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训练

来源:小奈知识网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训

摘要: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直面高考的压力,而高中语文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而语文核心素养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阐述了核心素养对于高中语文作文的影响,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常见的问题,并且就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训练的有效策略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作文 思维训练 问题 有效策略

引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作文一直是失分点,学生经常在写作时会出现种种问题,所以在语文核心素养下进行语文思维教学迫在眉睫。

一、核心素养之于高中语文作文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作文密切相关,语文作文就是学生依靠自己平时积累的作文素材对所给材料进行审鉴后的一种语言建构的思维发散。

二、高中语文作文常见的问题

(一)时间把控不合理,作文字数不达标

语文作文的写作一直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从而导致作文分数不高,字数不足就是作文扣分的“常客”。在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下,语文试卷出题的创新性不断升高,学生有时很难把控做题时间,在前面的题目驻足时间过长,导致预留的作文时间不足,语文作文的字数要求一般是800字,学生有可能只写到700字甚至600字就已经到了收卷时间,字数不足不说,结尾也写得十分仓促,常常成为作文批改的扣分项目。

教师在课堂上一再强调字数要求,但收效甚微,新高考的出现给语文考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学生作文字数不达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材料理解不透彻,作文主题易跑偏

审题一直是语文作文写作的重难点,一篇主题跑偏的作文与高分基本无缘,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下,语文作文的考查方式也逐渐增多,比如看图写作、材料写作或者仅给出一句话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作文训练耗费时间较少,在高中这个学习压力极大的背景下,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往往不足,遇到与自己擅长类型作文相悖的作文写作时,容易自乱阵脚,在审题时无法保持冷静,导致作文主题与材料不符,整篇作文跑题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大量批改作文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会因为抓错关键词或者选错作文写作方向而导致作文主题跑偏。

(三)语文思维不够“精”,作文结构不合理

一篇优秀的作文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好题、凤头、猪肚和豹尾。所谓好题,就是令人眼前一亮的题目,新颖的题目往往能给整篇作文加分;所谓凤头,就是文章的开头像凤凰那样美丽精彩,开头能够奠定整篇文章的基调,吸引眼球的开头能激发批改教师的阅读兴趣;所谓猪肚,就是文章的主题部分要有内容,通篇的大废话往往与高分作文无缘;所谓豹尾,就是简洁有力的结尾,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是作文批改的最后加分项。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缺乏作文设计的过程,更习惯于边想边写,作文结构一塌糊涂,开头意义不明确不说,作文内容更是东拼西凑,甚至对结尾只是一笔带过,作文整体结构缭乱,阅卷教师批改时也会毫不犹豫地犹豫地降低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语文思维不够精练,通常是边想边写,在写作之前并没有较为明确的写作思路,相当于不给自己留后路,写出来的作文结构乱七八糟。

(四)日常积累不够多,作文内容没营养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很容易发现许多“流水账”作文,没有丝毫营养不说,读完之后就跟没读一样,这种作文基本与高分无缘,没有任何亮点,也没有任何打动人心之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日常积累严重不足。一方面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学习任务较重,不在意语文作文素材的积累,通常情况下选择“吃老本”,作

文内容千篇一律,选取的论证材料也十分牵强;另一方面,学生对作文学习不够重视,不会主动去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文时得过且过,缺少总结与反思。试想一下,做内容乱七八糟论证材料与主题严重不符,让人摸不着头脑。

三、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训练有效策略 (一)固定时间展示优秀例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高中阶段考试频率较大,对于语文考试来说,许多教师在进行日常测试的时候考虑到时间问题会选择不写作文,这是不正确的,语文卷面分一百五十分,单是作文就占了五分之二,可向其重要程度,而且作文写作也是需要“手感”的,一段时间不写作文就会对作文产生陌生感,可能会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在极限日常测试时应带上作文,测试后对作文着重批改,选择较为优秀的作文。可以在每周或者每两周,选择固定的时间开展作文专项课堂,将优秀例文进行展示,让学生观摩同样的材料为什么有些人能写出好的作文,进而在其中学到有用的东西,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鼓励小组合作分享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处于接近成年的年龄,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与思维模式,有时候师生交流的效果并不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可以在语文作文写作后将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分享自己写作的主题与思路,在大量观察中可以发现,学生互相交流写作思路更易学到写作知识,学生之间没有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想到好的作文内容更乐于分享,小组讨论的氛围也较为轻松,更易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作文思维发展提升

(三)专题课堂提高审题能力,带动审美鉴赏品味发展

高中语文作文主题往往偏向于“立德树人”,有许多主题经常在语文作文中提及,如创新、民族精神、家国、改革、时代发展……教师可以针对考试热门主题进行专题强化,挑选较为贴合时代的作文引例,并且提供优秀题目供学生学习交流。同时,利用互联网收集各地最新试卷的作文材料,将其呈现在多媒体上供

学生做练习使用,学生在分析作文主题时教师加以引导,提高学会对材料关键词的把控以及审题能力的提升。

2022年全国甲卷子依托《红楼梦》考查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全国乙卷则是以“双奥之城”的例子来引出学生对时代精神的思考,新高考一卷则是用“本手、妙手、俗手”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新高考二卷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为材料,引起学生对家国的思考。所以作文主题的考察并非无迹可寻,其考察范围其实就隐藏在平时的练习之中,教师应汲取高考作文考察经验,开展作文专题课堂,强化学生对主题的把控。

(四)鼓励日常积累作文素材,积淀传承优秀作文素材

作文写作积累对于拿到高分作文意义重大,议论文的论据从哪里来,都是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很多具体的示例都可以放进作文里增添以提高作文的质量。大量批改作文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的论据根本站不住脚,而且还有很多示例可谓是“耳熟能详”,其得分不会高,只有贴合主题,新颖实际的论据才能令阅卷教师眼前一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素材的积累,收集更多作文素材以供写作使用,而且许多作文素材都具有育人的意义,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积淀传承优秀的文化品质。

结束语:总而言之,作文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至关重要,单单是其60分的分值就足以证明。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部分,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对于语文作文来说亦是如此,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紫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新性探究[J].作文,2022(Z4):72-73.

[2]叶秀碧.将实用性与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究[J].作文,2022(Z4):92-93.

[3]姚卫军.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运用教材素材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2(17):59-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