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旅游体验设计的一些近期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旅游学刊第28卷2013年第1期 销方面所期望取得的成果,是较长期的(3至5年) 且可衡量的,最好是针对目标市场,有时间表且能够 以定量形式说明营销的预期成效,但并不强求所有 的营销目标都严格遵循这些标准。 目的地营销具体目标。目的地营销具体目标指 的地管理机构竞相争取目的地管理所需要的充足经 费和其他资源;绝大多数目的地管理机构尚未快速 采用互联网及其他信息技术,且利用不足,因此,营 利性的在线旅游服务供应商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许多地方目的地管理机构领导人的目的地管理与营 销水平达不到岗位要求,且人员更迭相当频繁;高等 院校不愿为目的地管理与营销开设专业课程,因此 无法帮助解决目的地管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国家 品牌化与城市品牌化运动将可能最终弱化目的地品 牌建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目的地营销价值。 6 结 论 的是目的地管理机构要在短期(通常为1年)内实 现的可衡量的营销目标。这些具体目标的制定必须 基于营销总目标,作为最终实现总目标的中间步骤。 如果有可能的话,营销具体目标也应与总目标一样 针对目标市场,设定时间表并以量化形式表示营销 成果。这里我们应该意识到,许多目的地管理机构 设定了营销具体目标,但这些目标并不是经由确立 愿景以及设定战略目标的过程而得出来的。确定营 销具体目标往往被当作制定年度营销规划过程的一 部分。营销具体目标是营销规划的重要基础,但如 自2000年以来,目的地管理与目的地营销已成 为旅游文献中的“主流”研究课题。如今,这两个概 念也成为旅游目的地专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目的地管理与目的地营销构筑了目的地提升的 平台。尤为重要的是,目的地管理机构适当发挥其 所有职能,并遵循系统的、基于调研研究的营销规划 过程。 果能通过确定长远愿景与目标的过程来得到营销具 体目标,这样的目标会更为实际。 目的地管理机构使命。目的地管理机构在使命 陈述中明确阐述了目的地管理机构使命,也就是该 组织成立的理由。陈述内容涵盖很广,主要阐明目 尽管在过去25年里西方国家的目的地营销发 展迅速,中国大陆的目的地管理机构在目的地管理 与营销方面的专业实践均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 国学者应多多重视目的地管理与营销的研究课题, 为推动相关专业实践做出贡献。 (作者系该公司CEO;邵隽,陈映臻译,吴必虎校;收稿 日期:2012—11—24) 的地管理机构的业务范围、服务与产品、服务对象与 整体理念。目的地管理机构的使命陈述并非目标陈 述(不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但清楚地阐述了 目的地管理机构的职责与服务对象。目的地管理机 构的使命陈述有时会与愿景陈述和目标陈述相混 淆,但这3个概念截然不同。事实上,目的地管理机 构的使命陈述可以从目的地和目的地管理机构的愿 景陈述导出,并与目的地营销目标保持一致。 5 中国的目的地管理与目的地营销评述 整体上中国的旅游规划做得非常好,中国的 DMO也很重视产品开发。此外,中国的DMO在旅 游方面也确实发挥了领导作用,在协调旅游利益相 关者方面似乎也很有效。然而,与国外的DM0相 有关旅游体验设计的一些近期研究 Noel Scott ,丁培毅 (1.School of Tourism,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QLD 4072,Australia;2.Tourism Confucius Institute,Gold Coast Campus,Griffith University, QLD 4222,Australia) 1 引 言 比,中国的旅游管理机构在目的地管理中所发挥的 作用并不充分,发挥的效能也略逊一筹,尤其是在调 研、营销推广和社区关系方面。中国的DMO亟须 在以上3方面进行重大改进,充分发挥作用,并高效 完成相关任务。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目的地管 中国的旅游业不仅仅在旅游者数量上迅速增 长,旅游特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国内外不同旅游 目的地多次的旅行活动,使旅游者变得越来越有经 验。而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下一次旅途的期望和目 的地选择标准也在相应地改变。因此,有必要开展 一理模式形成于国外,并没有体现中国的文化和政府 差异。任何一种目的地模式都必须适应并符合中国 特色。 些更成熟和有深度的旅游研究,以便更深层次地 探讨旅游的动机,同时更好地对旅游目的地体验进 行设计。同时,当国内外的旅游目的地都开始争夺 这些更成熟的旅游者,目的地管理者需要考虑如何 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以吸引回头客和保持 其市场份额。 9・ 以下是笔者观察中国目的地管理与目的地营销 现状的具体发现:很多目的地管理机构尚未认识到 或未能发挥目的地管理与营销的全部职能;地方目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第28卷2013年第1期 现今,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正在开始注重改 善其旅游吸引物“无形的”环境体验,而不仅仅是 设计的体验属性,特别是其中的感受属性,如何影响 旅游者对某一目的地的感知价值。 该项研究采用了结构主义研究范式,以中国水 乡古镇周庄为个案,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游客的 旅游体验进行调查@。该研究采用立意抽样法对83 “有形的”建设设施。这种趋势是体验经济在旅游 业中得以发展的证据①②,基于此,旅游者也开始寻 求消费由体验设计者和旅游者共同创造的特殊享乐 体验。而通过体验设计,一个旅游目的地可以从一 名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性访谈,其中包括63名初次 游览周庄的、过夜的国内旅游者和20名周庄旅游管 个简单的观光地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识别特征和 性状的体验符号⑧。本文探讨了体验设计的定义, 简要讨论了笔者及其博士研究生的一系列研究项 目。同时,这些项目构成一个整体研究计划,能够更 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旅游体验设计。然而,由于文章 篇幅的考虑,每一项研究的讨论都是有限的,笔者也 欢迎读者对每一项研究的细节进行咨询。 2什么是体验? “毋庸置疑,消费者渴望体验,而通过明确地设 计和促进这种体验,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对其做出 回应”。关于体验的定义很多,在这里将其表述为 “一种可以带给消费者回忆的精神之旅,这种回忆 可以是完成某些特殊的事情,学到一些东西,或者只 是获得乐趣”④。这一定义将体验界定为包含了过 程(精神之旅)和结果(积极的回忆)的整体。使用 这一定义,体验设计将重点介绍能够影响旅游者精 神之旅的特殊刺激类型,因此能产生更愉悦的精神 体验。旅游目的地的体验设计还涉及在特定时间段 (来访时间)和特定地区(目的地)的体验之旅的成 形⑤,从而也能提升旅游者的愉快回忆。由于在整 个体验过程中自助旅游者的参与,这种为了产生更 有意义的享乐结果而进行的具有目的性的干预活动 是复杂的,而一些相关研究已经对这种目的地体验 设计展开了调查。 3周庄旅游体验设计 第一项研究是高丽华博士研究的一部分。经过 设计的旅游体验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探寻:一个是 管理者或体验设计者角度,另一个是消费者角度。 从管理者角度来看,体验是一个技术、功能和感受3 种属性的结合体,这些属性呈现在涉及管理者创造 的含义、服务和商品的一个过程中⑥⑦;从消费者角 度来看,这些体验是内在的,是在一系列情感的、生 理的、智力的,甚至是精神的交流和互动之中建立 的⑧⑨⑩。在体验消费中,消费者实际购买的并不是 商品和服务,而是这些商品和服务带给他们的好处 和体验@@@。消费者通过对整个体验过程的属性、 表现和结果进行辨别和评估,以确定体验带给他们 的好处@。因此,第一项研究所要探讨的是管理者 旅游学刊第28卷2013年第1期 理者。研究者通过使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9对转 高或低的强度对情感进行分类。与情感分类理论不 录的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的有效性和效 同,认知评价理论解释了不同情感形成的原因,即个 率。通过分析,管理者设计的体验属性被划分为技 人基于对情境的不同认知,对经历进行评价,并产生 术、功能和感受3种类型;所有的体验属性,无论是 各自的情感体验。认知评价理论所研究的,正是找 管理者设计的,还是旅游者感知的,都可以在不同的 出这种评价依据的维度。在这些维度上,人们的评 主题下进行分组,并最终关联到受访者感知的多样 价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现有研究成果中, 的价值类型。 最常见的评价维度为4个——目标一致性;媒介;确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高丽华在定性研究中采用 定性;情绪强烈程度。通过对其评估,从而引发特定 了一种创新的定量方法对游客感知的周庄旅游属性 的情绪。例如,如果一种体验的结果与个人的目标 进行了分析。这一方法涉及两方面的数量统计,即 是一致的、与人本身是息息相关的、确定要发生的并 每个编码的体验属性在所有访谈笔录中出现的次数 且是低强度的,那么所产生的情感就是高兴的。在 和每个编码属性被提及的受访者的人数。本研究结 这些评价维度中,由于人们对某一体验的评价的多 果还表明,旅游者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还是能 变性,对同一事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⑧。 创造自我体验的互动者①②。因此,周庄的旅游体验 一个人可以使用一些或者所有这些评价维度来进行 是由体验设计者和旅游者共同创造的。研究还发 体验评价⑨。通过对这些评价维度的解读,学者和 现,无论是由管理者设计的还是旅游者感知到的属 旅游从业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人在面对体验的刺激 性,都可以划分为5类:主题、氛围、纪念品、互动和 时是如何做出反应的⑩。因此本研究探讨的是,在 服务。主题是在头脑中整合形成的其他组属性之间 的联系,5类属性相结合即形成一个整体的体验。 至于其他的研究结果,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不再进 行细述。 4设计情绪化的结果 由马剑瑜开展的第二项研究探讨了各种情感是 如何在体验中产生的,这种体验与个人的内在特点 和外在刺激的类型有关。研究发现,在许多消费体 验中,情感已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⑧。人们追 求享乐消费所带来的体验,如感觉、乐趣和浪漫,而 情感化的结果被消费者视为评估体验质量的关键因 素④。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管理者需要制定能产 生更积极情感反应的举措⑤。因此,为了确定如何 最好地设计消费体验,理解情感是如何引起的就显 得尤其重要,而愉悦的情感是这一特殊研究的关键。 奥利弗等(Oliver,et a1.)把愉悦定义为一种与 客户满意度共存,能够在客户满意和忠诚意愿间建 立起联系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⑥。然而,虽然其 他研究曾探讨过消费者愉悦的重要性,但在市场营 销或旅游研究中,却很少有这种(或其他)情感的研 究先例。第二项研究具体探讨了主题公园体验中游 客的愉悦是如何引起的,主题公园是一个典型的享 乐消费的案例⑦。该研究不同于现有其他大多数的 市场营销研究,其采用了心理学领域中的情感认知 评价理论来调查情感形成的个人和外在原因。 基于类别和维度的研究,奥利弗等人和大多数 的营销学者都认为,可以按照积极或消极的结果和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第28卷2013年第1期 主题公园中,认知评价维度是如何导致愉悦和满意 的情感的引发①。 为了检测认知评价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实用 性,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对象设置为上海欢乐谷主 性、影响和价值水平等角度,调查中国旅游者出境旅 游的动机。手段一目的链研究的方法论本质上是一 种定性研究,通过采用递进式访谈法,本研究采集了 60~8O例深度访谈,此访谈技术是手段一目的链方 法通常使用的一种访谈法。 通过对采访内容的文字副本数据进行内容分 题公园的中国旅游者。在这里,为了完善最终的调 查问卷进行了两次试点测试,同时建立测量模型用 以分析所得数据。正式的实证检验检测了假设的愉 析,对于价值层面的结果分析,此研究借鉴了之前的 一悦和满足两种情感评价来源,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 和秩检验检测了这种情感对他们行为意图的影响。 些相关文献,包括罗卡奇(Rokeach)的价值调查 问卷、卡勒(Kahle)的价值清单以及一些有关中国人 价值观的研究④⑤⑥⑦⑧⑨。此价值阶梯图可分为3个 不同阶层:旅游目的地属性,可分为具体和抽象两 类;以及这些属性所引起的结果,代表了受访者希望 结果表明,认知评价维度确实可以对满意和愉悦情 感的引发产生预测。而重要的是,结果还表明,愉悦 情感的引发有多种途径。这一研究肯定了以前的一 些研究,即各种不同类型的愉悦情绪会产生狭义上 的融合。研究结果还表明,依据评价维度中的旅游 者评价,愉悦不同于满足,其表示了情感的强烈程 从相应属性获取的即时的功能结果或心理结果;此 外还有个人价值,代表了受访者希望实现的最终动 机或目标。 度。最后,在这一主题公园的研究背景下,愉悦和满 意会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这对以往的一些研究也 提供了支持。 因此,本研究使旅游体验的主观能动性能被更 在分析受访者的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基础上, 受访者可分为两个动机类群。第一类受访者主要以 “愉悦享受”为价值追求。他们或“享受”“自然风 景”所带来的“舒适环境”,或在自然环境和其他一 些他们“感兴趣/喜欢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景点中 好地理解。作为情绪诱导的基础,认知评价理论的 应用意味着消费者对享乐体验的情绪反应是受他们 的旅游动机驱使的。一个人之所以引起某种特定的 情绪,以及其消费体验导致一个特定的情绪反应而 不是其他的,其原因可以用不同旅游者所追求的体 验目标的差异来解释。这有利于管理者通过更好的 感到“放松”。因此,对这一类受访者,目的地营销 者可以考虑通过进一步强化自然、文化、历史及艺术 等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从而建立一个愉快的、悠闲 ① Ma J.Emotions Derived_厂rom Theme Park Experiences:The 体验设计实现以动机为基础的市场细分,和更好地 理解旅游者动机以实现其对目的地的访问,从而使 旅游者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 5方法目的链和体验动机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ustomer Delight[D].Brisban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In press. ② Gutman J.A means—end chain model based on consumer catagorization processes[J].Journal ofMarketing,1982,46(2):60— 72. 姜珊所做的第三项研究是有关中国出境旅游者 旅游动机的调查。动机被认为是了解旅游者行为最 重要的概念之一,如前面所讨论过的一样,动机之所 以重要是因为它有助于确定旅游体验究竟会引发什 ③Jiang S.Travel Motivation of Chinese Outbound Leisure Travellers:A Means—End Chain Approach[D] Brisbane:University of Queensland,In press. ④Rokeach M.The Nature ofHuman Values[M].New York: Free Press,1973. ⑤ Kahle L.Social values and consumer behavior:Research from 么样的情绪。在这里,手段一目的链理论为动机问 题的理解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解决途径②。本研究 通过应用手段一目的链理论,探讨了中国旅游者出 境休闲游的动机⑧。 基于旅游者的价值观、利益、结果以及体验的属 the list of values[A].//:Seliggman C,Olson J,Zanna M. 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l996.135—151. e Psychology of Values:The Ontario Symposium(Volume 8)[M]. ⑥Chen Y Chinese values,health and nurs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1,36(2):270—273. ⑦Lew W.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Personality:Parenting, 性,手段一目的链理论对旅游动机进行了描述,并提 供了一种联系不同属性体验和旅游动机驱动力的方 法。这种研究方法使对旅游动机的每一个层面、结 Schooling,Values,Morality,Relations,and Personality[M].Lewiston: Edwin Mellen Press,1998. ⑧ Mok C,Defranco A. Chinese cultural values:Their implications for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J].Journal of Travel& Tourism Marketing,2000,8(2):99—114. ⑨Tsang N.Dimensions of Chinese culture values in relation to 构以及内部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成为可能,这 种相互关系用术语表示为手段一目的链。本研究的 目的在于,运用手段一目的链理论,从旅游动机的属 service provision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1,3O(3):670—679. 旅游学刊第28卷2013年第1期 的和有趣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第二类受访者则希望 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文化差异,如当地的风俗、历史和 艺术,通过增加他们的知识和阅历来“充实自己”。 对于这一类受访者,旅行的主要意义在于成为“一 个有阅历的人”,因此,他们希望“更有深度地去了 日等享乐环境中对难忘体验进行研究,以改善这些 旅游目的地的体验设计。总而言之,体验设计的研 究项目是未来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希望这篇 文章能够引发更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第一作者系该院副教授,第二作者系该院项目负责人; 刘社军译,李文洁校;收稿日期:2012—10—27) 解”,或是“获得不同的体验”,在出境旅游中他们所 追求的是一种“满足心愿上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提 升”。因此,旅游经营者必须首先了解这类旅游者 在其文化背景下的旅游需求,从而才能为他们提供 相匹配的旅游服务。因此,建议目的地管理者提供 更易获取的名胜古迹相关信息,同时突出文化差异 以满足中国旅游者的兴趣。 从业者对目的地品牌绩效评估的非技术性讨论 Steven Pike,Constanza Bianchi (School of Advertising,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risbane QLD 4000,Australia) 1 引 言 手段一目的链理论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在旅游过 程中某些活动开展的原因。例如,中国旅游者在为 国内的亲戚朋友带礼物时,喜欢选择“特色纪念品” 或“奢侈品”。而手段一目的链理论可以将诸如“纪 念品”这类目的地属性升华至一个较高的动机层面 上(如“加强人际关系”以实现“真正的友谊和爱”的 价值观)。 6 结 语 随着目的地营销机构对品牌建设投资增长的日 益增多,目的地品牌的学术探讨也在20世纪90年 代末期出现。最早的研究关注目的地营销人员遇到 的实际问题,首先出现了分析克罗地亚和威尔士旅 游品牌战略合理性的期刊文章①②。此后,该领域一 直吸引着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派克(Pike)回顾了 从1998年到2007年的10年间,由102位作者撰写 3位博士生的3个独立研究是整个研究计划的 一的74篇有关目的地品牌的文献③。从文献综述得 知,过去对目的地品牌有效性评估的研究比较薄弱。 本文在上述领域提出一个对目的地品牌营销机构具 部分,旨在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令人难忘的旅游 体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用新的理论来理 解诸如愉悦这种情绪的引发是如何对体验刺激做出 反应的。高丽华研究了目的地旅游体验的各种属性 是如何结合成一个整体旅游体验的。在第二项研究 有实践意义的方法,同时在理论上也具有指导意义。 该方法是基于营销理论中的决策理论和基于消费者 角度的品牌权益(CBBE)理论。文章利用最近对澳 大利亚市场的一项研究,来证明该方法在过去一段 时间内对品牌绩效监测上的价值。 一中,马剑瑜的研究发现,认知评价理论对体验消费环 境下的情绪引发是有用的。要使用该理论,就需要 深入了解旅游者开展旅游体验的目标,因而就需要 般来说,目的地营销机构的营销传播主要有 具备了解旅游者动机的更有效和适宜的方法。姜珊 所做的第三项研究采用了手段一目的链的方法来更 好地理解旅游体验的属性、结果和个人价值观之间 的联系。总之,这三项研究相结合,为更好地了解如 何设计令人难忘的体验提供了参考。 在旅游领域中,对难忘体验以及它们应该如何 被设计的相关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更好地理解 体验,旅游学者不仅需要运用诸如心理学等学科的 新理论,而且还要同时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收集 3个目标: (1)提高目的地品牌意识; (2)让市场了解该目的地可以提供的服务和特 色; (3)激发旅游者(重新)访问目的地。 理想情况下,所有的营销传播会加强品牌识别 度。品牌识别度代表了目的地希望在市场上树立的 方法。而有关旅游体验设计的课题,还存在许多可 供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其中一个领域是特定类型的 旅游经验和所带来的收益之间的关系。例如,养生 ①Dosen D O,Vranesevic T,Prebezac D.The importance of brand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y of Croatia as tourist destination[J].Acta Turlstica,1998,10(2):93—182. ②Pritchard A,Morgan N.Mood marketing:The new destination 旅游已被认为是一个朝阳行业,可对养生体验的特 殊属性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带来的利益。一般来 说,我们可以在诸如餐厅、主题公园、节事活动和节 ・branding strategy:A case of Wales the brand[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1998,4(3):215—229. ③Pike S.Destination brand positions of a competitive set of near— home destin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6):857—866.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