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峡工程明渠截流水力学试验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0NSTRUCTION CHINA THREE GORGES CClNSTRUCTION 10/2002 响。 4.1 提前截流方案试验研究 模型试验研究提前截流基本方案、比较方案和后备方案 非龙口段和龙口段进占水力学条件,并综合比较诸方案截流 条件及难度,提出相应工程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1)三峡工程明渠提前至11月中旬截流,截流流量按 12 200 m。/s考虑是可行的,戗堤闭气后的最终落差5.77 m, 采用双戗堤立堵进占可减轻截流难度。 (2)龙口进占的基本方案是上戗起始龙口宽度B 一100 m,下戗起始龙口高度B 一90 m。下戗堤承担截流总落差 1/3~1/4;比较方案是三戗堤截流,上戗龙口不设任何拦石坎 加糙措施,下戗龙口设置一层20 t混凝土四面体上加盖3~5 t大块石结构的拦石坎,下游围堰背水坡石渣堤作中戗也参 加龙口合拢进占;后备方案是截流流量Q一10 300 m /S,龙 口不设拦坎,上、下双戗截流。综合三种龙口进占截流方案均 可成功实施截流,但各有利弊,以基本方案作施工准备为好。 (3)基本方案龙口部位必须设置加糙拦石坎。拦石坎作 为有效减轻截流难度的工程措施,但需充分考虑其施工时段 渡汛及对通航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提高抛投体抗冲稳定性的其 他工程技术措施。 4.2 降低截流难度研究 三峡工程明渠提前截流流量12 200 m /s,最大落差5.77 m,最大流速7.64~8.14 m/s,其截流总能量No— QZ为 7O.4×lO kW,居世界大型水利工程截流施工的首位。影响 三峡三期明渠提前截流难度的因素较多,根据模型试验成果, 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降低三期截流难度可从以下几个方 面研究确定: (1)三期明渠截流难度与截流流量关系密切,截流流量对 截流落差极为敏感。通过对1877~1996年长系列实测水文 资料统计和综合考虑其他条件,确定截流时间选在11月中、 下旬,截流流量为10 300 m。/s,相当于是11月下旬5年一遇 的流量标准。在此流量条件下,截流总落差为4.06 m,龙口 最大流速5.20~6.91 m/s,其截流总能量No一41.82×1O kW,其截流难度大为降低。 (2)按照施工现场实际对二期上、下游围堰拆除方案进行 优化研究是减少对分流能力和截流落差影响的有效途径。经 过28种工况优化试验,建议二期围堰拆除方案:上游围堰设 置截流基地,拆除高程57 m,拆除宽度550 m,且堰内下压及 堰外岩石不拆除。下游围堰不设截流基地,围堰拆除至高程 53 m,拆除宽度550 m。围堰下压超高岩石挖至53 m。在此条 件下,当流量为10 300 m。/s截流时,其总落差为4.06 m,满 足比原方案增值不超过0.2 rfl的设计要求。 (3)双戗立堵可以把集中落差分解上、下戗堤两部分,从 而降低每个戗堤承担的落差和流速,但是要使双戗截流发挥 应有的作用,必须满足上龙口形成淹没泄流和两戗间距必须 是以使上龙口下泄水流充分扩散和消能,模型试验发现:在三 期截流中,明渠弯道水流特性明显,下游戗堤布置在明渠下弯 道顶冲位置,堤头受到主流顶冲,下口门流态相对紊乱,两戗 间回流范围不稳定。体现出两戗间距不足,上龙口出流扩散 与消能不充分,双戗作用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将下戗堤轴线 位置适当调整下移至纵向围堰尾端,避免下戗堤不良流态,且 具有分担落差作用。 22 双戗截流落差分配较难控制,以往模型试验发现,不同的 上下游戗堤口门宽度配合难以控制,对截流落差分配影响非 常敏感。为保证双戗堤进占合拢,截流落差分配在设计要求 范围,需要按照施工实际进行双戗堤进占口门配合敏感性模 型试验,寻求最佳配合口门及允许偏差范围。 (4)由模型试验可知,截流龙口设置加糙拦石坎能有效地 增加龙口底部的粗糙度,增强了抛投材料的稳定,减少材料流 失。经过对加糙拦石坎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的优化而确定的 上游龙口设置钢架石笼拦石坎,下游龙口设置合金网石兜拦 石坎方案是降低截流难度有效的工程措施。 (5)抛投材料选用与功效的研究是三期截流龙口成功合 拢的关键。在分析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三期截流边 界条件,截流模型进一步研究了群体混合料、石串或混凝土异 型体(包括y:3.25~3.44 t/m 加重混凝土四面体)的型式 和重量,抛投部位和抛投方式,稳定和流失情况。 5 三期截流拟用方案试验研究 经过各方面研究,中国三峡总公司最终决定,将三期明渠 截流定于2002年11月中下旬进行。拟采用截流方案是:截 流流量Q一10 300 m。/s,采用上、下游双戗堤分担截流落差 的进占合拢方案,如图2所示。其中上戗堤左岸预留截流基 地,采用双向进占合拢,上龙口底部设置由318个25 t钢架石 笼拦石坎;下戗堤左岸不设截流基地,采用右岸单向进占合 拢,下龙口底部设置由1 000多个10 t合金钢网石兜拦石坎。 二期上游围堰拆除宽度B 一550 m,拆除高程57.0 m;二期 下游围堰拆除宽度由纵向围堰左侧直至厂坝导墙(约550 m),拆除高程53.0 m。 图2 三期截流戗堤轴线平面布置示意图 宜昌1:8O三峡截流模型和1:100三峡导流模型试验研 究了三峡三期明渠截流拟采用方案非龙口段进占及龙口段合 拢时上、下游戗堤的口门宽度配合及龙口水力学条件以及拦 石坎施工水力学条件与抗冲水力学条件。试验成果表明: (1)如表1所示,三期截流双戗堤合拢进占,当采用上戗 为主承担3/4截流总落差,下戗为辅承担1/4截流总落差配 合进占合拢,截流流量Q一10 300 m。/s时,上戗堤头最大垂 线平均流速为7.37 m/s。当采用上戗为主承担2/3截流总 落差,下戗为辅承担1/3截流总落差配合进占合拢,截流流量 Q一10 300 m。/s时,上戗堤头最大垂线平均流速为6.21 m/s,下戗堤头最大垂线平均流速为5.20 m/s。戗堤合拢进 占中,采用上挑角大、中石突前进占,下挑角中、小石跟进,可 以实现戗堤合拢截流。 (2)当截流流量Q一9 010 m。/s、10 300 m。/s时,龙口进 占合拢过程中,抛投材料有一定量的流失,龙口设置拦石坎能 有效减少抛投料的流失和大粒径石料的用量;考虑到拦石坎 实际施工条件以及减少上左戗提非龙口段进占大石的用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程建设 中国三峡建设 10/2002 文章编号:1006—6349(2002)10—0023—03 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快速施工研究 王毅 张驽 (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设部厂坝项目部,湖北宜昌443l33) 摘要: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是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控制性工程,不仅施工强度高、工期紧,而且技术性强、投入 资源大。为了确保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顺利地按计划实施,工程各方针对围堰快速施工方案作了深入细致的 研究,初步确定采取大通仓平层碾压、薄层铺筑、连续上升施工方案。该方案包括入仓方式、模板、仓面2f--艺等。 为确保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高强度的施工做到万无一失,施工方案还需继续做大量的研究。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围堰;快速施工;三峡工程 中图分类号:TV 51 文献标识码:A 万m。,要求153天时间完成,考虑不利天气和必要的施工停 歇后有效施工天数仅115天。该围堰需从高程50 m浇至堰 按照三峡工程总体施工计划安排,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 是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控制性工程。计划导流明渠截流后, 2003年元月~6月修建该围堰,其碾压混凝土总量为11O 顶高程140 rfl,共上升90 m,平均月上升l6 9 m;计划最大月 53 m,拆除宽度550 m的优化方案可以满足不明显影响三期 表1 双戗截流龙口合拢基本水力学参数表 (Q=10 300 m。/s,有拦石坎) 截流落差的设计要求。 (3)模型试验与工程实践证明,拦石坎加糙龙口底部,根 本改善抛投料的稳定性。经过对拦石坎结构与布置型式优 1 0 1j0 1 o t25 o.91 1.03 o.81 o.78 o.21 0.34 4. 4.28 4.6 9 3.92 7.Sj 3、l3 3.oj 3 40 1 3o l3o l2o 11 0 1 Ij 1.23 o.9 0.91 G.3o 0.41 4.62 4.j4 4 93 4. 4 3.O 3.1j 3.I8 3.j5 l0O l00 lo0 8i 1 i?1.6 1 2j 1.20 0.37 O j 6 j.?6 j.2l i 68 .30 3 2j 3 {3.36 3 9 O 70 66 6o 2 24 2.如1. 8 1. 2 0. o.7 5 6.?8 6.oo 6.32 6 l9 3.6 3 4.20 4.o1 4.18 化,确定上游龙口底部设置钢架石笼拦石坎,下游龙口底部设 合金钢网石兜拦石坎,能加强抛投料稳定,减少材料流失,是 降低三期截流难度的有效工程措施。 (4)双戗立堵截流可以降低单戗立堵截流难度,但也有水 力学限制条件。为了充分满足双戗截流水力学条件,优化戗 堤布置为“上戗不变,下戗下移”方案较好。 jo j0 4 0 2 9 6 3.12 1.I 6 1.9j o.82 I.20 6.82 6.0j 9l 6.38 3.83 4.9 9 3.8j 4.qj 3o 30 25 23 3. 3. O!.j 2.28 1.07 1.3 7.37 6.21 .98 6.11 .5 7 j.2o .j j.10 注:表中数字表示:上戗3/4,下戗l/4落差相应指标/上 戗2/3,下戗1/3落差相应指标。 (5)三期明渠截流拟采用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戗立 堵截流,上戗堤承担2/3~3/4、下戗堤承担1/3~1, 4截流总 落差.上、下游龙口设置拦石坎条件下,在截流流量9 010~ 10 300 m s截流进占时,采用上挑角大、中石突前进占,下挑 角中、小石跟进,可以实现戗堤合拢截流。 (6)三峡三期明渠截流综合难度大,施工现场动态边界条 件较多。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双戗堤进占配合的敏感 性.立堵截流材料的稳定性以及跟踪施工现场边界水文条件 变化开展三期截流跟踪复演预报水力学试验研究,为设计、业 主单位实时决策,指导合理施工提供依据。口 参考文献 宜适当加大拦石坎布置范围,加大钢架石笼的抛投用量,并使 拦石坎左端接至纵向围堰堰脚。 (3)在非龙口段进占时,下游戗堤迎水侧水位最高值达 68.42 m(Q=2l 900 m。/s,B —B F一220 m),接近设计下戗 堤顶高程69 m,考虑风浪影响及安全超高,下戗堤顶宜适当 加高。 (4)导流底孑L提前分流有利改善拦石坎区域的施工水力 学条件和减少拦石坎抗冲流量时钢架石笼的移动和流失。 6 结语 (1)适时选择截流时段,选择合理的截流流量是保证胜利 截流的先决条件。经多方面研究论证,三峡三期明渠截流时 间选在2002年11月中下旬,截流流量为10 300 m。/s时,技 术上是可行的。 [1 刘大明、汪定杨、王先明.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若干水力 学问题的试验研究和基本结论[J].中国科学(A辑), 1 982(10):95l一962. [2]杨文俊,戴会超等.三峡工程明渠截流难度影响因素及其 改善措施[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18(5):14—17. (编辑:胡少华) (2)创造良好的分流条件,是控制截流难度的有效途径。 经过反复研究,22个导流底孔采用6 m×8.5 m有压长管体 型方案具有充分的分流能力。结合施工现场实际优化二期 上、下游横向围堰拆除方案,推荐二期上游围堰设截流基地, 收稿日期:2002—09—25 作者简介:刘乃义.长江科学院宜昌科研所副总工程师,高级 工程师。 23 拆除高程至57 rn,拆除宽度550 rn;下游围堰拆除高程至 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