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唐宏观历史视阈下的丝绸之路解析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35卷第3期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5No.3 2014年3月 Journal of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Mar.2014 汉唐宏观历史视阈下的丝绸之路解析 杜玉粉 (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 兴义562400) 摘 要:作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汉唐时期的宏观历史环境紧密相 连,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汉唐的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政治文明等与丝绸之路密切联系,为互 相繁荣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汉唐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自开通到发展的鼎盛时期,对中国的多元化经济结 构、多民族文化结构及特色民风民俗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以汉唐历史作为背景,从经济、政 治、文化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的宏观发展情况。 关键词:汉唐;宏观历史;丝绸之路;解析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15—03 据大量中外考古文献资料显示,早在春秋战国 中开拓的。汉朝武帝时期,西汉王朝经“文景之治” 时期,我国中原地区与西方以及中亚就已经有贸易 奠定了丰厚的财力基础,国力逐渐强盛,朝廷不再 商的往来。我国科考家曾在西周遗址发现大量的胡 受限于取悦匈奴的和亲政策,欲以武力攻打匈奴。 人形象、和田玉器物,并在新疆和中亚地区发现了 受西北边境上匈奴的长期扰袭,汉王朝受压已久, 大量的金属器物和丝织品,这为我国与中原和西方 欲凭借其军事实力,拓展西北。为了打击匈奴,汉武 的早期商业往来提供了佐证。丝绸之路连接亚、欧、 帝刘彻计划联合西域诸国,于公元前130年,派遣 非三个大洲,实现了东西方社会的交流,促进了世 张骞率领使团前往西域,寻找被冒顿单于逐出故土 界文化的交融。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中西方的路 的匈奴宿敌大月氏。尽管这个外交理想最终因大月 上交通得到迅速的发展,到了唐代,丝绸之路的发 氏的政治顾虑而化为泡影,但张骞的西行之路见识 展达到鼎盛时期。丝绸之路将古希腊罗马文化、波 到了西域的丰富物产,他推断从蜀地有路可通往大 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跨越时空界限连接在 夏。张骞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记录了所经各国的风土 一起,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融合及发展,被誉为“人类 人情和政治制度,使汉武帝意识到想要提高经济利 文明的运河”。 益和军事实力,实现帝国拓展的战略,必须联合西 一、丝绸之路巩固汉唐政治文明 域诸国。然而,匈奴垄断了前往西域的贸易通道,并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与汉唐政府的政治文 在北部及西北部形成一个扇形的包围圈将西汉王 明紧密相连。丝绸之路周围各国的政治局势十分动 朝禁锢其中,阻碍了西汉王朝向外发展,这与汉武 荡,每有商业活动或军事行为,各国必会加强运输 帝的扩疆计划相冲突。因此,由张骞首次打通的丝 和管理力度。想要快速有效地汇聚全国的财力和物 绸之路,凿通了从中国通往西方的陆路通道,被称 力,统治者必须增强政治才略和个人威信,并加强 为“凿空之旅”,对西汉王朝及中国古代的发展都起 政府中央集权制度。因此,许多与丝绸之路有关的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资料均为政府保存的官方史料,反映国家政权 为了实现扩张疆域的目的,汉武帝开始了一系 的政治内涵,得到当时王朝的认可,:是折射国家建 列的军事与外交行动,以巩固西汉王朝政治基础。 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1l。 首先,汉武帝试图避开匈奴,从西南地区开辟一条 (一)西汉王朝完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与乌浒河流域相通的路线,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 丝绸之路是在一次找寻军事同盟的外交行动 边疆蛮族的抵挡而未能实现。汉王朝转向打通由匈 奴占据的通往塔里木盆地一带的通道,为重击匈 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败匈奴,于公元 前121年和前111年先后在河西走廊地区建立敦 煌、酒泉、武威和张掖四郡,巩固了丝绸之路的咽喉 地带。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在祁连山地区设立 了五个属国,自此,至西域的陆路交通已可全面通 行。此后,西汉王朝开始了与匈奴长达数十年的激 战,于公元前60年,匈奴势力基本从西域撤退,西 域各国纷纷归附于汉王朝[2】。接着,西汉王朝设立西 域都护府,作为汉朝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总管 西域事务,直至西汉末年,时局动乱,丝绸之路多次 被阻断。直到公元73年,东汉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他帮助西域各国抵御匈奴,摆脱了匈奴的控制,东 汉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才重新开通了隔绝58年 的西域丝绸之路,加强了西域与中国的联系。 (二)大唐王朝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大唐王朝的繁荣发展,丝绸之路再度引起 了统治者的高度关注。唐代初期采取消极的对外政 策,禁止百姓出关经商,遏制中西交通发展。《新唐 书》和《旧唐书》均记载了唐王朝在西域地区的军事 及外交行动。为了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唐朝政府击 破了突厥的防线,突厥正式归附于唐王朝,唐朝的 领土逐渐扩张至咸海周围。唐朝军队平乱高昌后设 立了安西四镇,作为唐朝政府控制西域的政权机 构。同时新修唐玉门关,进行移民屯垦,并设置了国 家监牧区,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还能供应沿途商 旅需要。唐朝的外交活动和政治势力拓展到中亚地 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也比汉代繁荣l3]。 从汉唐的宏观历史发展可见,丝绸之路的文化 交流和商业贸易蕴藏着军事利益和政治势力,为了 自己的野心和利益,各代统治者都在这个地区大肆 活动。作为大唐王朝通往中亚的重要商道,丝绸之 路沿着戈壁沙漠的边沿,穿过唐朝的西北部,直通 撒马尔罕、叙利亚和波斯。丝绸之路的中断时期,一 度造成商旅往来不通,物资囤积严重,信息往来受 阻,给唐朝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丝绸之路促进汉唐经济发展 丝绸之路的商贸意义不言而喻,在这条长达七 千公里的路上,丝绸贸易称为强盛文明的象征。中 国的瓷器和丝绸经丝绸之路销往西方国家,而阿富 汗的青金也从这条道路流人亚欧各国,促进了亚欧 商贸交流的发展。汉唐时期,阿拉伯地区在丝绸之 路上利用单峰骆驼进行商旅运输,双峰骆驼则运用 于商贸旅行,而亚欧大陆腹地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 肥沃的土地,商旅运输和游牧民族的牲畜可以安定 在此,往来交流的频繁,促进了汉唐经济的快速发 展。当汉朝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肥沃的土地而获 得较大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后,统治者的心理越 来越强大,他们在西域地区的用心经营使丝绸之路 通畅无碍,受到了沿路各国的支持和认同。很多商 人带着实物,跟随着驼队踏上了漫漫的丝路之旅, 还有的人在本地接待外来的商人,西域的特色产品 和伶人艺妓也随之传人中国。丝绸之路促进了沿途 各国经济商贸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激发了汉唐国民的消费 欲望,商贸往来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满足, 还可以刺激人们因各地域商品所带来的思想差异。 丝绸之路的各种商贸活动成为汉唐商旅大户的消 费对象,尤其是唐朝。唐朝盛世为国人带来了大量 的流通资金,有足够的资本能力去追求消费的他们 在家吃胡食、穿胡服、饮胡酒、用胡器、骑胡马,丝绸 之路上发达的商贸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许多有钱人不仅购买奇珍异宝,而且在家里蓄养奴 妓和宠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41。不仅如此,许 多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丝绸之路给他们带来的影 响,体会到开放的都市和西域文化给他们带来的便 利。许多民间的工匠利用陶瓷器模仿外来的宝玉器 和金银器,用本土的布料仿照西域的奇异服饰,再 卖给穿戴不起金银和丝绸的普通百姓,从而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丝绸之路增进汉唐文化繁荣 汉唐文化位列世界之巅,丝绸之路似一条传输 纽带,将汉唐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播至西方;与此同 时,将沿途的物产、文化、习俗和宗教带人了都城长 安,为汉唐文化增添了许多的新鲜元素,影响着汉 唐民族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西方国家的动植 物、幻术、乐器等随着商人或各国使者积聚长安,使 汉唐都城更加华灯璀璨。这种繁华的文化包容与汉 唐开明的统治者和生活闲适的臣子是分不开的,统 治阶层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与传播十分重要[51。他们 既是外来文化的消费者,也是大规模行动的参与 者。统治阶级对外来的器物有强大的追求欲望。在 丝绸之路运行的两千多年间,各朝君主一直不停地 裳羽衣曲》是唐朝的法曲精品,由唐玄宗作曲,于安 寻觅波斯马,西域王国也经常奉送波斯马给中国。 史之乱后失传。此外,一些竞技活动也由西域传人 汉朝派遣军队在西域发展农业,将坎儿井技术和井 中国。如马球曾在中国境内风靡一时,深受皇帝及 区技术带入西域,并发展到更远的国家,在一定程 群臣百姓的喜爱,许多皇帝和朝廷官员都是马球高 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凿 手。不仅如此,马球还成为一种外交礼仪手段,中国 和发展,中国的印刷品技术沿着丝路传人西域地 常与突厥队举行马球比赛,加深了两国文化的交 区,印刷术的西传为西方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流。 中西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唐文化的繁荣。 四、结束语 (一)汉唐胡人文化 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 汉唐朝对胡人采取平等、友好的政策,繁华富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兴衰影响着汉唐 庶的国家吸引着胡人往来,加之唐朝政府任用很多 社会的各个方面,这种影响塑造了汉唐朝的时代精 胡人官员,长安城里胡化之风盛极一时。胡人文化 神和文化意蕴,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 对唐朝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服饰、饮食、绘画、乐舞等 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汉唐朝通过 方面,而且还改变了唐朝的社会意识形态。统治阶 丝绸之路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大地的多元性、开放性 级的支持与鼓励,使都城长安胡人云集,胡店、胡 和包容性,选择性地采撷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元 服、胡戏、胡音等热闹荟萃,促使长安城在开宗时期 素,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系统里,展现出游 胡风盛行。这种井然有序的文化碰撞影响汉唐政府 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相互渗透及相互包容。丝绸之 利用外来物品拓宽本国的社会经济体系。 路使跨国文化进行互动和交融,促使汉唐朝“大一 (二)汉唐宗教文化 统”意识形态的形成,也使汉唐统治者“华裔一家” 唐朝政府对宗教采取宽容政策。丝绸之路的凿 的治国理念与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 通和发展反映了西域宗教的兴起和传播的需要,佛 君主们的世界理想相得益彰。 教、景教、拜火教、伊斯兰教和摩尼教随着丝绸之路 穿过政治疆界汇聚到中国,取得很多中国人的信 参考文献: 仰。其中,拜火教是最早传人西域的宗教,是当时波 [1]马勇.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逃人Ⅱ].云南 斯的国教。唐朝政府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趋势,将 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拜火教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中,其宗教风俗被维吾 [2]程云霞.石窟寺:丝绸之路佛教东传的路标卟文 尔族保留,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风俗。而景教在 博,2010(3). 唐朝初期得到统治者的好感,在中国顺利地发展了 [3]杨蕤.五代、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研究述评Ⅱ].西 一百多年,直到会昌法难才逐渐走向衰落。宗教文 域研究,2011(3). 化的传人和发展对汉唐朝经济文化圈的形成产生 [4]李巧玲,王学军.丝绸之路“申遗”甘肃段旅游形 了重要影响。 象的设计与推广策略卟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三)汉唐乐舞文化 学版),2010(6). 近年来,西域乐舞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他 [5]成建正.汉唐宏观历史视阈下的丝绸之路[『】.文 们普遍认为西域乐舞对中国汉唐时期的传统乐舞 博,2010(3). 影响巨大,典型的有胡旋、胡腾舞、柘枝等。唐玄宗 (责任编辑张海鹏) 对外国歌舞具有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著名的《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