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 公正评价学生阅读积累和能力的出路何在? 关于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新思考 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教研室程韶荣 语文考试与评价,无论是选拔性质的考 校拉开差距,倒是其他学科的落差很大,特别是在 试还是学生学业水平测量,面临的最大挑战 各科的优秀率中,语文的优秀率总是很低很低的, 都是如何将爱读书、读书好的学生的阅读能 有的学生(包括学校)费时很多却得不到应有的回 力测量出来,使语文教学走出题海。把学生从 报,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学生或学校重理轻文(语 题海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去多读书,读好书。 文),语文的边缘化随之产生。相反,如果我们的语 ——郑国民教授在成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 文学科也拥有较高的优秀率,那么,在不回避考试 学业水平测量与评价研讨会上的报告”(《语 “指挥棒”作用的背景下,学生(包括学校)就不会像 文考试研究))2009年第2期)。 现在这般冷落语文。 郑先生所说的“最大挑战”,在目前中考语文阅 再回到阅读能力评价上来说。阅读试题从命题 读能力检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关于中考语文阅读 到评判都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的评估,表面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现代文阅读 的不足: 选文多半来自课外,也有采取课内外比较阅读的; 1.阅读题似乎总是在文本自身做文章,不能充 文言文阅读选文情况比较复杂,出自课内的稍多一 分调动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 些,课内外比较或单独进行的逐渐增多,也有少数 2.现代文阅读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创造性阅读 只选课外的;只有诗歌鉴赏基本上来自课内,也有 能力,现行的开放题其实是“伪开放”题,学生的个 少量取材课外。这样一种选文方式,似乎是公正的, 性化解读并未能体现出来; 大家一般也都认可是合理的、无需质疑的,其实隐 3.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题不能迎合学生的阅 藏着大问题! 读兴趣和特长,比如在不同文本上展示学生的强 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命题本身。比如,经过同 项: 样时间的阅读训练之后,利用我们的阅读试题进行 4.诗词阅读和名著阅读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 检测并不能将平时进行长期的大量阅读的学生和 课外阅读情形; 学校明显区分出来。换句话说,那些平时进行大量 5.词语和名言名句的考查仅仅局限于课内,未 阅读的学生与平时不重视阅读而滥做卷子的学生 能涉及到学生平时的积累。 在终端显示(中考)中看不出明显的高下。 这些弊端都需要进行深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 再扩大一点看,由于阅读和写作(写作评价的 让语文学科从边缘化的阴影中走出来,至少也能为 区分度差的情况较之阅读更为严重)的不公正性评 走出阴影做出一点贡献。 价,其后果是,那些平时并不重视语文的学校也没 如何进行阅读能力检测改革呢?我有以下初步 有因为平时不重视抓阅读而与那些重视语文的学 思考。 - . -・ :Y;・ -・・i : -・;・・・ 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3.施行计划生 一、对课外现代文阅读情况的考查 育,控制人口增长;4.加强科技研究,人工消解温室 能否通过课外现代文阅读来检测学生平时的 阅读积累呢?我想应当是可以的。我们不妨来看几 气体。这4条全来自文本之外,有的可以从生活中 了解,有的可以通过看电视、上网或者阕读科技类 报刊获得。这样的题目对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知识积 累很有作用。 道议论文阅读题。2007年宁波市现代文阅读题《书 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最后一题:文章结尾 说:“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 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请从王维、 现代文阅读还可以在考查学生创造性阅读能 力方面下工夫。例如2007年大连市现代文阅读《人 曹雪芹、鲁迅三个例子中任选一个,说说他的作品 生的春》倒数第二题:探究问题,说说你的看法。(1) 在文化发展的链条上闪动着怎样的灵光?而原文结 “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这个说法你同意 尾实则依次举了王维、黄公望、曹雪芹、严复、鲁迅、 吗?(2)“原来,人生的春是这样的难得啊”这个结尾 徐悲鸿六个例子,为何只要求学生任选上述三个 删掉可以吗?参列出了正反两面的答案,应 呢?主要是另外三位课内没接触过。如果我们换一 该说是很开放的试题,如果还有学生的答案与此有 种思路,兼顾学生课内外积累的情况,试题就可能 别,且言之成理,还有创意,那么我们怎么办?不管 做一点修改,将六位分成课内和课外两组,让学生 是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是展露自己的设想,如果带有 从两组中各选一位来写,那么,有的学生就可以将 独创性,那么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就可以形成 他们课外广泛阅读的“积蓄’?调动出来,而那些缺少 阅读创造性高下的区分度。 课外阅读积累的学生则捉襟见肘,从而拉开了差 距。又如,不少议论文阅读往往出现补充论据题,也 二、课外古诗文阅读情况的考查 可考查学生的阅读面。2007年天津市的《酸甜咸淡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由只考课内逐渐转向课内 话和谐》最后一题:你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再写出 外结合,这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一大导向,许多学 一个能够证明“君甘臣酸”的典型例子吗?参 校非常注意进行迁移阅读训练,学生也多自觉地阅 举了唐太宗与魏征的例子,还可以是其他例子,不 读课外文言文,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的 必是课内学过的。如果认为上例是历史课上学过 文言文的考查,课内的比重大一点,课外的比重小 的,我们也可以将唐太宗的例子作为示例,让学生 一点。这对那些文言文功底较扎实的学生来说,缺 再举。2007年河北省议论文阅读《谈“忍”》最后一 少展露的机会。我们也可以适当加大一点难度(当 题:根据你对文章第2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 然,也不要过难)。其实,已有一些省市做到了。例如 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参是 2007年云南省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阅读一内一 诸葛亮隐居隆中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例子,这些 外;2007年江西省文言文阅读一则材料来、自《资治 例子在课内也涉及过了,如果将其中之一作示例, 通鉴》,是课外内容,内容稍深了一点,注解达到11 另外举两个例子,那就不一样了,课外积累的厚薄 条;2007年陕西省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段阅读全来 马上就显示出来。 自课外,语言是浅易的,课内外字词的考查也结合 说明文阅读也可以检测出学生课外阅读的多 得比较好;20o7年广东省正卷部分考课内文言文, 寡。比如2007年齐齐哈尔卷说明文阅读最后一题: 另设附加题(1O分),考查课外文言语段(刘向《新 联系本文内容,调动你的知识积累,说说如何有效 序》),考点有句读、词语解释、内容理解等,这样,平 控制全球变暖,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至少答出 时文言文学得好的同学可以脱颖而出,很好地拉开 三条)参是:1.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2.使 了课外文言文学习的差距,是一种成功的探索。文 言文的字词考查,尽量考虑课内已经学过的或者是 2007年中考卷附加题考了《海底两万里》和《爱的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常用的,不能考死的语言。 教育》,可不可以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自选读过的 古诗词的考查目前以课内选文为主,这有利于 书来回答问题呢? 课内诗歌的教学。我们也发现已经有少数省市开始 从课外选文,如2007年江西省选王安石的《题西太 四、对课外名言名句积累情况的考查 一宫壁二首》;2007年云南省选隋朝江总的《长安 目前的名言名句考查似乎都集中在课内,最多 九El诗》等,鉴于诗歌鉴赏往往离不开诗人写作的 涉及到自读课本,课外几乎没有涉及。其实,我们有 背景,最好能给以适当提示,如江西卷第一条注解: 好多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名言,除了在作文中可以用 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 一点,就无用武之地了。虽然在名句考查中也有情 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境填空题,但所填写的句子都是学生课内学过的。 市)。这样就方便理解诗意了。要不然,所提的问 如果稍微改变・下,将学生马上能填的出的课内名 题就必须是从文本中能读出来的,如云南卷就没有 句作为示例,然后由学生来填其他的课外内容。或 背景提示语。如果认为完全选自课外不利于课堂教 者再一点,可以在名句默写中拿出1句检测一 学,我们也可以退一步,尝试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 下学生对课外名句的掌握。例如2007年大连市中 式,选两首诗进行课内外比较阅读,从而检测学生 考卷附加题(8分)第一题:填写岑参《逢入京使》 课外阅读古诗的情况。 《论语・子罕》和《菩萨蛮・大柏地》(任选2 句)里的句子。高考早已考课外内容了,已经起到了 三、对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情况的考查 很好的导向作用。当然,也要防止出现新的应试名 近两三年来,各地的中考试卷都相继出现文学 句积累倾向。 名著考题,考题的范围是新课标推荐的lO部名著, 内容的考查基本处于第一层面,主要看学生对原著 五、对课外词语积累情况的考查 学生课外阅读面很广,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 阅读了没有,主要集中在对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 大量摘录文学语汇,大大弥补了课内语言的不足, 把握上,分值一般在3 ̄5分,最高的是2007年广东 这在作文中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由于教材所 卷,采用名著节选(《骆驼祥子》)的方式考阅读,除 选篇目基本上是经典诗文,和当今生活有一定的距 了考查所选文本之外,还专门设计阅读拓展题,既 离,所以,学生吸收鲜活语言的主要渠道来自课外。 考查了对原著的阅读情况,又考查了阅读其他名著 有的省、市已经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在中考卷上有 和对老舍其他代表作的了解情况。应当说,这样的 所体现。比如2007年宁波市卷第3小题:如果我们 考查,对学生阅读名著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有些 稍微留意,便可发现,语言在悄悄演变。比如,现在 试题出得不够理想,学生不看原著也能答得出,让 有人叫“粉丝”说的就是“追星族”;“海选”说的就是 应试阅读又钻了空子。名著阅读考查能不能再向前 “初赛”。请写出下面时兴词语的通常说法:①物流 推进一步?可不可以通过附加题的形式考查学生阅 ( )②甩卖( )③瘦身( )④的士( ) 读课标推荐的lO部以外的著作?课标也提倡学生 这道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新鲜语汇的掌握情况, 多读整本的书,事实上,很多学生并不满足于那10 一个只是埋头复习课本词语的学生就不易应对此 部名著,初中三年读过的其他书的总量远远大于这 题。它还有很好的导向:平时要广开“言”路,多渠道 个数,但我们无法了解,学生也缺乏在试卷上展露 学习和运用语言。 阅读积累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我们能否 上述设想能否实行,有待我们的实践探索和深 采取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检测一下呢?大连市 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