胸腹水和恶性胸腹水。肝硬化患者有进展至肝恶性肿瘤及并发恶性胸腹水的可能,早期发现胸腹水中的癌细胞,对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截然不同,因此,对胸腹水的早期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实验对100 例肝癌患者胸腹水标本(包括恶性胸腹水40例,良性胸腹水60例)同时进行甲胎蛋白检查和全自动细胞图像DNA倍体分析,详细研究情况如下文报道。
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胸、腹水DNA倍体或AFP检测结果
4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组有32例DNA含量呈非整倍体或多倍体分布,阳性率80%;良性胸腹腔积液组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腹水AFP测定恶性组22例阳性,阳性率55%;良性组中10例阳性,50例阴性,阳性率16%,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胸、腹水DNA倍体或AFP检测结
指标DNAAFP
阳性阴性阳性阴性
恶性组(n,%)32/40,80% α8/40,20%α22/40,55%α18/40,45%α
良性组(n,%)
0/60,060/60,100%10/60,16%50/60,8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材料
采用LD DNAICM型DNA图像倍体分析系统(中国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进行DNA 图像倍体分析。
1.2 标本来源及采集处理2015年8月~2018年10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肝恶性肿瘤患者的胸腹水标本100例,包括胸水30例和腹水70例。
1.3 标本采集与处理对所有胸腹水患者在进行胸腹腔穿刺获取胸腹水标本,细胞采集及甲胎蛋白检查和DNA倍体分析。胸、腹水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采用全自动细胞DNA 分析系统,甲胎蛋白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美国雅培I2000,试剂盒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
1.4 细胞DNA倍体定量诊断标准DNA图像倍体分析结果判定[3]:DNA图像倍体分析系统对经过Feulgen染色的细胞核进行扫描,DNA含量>5c判定为异常细胞,异常细胞≥3个或异倍体DNA含量为2~5c形成峰值时判定为恶性。恶性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呈现团片状或散在分布,可见腺腔样、微乳头样及胞浆泡沫样的深染异型细胞;良性胸腹腔积液:细胞涂片或HE染色切片均未见异型细胞。
1.6 统计方法
本组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
2
注:α: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P<0.05
2.2 胸腹水细胞DNA和AFP联合检测结果
DNA异倍体检测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95%,准确度85%;AFP测定灵敏度为48%,特异度87%,准确度为72%。恶性胸、腹水组中,DNA异倍体与AFP 同时阳性或其中一项阳性者36例,灵敏度为73%,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0%。见表2。
表2 胸腹水细胞DNA和AFP联合检测结果
试验结果
DNA倍体
+-+-合计
AFP-++-恶性组(n)
41844014
良性组(n)
10050600
注:“+”表示检测结果为阳性,“-”表示检测结果为阴性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技项目资助课题(JJKH20180359K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170
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 第 6 卷第 86 期2019 Vol.6 No.86
表3 胸腹水细胞DNA和AFP联合检测ROC曲线分析结果
曲线下面积
AFPDNA倍体两种方法联合
0.67 0.80 0.88
灵敏度0.48 0.65 0.73
特异性0.87 0.95 1.00
文献[5]报道一致。
ICM技术具有标本处理简单,可以较快的速度得到大量的DNA信息,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进行重复检测,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 勇,李文郎,李忠华.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对胸腔积
液病因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8(12):1444-1445.[2] 刘晓丽,张龙举,欧阳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及脱落细胞
学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6151-6152.
[3] 魏 策,侯向萍,陈晓东,等.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DNA倍
体分析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2):130-2.
[4] 宋志琴,王蔼明.宫颈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液基细胞学
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8):1437-40.
[5] 李忠华,李文郎,谢松生,等.肿瘤标志物及生化指标联合
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4):344-345.
3 讨 论
胸腹腔积液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的胸腹腔积液的鉴别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AFP是一种糖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阳性率为60~70%。
本文恶性胸腹腔积液组AFP 阳性率为55%,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表现,胸腔积液AFP水平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胸、腹腔积液AFP单项检测值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组(P<0.01),但阳性率低,有漏诊的情况,同时在良性组患者中,有10例阳性,有假阳性的情况。目前绝大部分文献报道DNA倍体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时的特异度较高,而灵敏度偏低,有文献报道,细胞核DNA定量分析,以异倍体诊断恶性胸腔积滚的灵敏度为52%~94%(10)。本研究观察40例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DNA异倍体检测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95%,与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138页)
护理可显效提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最大程度规避并发症的发生。
[2] 陈素萍,谭丽萍,张娜等.1例脑出血术后伴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护
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759-762.
[3] 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
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
参考文献
[1] 亓剑凤.循证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规范化治疗中
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8):35-37.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159页)
制再灌注损伤,避免引发继发性的神经损伤。西医治疗脑梗死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采取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溶栓和抗凝治疗等对症治疗措施,其中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丹参注射液等药物临床应用较多,但是部分患者疗效不佳,神经功能缺损严重,需进一步提升疗效。
醒脑静注射液来源于中医治疗神昏谵语等各种意识障碍的经典方剂,具有开窍醒神、通闭回苏、行气解郁、破癖通络、辟秽化浊、化痰开窍、清热解毒等功效,能解各类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之症。中医认为脑梗死为痰癖热邪所化之毒,应采取凉血解毒、泻火除烦、化痰开窍、破癖通络的疗法进行治疗,而醒脑静注射液方剂较为对症。醒脑静注射液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增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患者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大幅度提升[2]。本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65%、69.5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4 d和6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06±4.02分、12.03±5.03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1.03±3.03分、17.3±6.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转归,并
改善其预后。醒脑静注射液相关药理学研究发现,其活性成分可提高神经细胞耐缺血缺氧能力,促进濒死神经细胞恢复生理功能,同时可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神经毒性,减轻脑组织局部血流灌注损伤,避免神经细胞及组织发生永久性损害,故对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临床应用逐渐增多[3]。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8.70%)和对照组(8.70%)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增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及时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整体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王合作,郭爱红.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
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6):95-96.
[2] 郑壮勋,郑成芳,陈壮荣.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
的疗效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9,25(01):53-55.
[3] 李 侠.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
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6(01):19-20.
本文编辑:李 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