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2政策法规判断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1. 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 (N )

2. 教育行政法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N )

3.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Y )

4.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 (N )

5. 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Y )

6. 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供便利,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N )

7. 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后,要取消其学籍。( N)

8. 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 (Y )

9. 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Y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 (Y )

1.当人类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极大丰富以后,绝对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就可以实现。( N)

2. 教育法律和教育政策本质上是一致的,教育法律是教育政策的基础和灵魂,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律的特定表现形式。 (N ) 3.教育法的多变性主要是由于教育执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 ( N)

4.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基本内容。 (Y )

5.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在逻辑上是从属关系,教育法是属概念,教育法律规范是种 概念。 (N )

6.学校作为行政相对人,享有参与制定教育法规或计划、听证、排除违法行政的请求和行政介入等权利。 (Y )

7.目前我国对学生的纪律处分方式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六种,这六种处分方式在 所有学校都是适用的。 (N )

8.教育法律责任是实施法律制裁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法律制裁则是实施教育法律责任 的主要方式。 (Y )

9.无论是监护人的监护职责还是学校的教育保护职责,其产生的方式有法定与指定两种。 ( N)

1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教育行政机关既具有上诉权,也具有反诉权。 (N )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对象——包括物、行为以及精神物品等)

(×)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国务院制定)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

(×)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不收学费、杂费)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1、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 )

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 )

3、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任何用人单位和社会组织招收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 )

5、适龄儿童年、少年免试入学。( √ )

(×)1.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物。(包括物、行为以及精神物品等)

(×)2.教育行政法规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由国务院制定)

(×)3.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指构成教育法律规范内容的各个部分的有机组成。(组成部分及相应关系)

(×)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和课本费。(不收学费、杂费)

(√)5.学校意外事故不是由违法行为引起,所以不具备法律责任的条件。

(×)6.用学生成绩优劣排队的方法,既可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生成绩及相关情况提供便利条件,又可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侵犯学生隐私权、名誉权)

(×)7.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后,得取消其学籍。(不得开除未成年人学籍)

(√)8.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9.公共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的“宪法”。(基本法律)

(×)11.我国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教育过程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参加者。(教育法律关系中)

(×)13.《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学历)

(×)14.制定《教师法》是为了纠正教师的错误行为。(为了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15.依法治教的主体即指各级行政机关。(包括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企事业单 位、社会团体和学校、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等)

(×)16.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终身的。(起始于受聘之日,终止与解聘)

(×)17.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的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学校属于事业法人,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18.以法治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依法治教)

(×)19.依法治教的依据就是教育法律法规。(还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20.教育法的一切规定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措施才能得以实现。(由于教育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般情况下可依靠人民群众自觉遵守的执行)

(√)21.一个教育法律条文并不一定包含全部的教育法律规范的逻辑要素。

(√)22.教育行政机关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行政主体。

(√)23.行政行为特别是损益性的行政行为作出前,学校有获得听证的权利。

(×)24.实践上对于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方式只能是一种。(不仅限于一种,可以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同时,追究其刑事责任或民事法律责任,三种形式也可并处)

(×)25.制裁的实质在于强制违法者履行其依法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强制的实质在于剥夺违法者的某种权利。(制裁与强制倒过来即可)

(√)26.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与监督.

(√ )27. 教师在教育法上的权利与义务,始于其获得教师资格,并受聘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任教,止于解聘。

(√)28.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2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0. 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31.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32. 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

(×)33.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有监护职责.(教育保护职责)

( √)34.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 35.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 (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三十日内分别就不同情况做出受理、不予受理和重新提交等处理) 阅读使人快乐,成长需要时间

(√)36.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