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桩-网结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综述

来源:小奈知识网
6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5期 桩一网结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综述 薛新华q ,魏永幸 (1-中铁二院博士后工作站,四川成都610031;2.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桩一网结构基础是一种刚性桩基,可以有效控制地基沉降达到设计要求,适用于地基变形要 求严格以及工期短或复杂地段的地基加固。简要介绍了桩一网结构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可以为类 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桩一网结构地基;沉降计算;加固区;下卧层 中图分类号:TU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4—5716(2Ol1)O5一Oo06—O3 桩一网结构路基由桩一网结构地基与上部路堤组 成,其中桩一网结构地基是一种刚性桩基础,由钢筋混 凝土刚性桩(群)、桩帽以及桩帽顶面加筋垫层共同组 S=Spl+Sp2 (1a) 式中: 桩一网结构路基总沉降; Sp2——桩一网结构加固区以下下卧层压缩量; 成,见图1。桩一网结构路基基本特征或技术要点主要 有:①桩为钢筋混凝土刚性桩;②桩顶部设置扩大的桩 帽;③桩帽顶设置夹铺高强度双向土工格栅的碎石垫 E葺 Sp ——桩一网结构加固区沉降,包括桩身压缩量 及桩端刺人变形 z两部分,即: S,1一 l+ 2 (1b) ,z 0 1加固区压缩量的计算方法 加固区压缩量S 的主要计算方法[1]有复合模量法 (By法)、应力修正法(E法)和桩身压缩量法( 法)。 (1)复合模量法(E 法):复合模量法将复合地基加 固区视为一种复合土体,采用复合压缩模量El功评价其 压缩性,并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加固区的压缩量。复合 地基加固区压缩量可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n^ 桩 S 一∑ H f 115 (2) 下卧软土层 式中:△ ——第i层复合土上附加应力增量; Hf——第 层复合土层的厚度。 复合模量正 可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 E 一m -+-(1一m)E (3) 持力屡 圈l桩一网结构路基示意图 式中: ——桩体压缩模量; E——桩间土压缩模量; 一复合地基置换率。 桩一网结构路基沉降包括填土及垫层压密沉降、桩 加固区沉降和下卧层压缩量三部分。 由于填土及垫层压密沉降,通过控制填料材质及压 实质量,其值较小(约为路堤高度的l‰)且在路堤填筑 后3~l2月内完成,通常桩一网结构路基沉降只计算桩 加固区沉降和下卧层压缩量两部分,即: *收稿日期:2010 06-29 式(2)和式(3)是在等应变假设前提下建立的。但 在实际工程中,桩和土的变形并不相同,整个加固区也 会产生侧向变形。当桩土相对刚度较大时,桩土的变形 差距明显,桩可能刺入下卧层中,故该式只适用于桩土 相对刚度较小的情况。另外,式(3)在概念上也有一些 不妥之处[2],如:①不能反映桩长的作用。对有一定粘 第一作者简介:薛新华(1977一),男(it族),山东惠民人,博士,在站博士后,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1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②若不是平均分布,则桩身压缩量为: —7 结强度桩型的复合地基,特别是CFG桩复合地基,桩越 长,桩受土的侧摩阻力越大,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 载力越高,复合模量越大,桩长效应越明显,而如果按式 J: (8) (3)计算,虽然桩长不同,但由于桩体压缩模量相同,计 式中:z——桩身长度; 算的复合模量是相同的,因此,该式无法反映桩长效应。 ②不能反映桩的端阻效应。对中高粘结强度桩,桩体材 料相同、桩长、桩径、桩长范围内土的性质、面积置换率 相同的两个复合地基,一个桩端落在坚硬土层上,一个 桩端落在软土层上,试验表明,前者的复合模量比后者 要高,而如果按式(3)计算求出的复合模量是相同的,故 该式不能反映桩的端阻效应。 (2)应力修正法(E法):应力修正法根据桩间土分 担的荷载,按照桩间土的压缩模量,忽略增强体的存在, 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加固区的压缩量,则加固区的压缩 量Sp1计算公式为: Sp1一∑ H 一 So1 (4) 式中:Api——第i层桩间土附加应力增量; S0 ——在荷载P作用下相应厚度内的压缩量; ——应力修正系数,其值为: 一1/[1+m(7z一1)] (5) 但应力修正法也存在以下问题[3]:①式(6)形式看 起来简单,但在设计计算中引进的应力修正系数 值 难以合理确定;②地基置换率是由设计人员确定的,桩 土应力比很难合理选用;③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桩 土应力比变化范围不大,而粘结材料桩复合地基,特别 是桩土相对刚度较大时,桩土应力比变化范围较大。另 外,在设计计算中忽略增强体的存在将使计算值大于实 际压缩量,即采用该法计算加固区压缩量往往偏大。 (3)桩身压缩量法(E 法):桩身压缩量法的基本思 路是:计算出桩身的压缩量和桩身刺人下卧层的量就可 以得到地基加固区整体的压缩量S 即: S :=: +A (6) 式中:S ——桩身压缩量; △——桩底端刺人下卧层土体中的刺人量,若刺 人量A=0,则桩身压缩量就是加固区土层压缩量。 在荷载作用下,桩身压缩量S 可以通过桩身应力 和桩体模量计算得到,分为两种情况: ①若桩侧摩阻力平均分布,则桩身压缩量为: Sp z (7) 式中: ——应力集中系数, =n/[1+m( 一1)]; z——桩身长度,即等于加固区厚度h; ——桩身材料变形模量; P加——桩底端端承力密度。 P (z)——桩身应力,是深度 的函数; ( ,p)——桩身变形模量,是深度 和桩身应 力P的函数。 在该方法中,加固区的压缩量等于桩身压缩量和桩 底端刺人下卧层土层的刺入量之和,概念清晰。桩底端 刺人下卧层土层刺人量计算的模型很多,但工程实用较 少,一般是考虑该因素对计算沉降进行修正。实际工程 应用中,可以根据区域经验进行预估,通过工程试桩中 的载荷试验进行校验。 2下卧层压缩量的计算方法 下卧层压缩量Sz通常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即: S 一 譬H 一一 ̄al(P 21 -Pli).T..I 一 f=1£,直 H (9) 欲确定上式中复合地基下卧层的附加应力增量 Ap ,需要知道传递到下卧层顶面的荷载。目前,工程中 常采用以下方法计算下卧层顶面的荷载。 (1)压力扩散法:若复合地基上作用荷载为P,复合 地基加固区压力扩散角为卢,则作用在下卧层上的荷载 可用下式表示: RD由 …、 Pb一 --(r luJ 式中:B——复合地基表面的荷载宽度; 复合地基表面的荷载长度; ——复合地基加固区厚度; 一复合地基加固区应力扩散角。 (2)等效实体法:将复合地基加固区视为一等效实 体,作用在下卧层上的荷载作用面与作用在复合地基上 的荷载作用面相同。等效实体四周土体对等效实体的 作用用摩阻力代替,则复合地基下卧层顶面的荷载可用 下式计算: p . 一 BDp--一百 (2B+2D)hf kil) ,,,、 式中: 一周围土体对等效实体的摩阻力。 应用等效实体法计算复合地基下卧层顶面荷载的 关键是周围土体对等效实体摩阻力的确定,目前还没有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确定方法。梁晓东[1]采用数值分析 的方法,对复合地基等效实体法中的基底附加应力和侧 摩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在不同的影响因素 下,附加应力和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 8 西部探矿工程 2011年第5期 (3)改进的Geddes法:S.D.Geddes[4]认为长度为 弹性区 L的单桩在荷载Q作用下对地基土产生的作用力,可 近似地以桩端集中力 、桩侧均匀分布的摩阻力Qr、 桩侧随深度线性增大分布的摩阻力Q三种形式荷载代 替。Geddes根据弹性理论半无限空间体中作用一集中 力的Mindlin应力解导出了单桩的上述三种形式荷载 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计算公式,即: 。Q一 , + .g+ ,q —Q p/ +Q.K,/L。+QK /L。 (12) 上面介绍的这三种计算下卧层内附加应力的方法, 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假定条件下建立的近似计算法。应 力扩散法是借用验算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所采 用的简化计算方法,扩散角的选定是近似的,它受上下 两层土力学性质差异的影响,难以确定;等效实体法其 侧摩阻力的分布大小不易确定,同时也没有考虑侧摩阻 力对下卧层产生的应力分布。另外,应力扩散角法和等 效实体法都是基于求出传至软土层顶面的应力和作用 范围,再将其按天然地基表面作用荷载的情况,计算下 卧层中的应力分布。Geddes法的桩侧摩阻力分布及其 对桩间土中应力的影响,桩问土分担荷载仍按天然地基 中的应力分布计算,这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且计算较 繁琐。 3桩体刺入垫层量计算 目前对于桩体刺入柔性垫层的沉降研究还较少,实 测也较困难。根据桩顶发生刺入沉降时土体的受力情 况建立桩顶力与刺人沉降的关系[5]。据Vesic小孔扩 张理论,对于Mohr-Coulomb材料,球形孔极限扩张压 力P 为: (13) 式中: ——土的初始应力。 塑性区最大半径 为: 一厂L ccotg+a0+P J ]栅 (14 式中:r ——球形孔初始半径,当r一 ,p=p 时,可求 出弹塑性交界面上土体径向位移为: 一 , (15) 球孔体积变化为: V_- 手 一 [3(1一 )咖 --2(1--2#)p ̄] (16、 式中: 、 ——球孔弹性、塑性体积变化。 设桩端力为 ,作用于半球面的球形扩张力为 :pb/b ̄,如图2所示。 圈2桩体刺入垫层示意图 当桩端贯入深度为 时,其贯人体积为: 一, Sp (17) 由于是半球面贯入,根据贯人体积等于球形体的弹 塑性体积变化可得: 一音V (18) 当 < 时,代入球形孔弹性体变 后可得: 一半。P6 (19) 当 ≥ 时,可得: 一 [3(1一 )( )。p,-2(1- ̄)p ] (20) 4展望 桩一网结构基础是一种刚性基础,可以有效控制地 基工后沉降,适用于对地基变形要求严格以及工期短或 地质复杂地段地基的加固。对于加固区的沉降而言,其 沉降量相对较小,而发生较大沉降的部分主要在于下卧 层的部分,因此以后应加强对该下卧层部分沉降计算方 法的研究;另外,对于桩体刺人量的计算,4qL扩张理论 也不失为一种较为完善的方法,建议以后结合小孔扩张 理论求桩体刺人量的部分也应深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梁晓东.复合地基等效实体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5. [2]孙林娜.复合地基沉降及按沉降控制的优化设计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7. [4] GeddesJ.D.Stresses in Foundation Soils Due to Vertical Subeurface Load[J].Geotechnique,1966,16(3):231— 255. E5]张忠苗,陈洪,吴慧明.柔性承台下复合地基应力和沉降计 算研究[J].岩土力学,2004,25(3):451-4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