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开发路径研究——以福鼎白茶为例

来源:小奈知识网
XIANGCUNKEJI乡村科技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开发路径研究

——以福鼎白茶为例

董颖慧

曾芳芳

福州

350002)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摘要]本文围绕福鼎白茶的教育价值,分析福鼎白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对现代农业的借鉴作用,

在风情与习俗、茶道的精神追求、茶歌茶谣以及健康养生等方面具有文化价值作用;针对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价值的开发,提出建设白茶生态观光园、发展生活茶艺、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及政府加大“白茶文化”的宣传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福鼎白茶;教育价值[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9)01-38-3

业生产知识和实践的积累,更有着许多人们尚在探寻的生态秘密。例如,不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各类物种资源的遗传价值,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种生物相互配合以提升彼此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等。正是这些凝聚了先民智慧的农业系统,使得农业文化得以流传,对现代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教育作用[2]。

传承千年的农业文化系统中蕴含着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和资源保护与循环、生物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传统农业积累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农业管理知识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2

文化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其向人们展示了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在一方土地,农业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满足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反映一定的文化形态属性。其蕴藏的有凝聚力、号召力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构成了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农业文化遗产可以弘扬传统农业文化、传播农业知识,还可作为一个民族或种族的精神纽带,起到自我身份确认、情感归属等文化认同的作用。换句话来说,农业文化遗产是社会文化体系稳定维护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19.01.021

随着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与中国农业部启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农业文化遗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和保护成果也日益增加,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于2017年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福建省作为我国著名的茶叶大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茶叶质量居全国前列。其中,安溪铁观音茶和武夷岩茶已成为全国名茶品牌。福建省福鼎市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白茶生产与出口地区,享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美誉。

1

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构成

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分为2个部分,首先是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次,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文化系统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有利于当地人民的归属感建设,提升社会凝聚力与民族自豪感。

1.1

生态价值

在历史上,祖先们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尝试并结合自然规律,创造了一个个农业文化遗产。从夏商周时期的精耕细作到如今使用有机肥,轮作、套作等传统技术的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等,基本实现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受到了化学污染,土壤

[1]

肥力和农作物品质下降,人体健康、作物安全受到威胁。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系统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山海相连,山峦起伏,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在明清时期,福鼎白茶产银针、白牡丹、白毛猴和莲心等,

农业文化遗产是历代农民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以及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农业文化典范,蕴藏着农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福建农业文化遗产当代价值开发路径研究”(201814046017);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作者简介:董颖慧(1998—),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通讯作者:曾芳芳(198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多功能性产业。

38XIANGCUNKEJI2019年1月(上)

远销重洋。

2.1

福鼎白茶的生态价值

福鼎白茶农业文化系统在自然栽培空间内呈现出立体的群落结构,使茶园的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动态平衡,使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保障了土壤肥力,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实现空间。福鼎白茶实施“茶—防护林”“茶—林—绿肥”“林—茶—花—草”等复合种植方式,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当地环境的水利与道路设施,达到树、草、肥及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梯壁牢固结实、梯层整齐美观、水土保持良好的茶园模式。茶园铺草与免耕少耕,多施有机肥配合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良好的土壤管理模式,不仅为优质茶叶的生产提供保障,并且有效增强了树体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3]。

在种植上,白茶与桂花树、木槿、含笑及山茶花等作物套种,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一些高大的树木不仅为茶树提供遮阴之处,花开之时能增加白茶的香气,防止水土流失,还可通过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的方式减少病虫害,使白茶自然健康生长。

“茶—防护林”复合种植方式是在茶园周边及园内山顶、风口和山腰坡地上依据地形、地势营造带状或网状防护林带,以调节茶园小气候,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和慢射光比例,改善茶叶品质,增强系统稳定性和茶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这种复合种植方式将当地自然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各生物要素间相互协调配合,创造了优质的、生态的生产环境,为福鼎白茶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生态保障。

2.2

福鼎白茶文化价值

源远流长的白茶栽培和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的白茶饮用习俗,造就了福鼎丰富、深厚而独特的白茶文化,也使白茶自然地融入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在福鼎市,随处可见关于白茶的习俗、食俗、礼俗与风情,白茶文化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当地民众的生活,独特的茶道文化、茶艺表演,如茶歌、茶谣、茶舞及茶诗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造就了深厚而别致的白茶民俗文化。

2.2.1

风情与习俗。茶叶是福鼎市的民生产业,群

众对茶有特殊的情结。在福鼎市,粮食是茶、大米、小麦、豆类、谷子或高粱,福鼎人将白茶作为一种饮品,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因此列为“五谷之首”。在福鼎市,茶与人关系密切,婴儿一生下来就要用棉花蘸着茶水湿润嘴巴,茶上加黄连称“苦茶”,婴儿生下来时吃“苦茶”象征着人生要吃苦在先,先苦后甜。死后,还允许死者喝茶,这叫“把茶”。也就是说,老人死后,躺在棺材里,再盖上棺材盖,家里的长辈们排起长队,给老人“把茶”。女儿结婚的时候,女方父母用茶送新娘出门,红轿出门,白茶要撒在轿子后面。结婚之时,嫁妆中必须有2个茶壶和2罐茶。寓意双喜,第2天新娘子泡茶敬公婆,并在茶中放入冰糖,

称为“糖茶”。

2.2.2

精神追求。茶道是人们的精神追求。福鼎白

茶立足于古老的历史、自然的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凝聚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具有“节俭、朴素、诚实、和谐、互利、宁静以及深远”的内涵。

2.2.3

茶歌、茶谣。福鼎市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有意

或无意地创作了大量的茶歌、茶谣等。“春采白茶卖高价,夏制红茶送客人,秋后打尾留自己,茶篮挂壁半年闲。”“奇古枝,锯杉柴,阿妙老婆会泡茶。泡啥茶?泡白茶,泡啥茶?绿雪(松)芽……”。每个福鼎人就这样唱着茶谣走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又把茶谣教给下一代,在漫长的时光里,世代传颂,长唱不衰。

2.2.4

茶与健康养生。福鼎白茶具有较强的生理功

能,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消炎抑菌、抗突变、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过敏反应以及增加细胞寿命的作用。此外,还有减肥、提神、利尿解毒、消臭助消化的作用。由此可见,白茶的药用保健价值十分突出,其收获了“长寿茶”“女人茶”等美誉。福鼎白茶在福鼎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福鼎市人民在遇到如感冒等病症时,往往会喝一碗白茶促进病愈。

3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开发路径3.1

建设白茶生态观光园

应用白茶产地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依托福鼎市山海相连的独特区位,创建白茶生态观光园,促进白茶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一体化发展,为发展白茶产业添砖加瓦[4]。

3.1.1

生态借鉴。白茶生态园不仅维持了茶叶的生

产与种植,采用生态防护林种植、荒地绿化、茶叶与花果树木套作的方式,丰富了茶园物种的多样性。通过多种生态要素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绿色整体,使茶园处于良好的生物循环中,促进了茶园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白茶生态园的生态功能使其犹如一个守护者守卫着

村镇生态系统[5]

3.1.2推广示范。白茶生态园可作为茶叶新品种、

新设备与新技术的孵化与实验基地,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示范。通过制定茶园建设的相关标准,结合茶业先进的科研成果,配合适当的生产技术与科学的管理经验,在执行严格的茶园建设标准的前提下,让游客了解最新的茶叶科研成果与最先进的茶园管理经验。这对加快茶叶生产技术的转化和推广,正确引导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茶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3.1.3

文化教育。白茶生态园蕴涵着丰富的茶叶科

学和文化信息,是天然的茶文化科普圣地。无论是茶艺

(下转第41页)

XIANGCUNKEJI2019年1月(上)39

2.3政府扶持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保障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的问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程度,才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梁武,聂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国外经验与中国对策[J].世界农业,2017(9):34-35.

[2]李军.营博兴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J].山东农机化,2018(5):36-37.

[3]杨蔓,李闯,陈广大.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8(2):79-81.

财政在收储体系建设、收储利用、购置设备等方面予以政策鼓励和资金扶持。对各类利用秸秆的企业及加工项目,优先向上级争取扶持,协调金融机构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免收基础设施建设各类地方行政性规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全额返还;对各类秸秆及其产品的运输车辆给予农产品绿色通道待遇[3]。

3

结语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因而,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才能实现秸秆最大化的综合利用。此外,只有解决了农民参与、秸

(上接第39页)

品种知识,栽培、繁殖或烘焙技术,还是茶史、茶道礼仪、茶具等文化知识,游客都可以利用园区的科普功能来学习茶艺相关知识,为青少年创造了解自然、社会、茶业和民间文化的良好环境氛围。

3.2

提倡生活茶艺,开展讲座培训

发动广大民众参与白茶活动,组织学习品茶知识,派专业茶艺师传授泡茶技艺,举办家庭茶艺大赛,并组建茶歌合唱队、茶舞表演队,丰富白茶的文化形式。在平常生活中,邀请茶艺专家及白茶研究者,定期为民众开展讲座,与大家分享福鼎白茶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社会价值、药用价值及储存知识等,使白茶更贴近百姓生活,也使白茶的价值能在普通人家手中得到充分发挥。

3.3

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

加强对青少年关于福鼎白茶文化的熏陶与教育,使白茶文化系统后继有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要靠他们传承创新、发扬光大。结合学校的普通课程,把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福鼎白茶文化艺术地、系统地、和谐地融合到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开展少儿茶艺,培养青少年对茶的兴趣;系统地介绍福鼎白茶的历史、品种、制作技法、泡饮、贮藏技艺及药用功能;学习茶德,体会饮茶精神,陶冶情操,升华民族自豪感,达到“以茶培德,以茶育人”的目的。这不仅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也有助于培养10年、20年后的白茶消费群体,开拓未来市场,使白茶文化事业后继有人[6]。

3.4

加大“白茶文化”宣传力度

政府带头抓起白茶文化潮流,继续重视白茶文化,加茶文化宣传力度。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教育的微观协助下,使茶文化爱好者找到方向感、归属感,而社会中大多

数个体的归属,就将是白茶文化的归属[7]。将这三方面凝聚到一起后,白茶文化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顺,福鼎白茶文化有望渗入更多人的心灵。

4

结语

本文将福建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福鼎白茶作为研究对象,从其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方面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福鼎白茶文化价值的开发路径。

只有按照生态学发展规律,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茶园,加强白茶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丰富白茶文化内涵,培养青少年对白茶的兴趣,加大宣传力度,把福鼎白茶文化建设融入现代农业的生态文明建设,福鼎民众社会凝聚力与民族自豪感提升方面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沈凯.茶文化农业遗产及其价值评估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2]朱朝枝,曾芳芳.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迫在眉睫[J].政协天地,2018(4):73.

[3]朱世桂,田海涛,孙欢.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内容与保护开发对策[J].农业考古,2016(5):218-222.

[4]林文杰.福鼎白茶品牌发展战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5]陶丽明.福鼎白茶标准化栽培关键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18):56-57.

[6]林淑婷,曾芳芳.福鼎白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多方参与机制研究[J].广东蚕业,2016(3):45-48.

[7]李明,王思明.多维度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构成研究[J].中国农史,2015(2):123-130.

XIANGCUNKEJI2019年1月(上)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