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2、《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4、《别老母》 清·黄景仁
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5、《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6、《豫章行》 唐·李白
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 吴兵照海雪,西讨何时还。 半渡上辽津,黄云惨无颜。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 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本为休明人,斩虏素不闲。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楼船若鲸飞,波荡落星湾。 此曲不可奏,三军鬓成斑。 7、《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8、《慈乌夜啼》 唐·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9、《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10、《射训狐》 唐·韩愈
有鸟夜飞名训狐,矜凶挟狡夸自呼。 乘时阴黑止我屋,声势慷慨非常粗。 安然大唤谁畏忌,造作百怪非无须。 聚鬼征妖自朋扇,罢掉栱桷颓墍涂。 慈母抱儿怕入席,那暇更护鸡窠雏。 我念乾坤德泰大,卵此恶物常勤劬。 纵之岂即遽有害,斗柄行拄西南隅。 谁谓停奸计尤剧,意欲唐突羲和乌。 侵更历漏气弥厉,何由侥幸休须臾。 咨余往射岂得已,候女两眼张睢盱。 枭惊堕梁蛇走窦,一夫斩颈群雏枯。 11、《燕诗示刘叟》 唐·白居易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 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2、《遣兴》 唐·杜甫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13、《无家别》 唐·杜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14、《西上辞母坟》 唐·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15、《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唐·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 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 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 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 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16、《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唐·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17、《清明祭父母》
清明时日拜新坟,慈母安息儿断魂。 二老双亲归鹤去,阴阳两界各离分。 恩威并重严家训,甘苦同尝益子孙。 一炷清香思不尽,两行热泪谢深恩。 18、《清明抒怀》
遥望家乡有墓田,无从祭扫泪潸然。 心随鸿雁飞蝴蝶,泪染关山化杜鹃。 垂老思亲留网上,还童念旧坐屏前。 人生坎坷须精进,晚照余辉慰九泉。
19、《清明祭》
遥知老弟拜新坟,异地同心亦断魂。 事在尊亲思不断,人皆念祖理难分。 清明祭奠随情况,博爱弘扬利子孙。 同悼同哀同告慰,满含热泪报深恩。 20、《清明》
去年今日宿山村,细雨寒风欲断魂。 父辈音容循幻梦,亲人背影掩尘痕。 焚香揖拜思悠远,泣泪吞声念永存。 不孝儿孙身在外,天涯遥祭忆先尊。 21、《清明怀古》
往昔战地马狂飞,且看皑皑白骨堆。 壮士捐躯酬热土,黎民失所化烟灰。 改朝换代王旗换,称霸争权鼙鼓催。 遍地冤魂千古恨,苍天暗恸滚沉雷。 22、《清明忆》
清明节里忆江村,下葬当时欲断魂。 一铲一锹揪肺肚,多人多助慰心痕。 严慈父母抽身去,尽孝儿孙系念存。 远望家乡身在外,清宵默念悼先尊。 23、《清明》
一年一度又清明,祭扫先人永念情。
细雨纷纷思泪涌,菊花朵朵忆恩浓。 子孙兴旺双亲佑,英魂激励锦绣程。 兄妹相携齐奋进,和谐康乐慰仙灵。 24、《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悼逝灵。 过去祭亲烟雾绕,今天墓地变花丛。 25、七律·忆父亲(新声)
梦里千回忆父亲,醒来泪水湿衣巾。 生前历历慈祥貌,耳畔时时肺腑音。 处世随和凭睿智,持家俭朴靠恒心。 今朝不恋功名利,他日更需手脚勤。 26、七绝忆父(新韵)
常思爱父就职间,为树清廉戒酒烟。 卸任一身轻自在,回家顿感五粮甜。 27、七绝·祭父母
风雨打衣无止休,纸烟萦绕乱坟丘。 爹娘一叫心酸哽,养育之恩难叩酬。 幼时丧母,去年逝父,清明祭扫,心酸难述。 28、五律古槐
兄三亲手植,齐酿九枝佳。 细雨难淋院,炎阳不射斋。 树尖鸣翠鸟,秋后品珠槐。
虎踞祥云绕,龙盘凤佩钗。 29、思母
灵前泣别天地隔,思绪恍惚无着落。 春来枝头抽新绿,心寒卧衾梦回昨。 慈母候儿门前坐,见儿执手笑问多。 相挽回房絮絮语,夜夜并卧心语说。 鸟鸣枝间唤梦人,恼怒急赶鸟无着。 再回榻上梦难续,此情不再泪如梭。 30、念母
临行坐母空床前,抚像泣语泪涟涟。 昔别蹒跚依依送,今无母牵去影单。 31、祭母
柏翠风缓天碧蓝,心灰神淡意黯然。 三七将至泪难止,泣问慈母今可安? 32、忆母
凝望母慈颜,骤然心惊骇。 何堪母已去,泣祈是梦哉。 梦醒母安在,见儿笑颜开。 问从何处来,唤翁置饭菜。 黄昏榻上坐,沐足水已开。 欲孝亲不在,悲伤溢满怀。 33、伤别离 忆母
春雨细绵绵, 清风亦怅然。 苍天垂清泪, 送母离人间。 母在心中暖, 母去心黯然。 蓦然回首望, 至爱深无边。 十八入家门, 尊长孝行专。 二十迎长子,二三子临世,避雨宿菜园,拥子入怀中,儿喊腹中饥,饭食尽留子,来年又得女,昼夜勤劳作,三更尚未眠,众儿鞋和衣,众儿食和餐,长儿痴于画,二儿下乡去,三儿参军走,大女受夫气,二女无所依,小女路途远, 虽贫喜盎然。 生活日益艰。 雷吼电鸣闪。 默默祈平安。 母痛在心间。 饥寒独自担。 呵护更倍添。 儿女衣食安。 五更起身先。 母亲夜间赶。 尽由母身兼。 母疼言儿癫。 母尝不心酸。 母送泪不干。 母心难以安。 至死母心牵。 叮咛挂心间。
中年家境缓, 子娶女嫁酣。 上有父母奉, 下有儿孙添。 家众难统领, 母亲尽海涵。 晚年家日丰, 病魔袭来先。 长年苦劳作, 疾患早时添。 针药日相伴,子惭不知孝,细雨绵绵日,母在根基在,无根浮萍飘,再无母牵念,不知在何时,
母苦心亦煎。 未常伴身边。 母撒手人寰。 母去心茫然。 无系絮漫天。 洒泪亦枉然。 再得母相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