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刊2叭5年第38期 见微知著,让“微作文"引领作文创作热潮 张丽芳 (台州市椒江区前所中心校,浙江台州 318016) 摘 要:现在很多学生惧怕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微作文”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观察、感悟、 表达,如同微信、微博,人人可写,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本文论述了“微作文”的操作策略,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 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生活积累,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达独特感受。 关键词:微作文激发兴趣童心飞扬 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 的规范与自由。 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几乎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 如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中有关于人物外貌的片断写作训 作文。然而,长期以来.作文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许多 练。教师可制作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作文游戏“你猜他(她) 老师感到写作训练的成效不大.很多学生怕作文.提笔就头 是谁”。具体做法:每个学生仔细观察班上某一位学生的外貌, 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提不起写作兴趣。我想,习作教学之所 抓住主要特征写一段话.并注明被描写者是谁。然后.教师把 以这般不容乐观,最主要的症结有二:一是积累太少,语言贫 写有外貌的卡片打乱顺序。随手抽出一张当堂朗读(不读姓 乏;二是脱离生活,内容空洞。如何有效地激发这种表达欲望, 名),让大家连猜三次。如果有一次猜中,就说明小作者观察和 让学生肯写、乐写,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学会关注 描写得很到位。如果连猜三次都不中.则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 生活中的精彩,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时 特点.就“罚”他(她)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这个游 下,微信、微博以其鲜活的气息、个性的表达、快捷的信息发布 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和互动功能,成为人际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 二、接力“微”日记。充实写作动力源 的人。由此受到启发,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做一些改革.不 日记从远古人类的“结绳记事”就开始了。写Et记是经过 妨也来“微”一下,让“作文”放下身段.不再高不可攀.人人可 大量实践证明了的.是提高习作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写 写,事事可写,处处可写。时时可写 El记一旦成为孩子的日常习惯。日记就会像“严师”一样督促 微作文是一种儿童文学新文体。篇幅在百字左右.就是一 孩子每天必须完成训练:日记就会像“诤友”一样鼓励孩子把 个片段。即时性写作,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类似于“微 训练做好。这样无声的督促和鼓励,对促进孩子作文的进步, 博”。因为其短小,所以学生习作时能即时、自由地表达所见、 是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指导无法替代的。叶圣陶先生这样说: 所闻、所感,有利于激发童趣童心.唤醒童真童言,表达独特感 “习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 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充实的生活 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从根本上解决 积累是学生写日记的起点和源泉。 学生怕作文而寻找出的一条正确的教学出路。“微作文”就是 “微型日记”并非单纯的指每篇日记写作字数少。主要就 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生 日记选材的角度小、选材精、内容单纯这一层面而言。每次日 活积累,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记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这样对课业负担不会产生 然而,对于小学生,教师仅仅对他们说“写自已的生活”、 实质性影响,学生也能愉快接受。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没有感觉的、不能体会的。教师还是要引导学生观察、 学习.平常在生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经常写日 感受,获得越来越多的直观经验,及时捕捉生活中鲜活的镜 记.即使是微型日记.学生也往往会产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头、新鲜的感受,才可能写出有情有思的鲜活文字。因此.我认 之苦,于是,我决定在班上实行“日记接力”的尝试。所谓“接 为,微作文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力”,就是同一本日记本,由几个学生合作轮流写作,合作的学 一、游戏“微”作文。启动思维新引擎 生就是平时的学习小组成员,一人或多人写作,然后互相阅 小学作文教学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阶段. 读、批改,互相借鉴,从而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当我带着自己 提供适合学生的儿童游戏,让学生用愉快的心情、有趣的方式 精心设计的十二本漂亮的日记本走进教室时,立刻吸引了全 观察和感受生活,及时、自由地记录生活,能丰富想象.表达情 班同学的目光。缤纷图案的封面,特意排版的日记页面,看着 感,充盈童年精神。教师创设活动情境,以小游戏为媒介和手 孩子们期待的眼神闪闪发光.我把本子分发给十二个学习小 段,在设计上讲究合理安排游戏形式、时间,科学设计教学程 组,各小组成员在封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并根据个性进行装 序,使得小游戏能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其激趣、引导、启发、辅助 饰。孩子们刚接到日记本,劲头十足。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孩子 功能,学生能及时在课堂上根据要求记录片段,形成微作文。 们的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大大增强.写作能力也在提高。它具 一般步骤如下:减压“小点心”(准备阶段)一现场游戏(共同参 有以下优势。 与)一放胆“侃大山”(口头表达)一现场自由写作(笔头表达) 1.内容宽泛,素材丰富。 一交流评议(效果激励)。 “接力日记”:使学生的日记内容变得鲜活,有血有肉,不 既然是微作文,就直接以训练点为主,如:“小鹰捉小鸡”、 再出现“抓耳挠腮”“咬笔头”的现象.虽不是洋洋洒洒.千言万 “拔河”等都是很好的训练动作描写的活动,能运用比喻等修 语。但也是字字珠玑,真情流露。内容可以学生自选,也可以由 辞方法,将游戏时一连串的动作写生动。先通过口头语言进行 教师布置。例如班级的金鱼怎么突然只剩下一条?有的学生 恰当修饰,转化为书面语言写下来,再通过观察他人的神态、 说,可能是放在窗边,空气太差,跳楼死了,可是找遍了楼下也 动作,联想人物当时的内心体验.然后能用上恰当的连接词. 没有发下金鱼的尸体?有人说。尸体应该是鸽子吃了;也有人 把游戏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因为学生都参与游戏.现场感 说,是有小朋友太喜欢。偷回家了吧?可是这样拿回家,路上金 强,亲身体验,所以有趣;因为规模小,时间短,所以有效克服 鱼会渴死……一个个的悬疑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写出 作文恐惧;而且因为篇幅较短,可以边写边评、边评边改.可以 来的微型日记也有趣极了。又如早上出门上学的匆忙慌张,路 对构段、表达、想象、用词等方面分布指导。更快实现言语表现 堵时大家的语言、神态.某个同学在课上让人印象深刻的表 2015年第38期考试Jl ̄l 现,老师今天穿了件新衣,食堂里某位男生大吃n个鸡腿…… 这些五花八门的题材都被搬进了日记,这些呈现在笔下的文 字,让人读了觉得特别真实。他们的笔触已经延伸到生活的各 个角落。渐渐学会了观察生活,慢慢有了自己的感受。只要生 活在继续.只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有易感的心。就不愁没有 东西可写,经常练习,就不愁提高不了作文水平。 2.合作创作。童趣盎然。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诗人.对生活、文字。他们有完全异 于成人的视角。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 内心的天地,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语文。用各种不同的 语言诠释发现.当这些诠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时,幼小的 心灵会产生成就感。因为篇幅小,所以批改点评特别有效率。 而且“接力日记”正满足了学生的“发表欲”.让他们丰富的想 象有了更广泛的读者。记得六年级上册有一篇看图写话《小鸭 子得救了》的训练,文章的主题是表现动物与人之间的和谐相 处。一般的看图写话,学生很容易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这是 看图写话辅导最头疼的事。看到文章可以分为“失足”、“求 救”、“营救”、“感谢”等结构,我灵机一动,立即给孩子们分配 接力任务。由十二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个片段 进行描写。第二天,不同版本的《小鸭子得救了》接二连三地出 炉了。很多老师看了,都惊叹于孩子们的创造力。尤其是把不 同的片段进行不同的组合。随随便便竟然就成了好几十篇有 趣、个性的文章,孩子们兴奋极了。从此,班上掀起了一股合作 完成长篇的狂潮。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 象。孩子们开展争着上交日记,并催着我批改,在班级里讲评。 3.借鉴批改,互学互帮。 由于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每个学生在写日记前都可以 欣赏到组员的日记.以学习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前者的素材 还可以帮助后者打开思路:前者的优美语句也许会激发后者 的灵感。我每隔一段时间将日记放在全班进行点赞打分,因为 每一篇小小的日记也是代表小组的集体荣誉,于是,为了写好 日记,每个组员都会主动寻找书籍进行阅读,积累语言;当一 个组员一时想不出题材.其他组员也会主动帮助他。后来他们 发现.凡是写得字数多的,无形中就会得到更多人的点赞,所 以大家就开始越写越多了。小小的一本日记本,在班级里不停 地漂流、接力。在每一次积极主动的写作训练中,每一个学生 的写作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三、即性“微”写作。爆发灵感小宇宙 1.“圈点感悟”式“微写作”。 “圈点感悟”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微写作”,类似于现代 人在博客中发评论。在博客里,评论与微博同步,发一条评论 就是一条简单的微博。这种发评式的“微写作”,有很强的即兴 性.是阅读者思想火花的灵光一闪。如果能长期坚持,积累下 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也就逐渐丰 富.有了深度,还会让阅读和写作者对事物、世界和文字保持 一颗敏感的心灵,让作文有了源头活水。比如在学习文言文 (,flf牙绝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伯牙绝弦》圈点批 注对伯牙与子期情深似海的感悟。有同学在“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处批“钟子期是 俞伯牙的知音,所以对他的音律都知晓得一清二楚。二人的心 有灵犀让我羡慕”,短短两句其实就是一篇精彩小型议论文; 又有一生在“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 复鼓。”处批注:“伯牙啊!你对钟子期的深情厚谊让我佩服!但 是,古人云:莫愁前路无知己。说不定你能找到更知晓音律的 知音呢!就这样破琴绝弦了,未免太可惜了!”这样的真挚的言 语,难道不是孩子们自己的真情流露吗? 2.“微博发表”式“微写作”。 “微写作”还可以用在比较长的记叙文阅读中。在比较长 的课文中运用“微写作”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弄通记叙的要素, 梳理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而且有助于学 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及简要叙述和概括事件的能力。比如在教 学《开国大典》一文时,因为文章很长,但是场面非常清晰,非 常详细地记下了开国大典l的全过程。为了让学生了解开国大 典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场面描写,老师做了一个假设.让 学生写典礼微博:“假如你就是典礼里的记者。请你用微博把 开国大典过程中的所做所见所感快快告诉场外看不到大典的 人们。”老师还给出示例:“早上六点钟起,来自四面八方的队 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有的扛着长联. 有的套着红袖套。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 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 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 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老人家拖儿带女.背着一 个,拉着一个匆匆忙忙,却喜气洋洋地走来……到了正午.天 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然后 依次给出学生写微博的场面词:“宣布典礼开始……升国旗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场面描写很强的写作,不但让学生扎实地走进文本.理 清了开国大典的过程,避免了枯燥的段落划分和分析。而且让 学生真正体验了怎样把一个场面叙述得完整生动.从而举一 反三 3.“仿写例文”式“微写作”。 课文是个很好的写作例子。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语文《四 季》时,课文学完后,我和学生一起即兴作了一首我们自己的 《四季》。我看学生兴趣浓厚,就在周末布置了一篇小作文—— 儿童诗创作《四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创作:可以就一句 话,如我班一生把“草芽尖尖,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改成 “桃花红红,它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对于一年级学生.我觉 得很不错了,可以一段、两段。能力强的则写成一首诗歌,也有 整篇的:燕子啾啾,它对柳树说:“我是春天。”荷花香香.它对 蜻蜓说:“我是夏天。”柿子红彤彤,它打着灯笼说:“我是秋 天。”北风呼呼,它吹着口哨,得意地说:“我就是冬天。”当一个 才7岁的孩子创作出这样优秀的诗,我们还用担心她不喜欢写 作吗? 4.“拓展延伸”式“微写作”。 课文学完之后。拓展延伸来次“微写作”.有助于学生学习 后的思维提升。比如学完《园地七》对联后,我找了课外的对联 让学生对出下联.学生在理解了上联的结构与对仗后.真的对 出了一条条让人惊喜的下联。我给的上联是:“梅桃李杏梅占 先”,一生对下联:“春夏秋冬春在前”。我又给上联:“雪里白 梅,雪映白梅梅映雪”,学生对出下联:“(1)风中杨柳,风随杨 柳柳随风;(2)雨里青山,雨润青山山润雨;(3)花间彩蝶,花恋 彩蝶蝶恋花。” 纵观作文教学.从练习的频率看,光靠单元习作肯定是不 行的。微作文作为单元习作之外的有力补充.可以称得上是习 作中的“轻骑兵”.既能保证一定的练习频次。又能保证教师的 指导评讲能够快速地被学生消化运用到自己的微作文中.趁 热打铁,及时点评,及时反馈符合学生习作后的心理期待。因 此,在教学中实践“微作文”,学生有积极性,有热情,写出来的 文字鲜活生动.充满童心童趣。也让老师多方面地了解了学 生;反馈的及时有效,能最大限度上地调动学生写的主动性, 定能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这风暴一旦刮起,学生笔下才 会汩汩滔滔,波澜迭起。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邓月晖.教师[M].湖南:海南出版社有限公司,2014. [3]丁有宽.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教例与经验[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