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年惠山区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2012年惠山区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潋(liàn)滟 轻妆(zhuāng)淡抹 ..B.芥蒂(dì) 万籁(lài )俱寂 .. C.暇(xiá)疵 脍(huì)炙人口 ..D.濒(bīn)危 相得益彰(zhāng)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 ..B.能否酿出好酒最终要看我们能不能更踏实地潜入到这个时代的深部。 ..C.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这在演艺界有口皆碑。 ....D.不要为自己树立高深莫测的目标,更不要被别人往往确实是出于好心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怨自艾、自责自苦的泥潭!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A.虽:虽然 B.指:指明 C.名:说出 D.股:大腿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新春将至,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南方。大批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 。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A.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B.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C.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D.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5.将下列句子连成一段话,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2分) ( )

①但是,在生命的更多时段,还是以心灵之窗的百叶帘,把内心的光线与氛围调节在对自己最恰切的状态吧。

②让外界的阳光、气流,挟带着人间的复杂滋味,任其涌入,当然是必要的,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生命中最直接的快感。

③在生命的某些时刻,不仅卷起百叶帘,而且洞开窗扉。

④如果外界泻入的光线太强,就把百叶合拢一些,保持一派安谧平静;如果外界一时阴雨绵绵,就点燃你的心灯,把你的心灵小木屋照得和平时一样明亮。 A.③②①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 ③④①② 6.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幸福无疑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但人们不应以此误入歧途,转而毕生追求财富。当人们把幸福全部寄托于此后,拜金主义兴起,消费主义盛行。\"欲急速致富者将不免于不义\"。我们费尽心机,仅仅为增加几枚银币;然而书内有黄金般的文字及历代最聪明的智者的话,

我们无视。我们终日忙碌,头脑里装满市场和物价;然而壮丽的日出和春天等待观赏,我们无暇。有限的地球除了要养活人类,还要养活人类的奢侈和虚荣。工业革命发生仅仅二百年间,人类便为此走到了自身所造成的各种毁灭性灾难的边缘。 A.幸福是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物质基础越厚实,人就会越幸福。 B.有些人会因为满足物质的需求而做一些不仁不义的事。 C.我们往往会为了物质基础而丢失掉更美好的东西。 D.人类很有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二、阅读与赏析(49分)

(一)(12分)

西 溪 张岱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

7.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其地丰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何不试之以足 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以中有足乐者 ..

8.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 B.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大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C.西溪有一处地方叫秋雪庵,长满芦花,到了晚上,在明月的照映下就像积雪。 D.张岱认为西溪是避世的好地方,但他忙于世俗琐事,而没去那里避世。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欲都之 都:__________ ②后人遂以名 名: ..③招余同隐 隐: __________ ④至今犹有遗恨 恨:____ 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以西溪为最。(2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分)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现在的山海关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1)上阙“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三)落入凡间的精灵 (4分 )

①无锡大剧院坐落在我国江南名城──无锡,隶属于无锡市太湖新城。大剧院占地面积约6.76万平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米,高度超过50米。

②俯瞰整个建筑给人以很强的动感,由八片巨大‚树叶‛构筑起的屋顶,犹如一双振翅高飞的鸟的翅膀,形成了该建筑的主要形象。它们如一只戏水蜻蜓,静静停伏在蠡湖波澜不惊的水面上,而从空中俯瞰整个造型,又如八片巨大树叶,轻轻飘落于城市的亲水之畔。

③无锡大剧院工程由国际著名设计公司芬兰PES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团队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整座建筑具有江南独有的亲水韵味,又与身旁造型别致的蠡湖大桥相呼应。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遵循 ‚绿色设计‛的理念,对生态的关注及对能源的利用都被纳入到了整体设计之中。比如,形似‚树叶‛或是‚翅膀‛的屋顶形态,暗示着‚绿色的思考‛;最小化建筑的控温体积;使用附近湖水里的能量来为建筑制冷或制暖;利用‚树叶‛屋顶为其所覆盖的建筑提供遮阳;智能化与节能的建筑外表皮设计等。

④无锡大剧院犹如落入凡间的精灵,堪与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相媲美。它的落成,将进一步加强无锡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提升和扩大无锡的国际影响。 12.请说说无锡大剧院“绿色设计”理念的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说说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4分)

①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一位80岁的瑞典老人,过去的职业是少管所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心理学家。

②他的诗很有味道,令人吃惊的是他每年只写两三首,隔几年出一本集子,只收录十几首诗。他写得最久的一首诗耗时整整10年,赶上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间了。

③如此的推敲、琢磨会导致什么结果?诗是最不能翻译的东西,但他的163首诗却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全世界的诗歌发烧友们捧读再三,奉为圭臬。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可谓实至名归。

④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中唯一的中国通马悦然说:‚我每周要收到20来部从中国寄来的长篇小说,都是一个意思,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去获奖。‛不可否认中国人口基数大,作家队伍人丁兴旺(有云:‚每一片飘落的树叶都能砸到一位作家‛),但每周有20多部长篇寄往瑞典请求获奖,听起来无论如何都像一出闹剧——还有那么多没寄的呢。

⑤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位资深编辑这样描述上班的情形:‚这个走了那个来,简直没有空下来的时候。每个人都递上一大摞书稿,然后在我对面坐下,说自己的书如何与众不同、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有人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这是我今年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前三部都已经出版了。’‛

⑥其实,一部有分量的长篇小说必须反映一个重大的问题,不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下的。

花一年时间想通这个问题的人已是智力超群,一年想通四个社会问题的人绝对该去制定政策的部门工作,写小说实在是大材小用。

⑦回到获奖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吧。老人常年生活在最普通的公寓里。除了写诗,他还是一位翻译家,热爱地质学与植物学。精通乐理,能弹奏钢琴。他于1990年因脑出血半身瘫痪,口齿不清,但练琴(用左手)仍是每天的必修课。

⑧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价值观:沉着而孜孜不倦——这正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却是全人类最敬佩的东西。

14.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全文看,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 在一片蛙声中失眠 (15分)

⑴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的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⑵我发现城里人的神经越来越敏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词里的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鸣叫声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

⑶中国的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早晨鸟儿啼鸣,夏天中午有蝉长鸣,晚上又有虫儿的啁啾……这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

⑷但城市把自然割裂了,它独居一隅,自成一体。在城市的生活小区里,有隔音、隔热的洋房,地上铺的是坚硬的花岗石,裸露不多的泥土种上了草皮和树木,园林工人每隔一段时间会来给这些植物修剪和打药;城里鲜见小动物,也极少听到小动物的声音。人们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 ⑸可是,‚安静‛并不是大自然的特质,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的。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咚咚,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⑹一个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绝对不可能为几只青蛙的鸣声而失眠,除非他已经离开自然好久好久了。

⑺久居上海的亲戚去浙江天目山疗养,准备小住半个月,谁知住了3天,就打道回上海了。他告诉我,晚上山风吹过,宾馆外面万亩树林发出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实在无法入眠。有朋友告诉我,他家就在小区的水景边,人造小溪流水淙淙,声音单调而枯燥,他已与物业交涉多次,要求停止放水;还有北京的一位编辑朋友到杭州来旅游,住在西湖边,却忍受不了知了的鸣叫,要求旅行社换房,最好住到树木较少的市中心去……

⑻其实,我也像他们一样,进城20年,是一个被城市‚戕害‛ 已久而且已经丧失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然‛判断的人。平时我们总是吵着嚷着要回归自然,但是真正进入自然,却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而那个被我们诅咒的人工建造出来、与自然背道而驰的城市,才是自己的‚最爱‛。我们睡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起来的房子里,关上双层玻璃的窗户,打开低分贝的空调,如果外面有噪音,就会向物业和城管投诉……我们只有在一个没有噪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拥有一份好睡眠。

⑼但是我的童年、少年却不是这样的。屋前是小溪,终年水长流,音则轰轰然;屋后有涌泉,水从泥壁上冲下,音又咕咕;屋前屋后有竹林、树木,风吹过,会演变出雄浑的旋律;漫山遍野有小虫儿鸣唱,只有三九严寒才会消停;雨会落在瓦上,沙沙沙……还有雨滴索性会从瓦缝里溜进来,掉在你的脸上。

⑽这就是当年的大自然,我从来没有为此失眠过。

⑾现在,当我为午后的一只知了的聒噪感到心烦意乱时,我愕然发现,自己离童年真的已经太远,走进这片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太深。

(选自2011年第11期乡村版《读者》,有改动)

16.第(2)自然段画线句中所说的“我们的心态出现问题了”指出现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4分)

答:

17.第(5)自然段画线句有什么含义?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答 18.第五段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人们择水而居,水终年流淌,或叮叮咯咯,或奔腾咆哮;人们喜欢与绿树为伴,树欲静而风不止,村或轰鸣发声,或浅吟低唱;人们还喜欢居在山间,山间万籁并非无声,而是像数万个乐队,在暗处演奏„„

答: 19.结合文章第⑼节,请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作者童年、少年的生活状态。回忆这段时光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六)(10分)

20.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荷叶罗裙一色裁,____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采莲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④爱惜芳心莫轻吐,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露为风味月为香。(苏轼《莲》)

⑧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⑩临风一唳思何事? 。(白居易《池鹤》)

三、表达与交流 (共66分)

(一)(6分)

21.今年春节黄金周,无锡惠山古镇接待游客接近70万,创下开放以来的历史之最。游人不仅可以在众多祠堂内参观游玩,一些著名景点还都安排了各种展览和演出。不过,5月7日记者从市物价局确认到,从5月20日起这些免费的文化大餐或许以后享受不到了,部分

景点将开始统一售票。票价暂定为中国泥人博物馆:30元/人、次;惠山园(李公祠):10元/人、次;留耕草堂:10元/人、次;杨藕芳祠、顾可久祠、范仲淹祠、周濂溪祠、倪云林祠、陆宣公祠、徐孺子先生祠共7个祠堂合并票价为:30元/人、次;从免费到收费的突然转变,引起市民的热议。有人认为公共资源不应沦为收费工具;有人认为收费有利于重点文物的保护,也有人认为收费会影响人气和生意„„

请你就此事发表看法,并作简要分析,不少于80字。

(二)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德也说过,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源泉,兴趣对我们获得知识,取得成就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运动能使人健康勇敢,读书能使人博学睿智,音乐能使人优雅高贵„„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它给你的成长带来了什么?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2)所填内容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选取,但并不局限于以上列举的内容。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X X X”代替; (4) 不少于600字。

答案

9.建立都城;命名;归隐、隐居;遗憾

10.(1)喜欢游玩的人到这个地方,买了些很小的(梅花),栽种在花池或树盆里,来作为精致景观。(采分点:好事,列,以,各0.5分) (2)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采分点:当,以„„为,最,各0.5分) 11、(1)夜晚宿营于旷野(1分);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1分)。 (2)对比(1分)或者借景抒情;思乡(1分) 12(2分)对生态的关注,(1分)对能源的利用。(1分) 13.(2分)打比方,(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无锡大剧院具有很强动感的外形特征。(1分)14. 做事应该沉着而孜孜不倦 15、对比论证(1分),突出的论证了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因为他做事沉着而孜孜不倦的观点(1分)。

16. 认为蛙声是噪音,以为“安静” 才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宜居的。(2分)因为离开自然太久,走进城市这片自成一体的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太深。(2分)

17. 自然界并不是一个安静的世界,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才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生态”。(2分);承上启下(1分) 18. 比喻、拟人、排比。(答到1个不给分,答到2个给1分,答到3个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真正的大自然往往是“吵闹”生动的,抒发了作者对真正的大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粟山高六十二丈,绕一周共十八里二百步。山下面有个岭叫石人岭,(石人岭)陡峭挺拔十分稳固地矗立着,形状和人的形状相似,(旁边)类似于发髻的两座山峰也是一副耸立的样子。过了(石人岭)就是西溪,(这里)居住着几百户村民,(村民)聚集起来成为村落和集市。相传在北宋南度的时候,宋高宗第一次到武林,因为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后来得凤凰山作为都城,便说:“西溪暂且留下(供定都选用)。”后人于是便用这个名字来给(西溪)命名。

看厌色彩绚烂的景色,耳朵就会听厌笙笛奏出的乐曲,想寻找深幽的溪流和迂回曲绕的山谷,可以像桃源、菊花那样避让尘世的地方,应当把西溪当作最好的地方。我的朋友江道暗在西溪有精巧的房子,邀请我一同归隐。

我因为留恋于奢靡的尘世,未能赶到那里,到现在还深感遗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