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新常态下,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北区县应该如何作为?
对于渝东北区县来说,生态是最大的特色,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本钱。所以我觉得可以立足生态,全面构建特色农林、清洁能源、优势矿产、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生态产业经济体。
做优特色农林产业。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地优化粮油、蔬菜、柑橘、畜牧、魔芋、中药材、干果、小水果等各类产业布局。结合地形实际情况,低山丘陵地区可以重点打造长江柑橘带、城郊蔬菜带;中山地区重点打造粮油、脆李、茶叶、花椒及农牧结合的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区;高山地区重点发展规模化的烤烟、中药材、干果、高山蔬菜及草食畜牧业等。同时,要加强农林产品的品牌策划、包装和宣传,提升市场影响力。近年来,巫山县就建成3个万亩、10个千亩、100个百亩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园,还被授予“中国脆李之乡”“中国庙党之乡”;同时“巫山柑桔”“黛溪粉丝”等产品市场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做足清洁能源产业。渝东北区县可以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水电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低消耗、无污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医药制品以及轻纺产业等。比如我们巫山县,就加快推进了云奉巫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在2020年前分三片逐渐在各乡镇推广使用天然气;启动红椿风电场建设,积极推进凉风垭和青山头风力发电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水电开发建设,到2020年,水电开发达到18.5万千瓦。
做强优势矿产产业。渝东北区县矿产资源丰富,各区县可以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在安全、生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循环型矿产业,走生态化发展道路。比如我们巫山县,就适时启动煤制油、煤制天然气项目,促进油气替代,减少原煤消耗;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改扩能,走规范化发展道路,将全县煤炭产量稳控在300万吨。 做特文化旅游产业。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渝东北区县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接待功能,加快构建旅游标准化体系,同时打破壁垒,构建一个特色旅游经济带,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打造景区基础设施、共同组织游客和优化线路等方式来实现协作,还要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文化旅游资源注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各区县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实现错位发展。比如我们巫山县,就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坚持山水结合、文旅融合、水陆并进,打造了大小三峡、神女峰神女溪等多个星级景区,形成集群效应,并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广泛融入景区建设;加快建设巴渝魅力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做活商贸物流产业。渝东北区县可以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铁路、高速公路为主轴,信息化为支撑,打造覆盖库区周边区域、辐射陕鄂地区的物流网络平台,形成集交易、集散、配送、仓储一体的边贸物流中心;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会展经济,加快金融平台建设,与商贸物流中心相结合,配套完善金融网点网站,支付结算、存储等,构建商贸物流信息网络;可引进一批物流企业,打造商贸物流载体,同时要加强区域协作,打通商贸物流节点。比如我们巫山县,就规划建设有渝东农产品交易市场、楚阳综合物流园、龙井货运物流园、早阳红叶商圈,同时加快了庙宇、骡坪、当阳等重点边贸集镇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