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

来源:小奈知识网
文学常识

制作人:苏鹏鹍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一 海燕

高尔基

体裁:散文诗

作者简介: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等

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二 白杨礼赞

茅盾

体裁:散文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长篇小说《蚀》(含《幻灭》、《追求》、《动摇》)《虹》《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篇小说《路》、《三人行》,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持不屈的革命精神。

三 *紫藤萝瀑布

宗璞

体裁:散文

作家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集《丁香结》。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紫藤萝的败落,隐喻家庭遭受的不幸以及小弟病症带来的焦虑、悲痛;借写紫藤萝开放时的美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托用花儿抒发“我”的人生感悟。

四 马说

韩愈 作家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文衰”。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著有《韩昌黎集》等。 【拓展】“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主题思想:本文以马为喻,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1

诵读欣赏

刘姥姥逗笑

曹雪芹

体裁:小说

作家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代表作《红楼梦》。

主题思想:描写贾母在大观园内设家宴的情形,恰逢刘姥姥第二次来荣国府,贾母便邀请她赴宴,参观大观园。

专题 狼

蒲松龄

体裁:寓言

作家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代表作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拓展】郭沫若曾评价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主题思想:描写了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和愚蠢凶恶的本性,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

体裁:记叙文

作家简介: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代表作品《昆仑殇》、《红处方》等。

主题思想:本文写狼用聪明的办法过河,在猎人追捕下,母狼为了小狼牺牲自己的故事。

单元文体精讲

散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1.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1)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2)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

2

愿的散文。

(1)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3.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意于物。一般来说,使用象征手法,借助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可以使思想性和艺术性圆满地统一起来。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则不必拘泥于形似,而是通过联想和暗示着意追求神似。

其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五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体裁:议论文

作家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代表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 主题思想: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深切悼念,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六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体裁:议论文

作家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新中国未来记》。

主题思想:本文提出了要敬业乐业的中心论点,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七 宽容是一种爱

肖复兴

体裁:议论文

作家简介:肖复兴,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

主题思想:本文开篇提出“宽容是一种爱”这一论点,深入地论述了“宽容是一种爱”的重

3

要性,以及宽容的力量所产生的影响,告诉人们,要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在生活中用宽容所付出的爱才能得到社会的回报。

八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周国平

体裁:议论文

作家简介: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家。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诗集《忧伤的情欲》等。

主题思想:本文针对人们意识中做事与交人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的看法,提出了“做人是人生第一重要的东西”的论点,并从“做事”和“交人”两个角度进行深入论述,最后希望人们始终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九 短文两篇

诫子书

诸葛亮

体裁:书信

作家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主要作品《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等。 主题思想:本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陋室铭

刘禹锡

体裁:骈体铭文

作家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主要作品《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

主题思想:本文作者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了一种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诵读欣赏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体裁:现代诗

作家简介: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当代著名作家,女诗人,代表作品《周总理,你在哪里》《种子的梦》《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

主题思想:本文一方面表现了周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另一方面表达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怀念。

4

单元文体精讲

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学体裁。

议论文分类

1. 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

文章体裁。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2. 驳论文: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要求: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议论文的特点

严密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鲜明性、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三要素

1. 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特点:简洁、准确、鲜明

【注意】中心论点是完整地表达观点和态度的陈述句,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2.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一) 分类

(1)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

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 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

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二) 基本结构层次:

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注意】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论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表述要精练、简要,具有概括性。运用多个论据时要有详略。使用论据后要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3. 论证: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

辑关系。 (1)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著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的公式

等来证明论点。

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文学性和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容。 (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作用:全面地突出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 比喻论证:借助显浅的或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方,来证明论点。 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十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体裁:说明文

5

作家简介:竺可桢(1890-1974),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著有《物候学》《竺可桢文集》等。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形成原因,呼吁我们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十一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伽利略

体裁:说明文

作家简介: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 “近代科学之父”。 主题思想:本文以人类对声音和乐音的知识愈来愈多而又愈感无知的情况为据,说明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勉励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揭开事物愈来愈多的奥秘。

十二 统筹方法

华罗庚

体裁:说明文

作家简介:华罗庚(1910-1985),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代表作品《堆垒素数论》《优选学》《高等数学引论》《从杨辉三角谈起》等。 主题思想:本文运用科学严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统筹方法及其如何应用,倡导我们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此法,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贾祖璋

体裁:说明文

作家简介:贾祖璋(1901-1988),科普作家、编辑家,代表作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鸟与文学》《蝉》《南州六月荔枝丹》。

主题思想:本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为重点,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地说明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作用的结果。

十四 河中石兽

纪昀

体裁:笔记小说

作家简介: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等。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写寻找沉落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推想,说明了仅有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诵读欣赏

词曲二首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体裁:词

作家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主题思想: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表现了作者欲报国立功却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悲怆情怀。

6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体裁:曲

作家简介:马致远(约1250年-约1321),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曲状元”,“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陈抟高卧》《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拓展】《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主题思想: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单元文体精讲

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它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科学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说明文四要素

1. 说明对象

2. 说明对象的特征 3. 说明方法

(1) 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

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具体真切,有说服力。

(2) 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

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条理清晰。

(3) 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

据。

作用:科学准确,有说服力。

(4) 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

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生动形象

(5) 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

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突出强调。

(6) 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

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准确科学,简明严密。

(7) 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

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作用:细致全面,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8) 列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

附上示意图,或去年比例精确绘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以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格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形象直观。

(9)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

7

生动。

作用:形象生动具体。

(10) 引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说服力、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如引用

名言、格言、谚语、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轶事趣闻等。(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 说明顺序

(1) 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

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 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

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形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

说明文分类

1. 按说明对象:

(1) 事物说明文(介绍实体事物):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

特征进行说明。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2) 事理说明文(解释抽象事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原因、原理、方法)进行

说明。旨在讲明事因、物因。

2. 按说明语言特点:

(1) 平实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 (2) 文艺性说明文(科普小品文):语言准确、生动、活泼。

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

1. 总分式:可分三种情形: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2. 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

进一步说明。

3. 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语言

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通俗性。

准确,严密。在此前提下。还可以有平实,也可以有生动。

第四单元 小说之林

十五 孔乙己

鲁迅

体裁:小说

作家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

十六 *范进中举

吴敬梓

体裁:小说

作家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小说家。代表作品《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等。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经历及其胡屠户对他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深刻反

8

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毒害,鞭挞了封建社会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世态的炎凉。

十七 变色龙

契诃夫

体裁:小说

作家简介: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作品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第六病室》《草原》,戏剧《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走狗形象的刻画,巧妙的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反映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

十八 *窗

泰格特

体裁:小说

作家简介:泰格特,澳大利亚作家。

主题思想:本文以窗为线索,并展开情节,通过鲜明的人物对比及具有耐人寻味、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及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富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十九 口技

林嗣环

体裁:记叙文、说明文

作家简介:林嗣环(1607-约1662),字铁崖,号起八,清朝人。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等。

主题思想:本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五) 一双明亮的眼睛

巴金

体裁:小说

作家简介: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之一。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爱情三部曲”(包括《雾》《雨》《电》)》《寒夜》《随想录》等。

【拓展】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主题思想:选段着重描写了琴的一双明亮的眼睛,热情歌颂了这位先进的女性。

单元文体精讲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1. 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描写人物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9

2. 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 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二十 *散步

莫怀戚

体裁:散文

作家简介:莫怀戚(1951-2014),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花样年月》《六弦的大圣堂》等。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二十一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臧克家

体裁:现代诗

作家简介:臧克家(1905-2004),诗人、作家、编辑家。代表作有《老马》《有的人》《罪恶的棕熊》《难民》等。

主题思想:本诗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二十二 词二首

渔家傲

李清照

作家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主题思想:这首词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满江红

秋瑾

作家简介:秋瑾(1875-1907),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我国近代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著有《秋瑾集》。 主题思想:这首词是秋瑾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10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体裁:赠序

作家简介:宋濂(1310-1381),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明初诗文三大家”、“浙东四先生”之一,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有《宋学士全集》。 【拓展】“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高启、刘基。

“浙东四先生”:宋濂、章溢、刘基、叶琛。

主题思想:本文叙述作者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体裁:七言律诗 主题思想:本诗显示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无题

李商隐

体裁:七言律诗

作家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拓展】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主题思想:这首诗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专题 长城

万里长城的构造

罗哲文

体裁:说明文

作家简介:罗哲文(1924-2012),古建筑学家。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介绍万里长城的构造,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万里长城断想(节选)

吴祖光

体裁:议论文

作家简介:罗哲文(1924-2012),古建筑学家。

主题思想:本文说明了长城有巨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古代人民苦难的象征;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造成万里长城,也能以轰轰烈烈的起义推翻秦始皇这样的暴君。

11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 (自由读写单元) 二十四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体裁:悼词

作家简介:爱因斯坦(1879-1955),美国科学家、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奠基人。 主题思想:本文论说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成就,深切怀念了作者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同时也殷切希望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要学习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

二十五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体裁:悼词

作家简介:左拉(1840-1902),法国小说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钱》。

主题思想:本文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二十六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公刘

体裁:演讲词

作家简介:公刘(1927-2003),原名刘仁勇、刘耿直,当代诗人、作家。主要作品有《上海夜歌(一)》《神圣的岗位》《黎明的城》《在北方》《白花·红花》《离离原上草》《仙人掌》等。

主题思想:这篇演讲巧借有关海姆佗市的一则民间故事,通过虚构和花衣吹笛人攀谈的情节,指出了联邦德国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表达了对海姆佗市市长及其同僚以及对德国人民真诚的赞美之情。

诵读欣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体裁:七言绝句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