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及其意义-最新教育资料

来源:小奈知识网
浅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及其意义-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及其意义

研究型教师的定义及其内涵,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师是这样⼀种类型的教师,能根据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反思⾃⼰的教学实践,把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从⽽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不断地去探索教育中的未知规律。

研究型教师这个概念是针对“经验型教师”提出来的。如果我们把教师分为⼏个类型的话,那么⼤致可分为初学型、经验型、研究型、专家型四个类型。⼀个初学型教师⼯作3⾄5年,⼀般都可以成为⼀个经验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如果缺乏理论修养和对实践的反思意识,就会年复⼀年重复已有的经验⽽难于转向研究型教师,更不⽤说成为专家型教师了。研究型教师是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必要过渡,研究型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的多次反复,不断完善教学⾏为,就会逐渐以其丰硕的成果和独到的建树⽽成为专家型教师。当然,最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只会是凤⽑麟⾓,但通过各种渠道的培养,使⼴⼤教师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分必要的。

教育是事业、是科学、是艺术。事业的意义在于献⾝,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艺术的⽣命在于创新。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其⼀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和⾼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其⼆是要掌握⼀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研究能⼒;其三是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其四是要掌握⼀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培养研究型教师是社会的现实要求

⼈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历来存在着巨⼤的偏差,过于强调其外在的社会价值⽽忽视其促进教师⽣命成长和⼈⽣⽬标实现的内在价值。所以⼈们常⽤“春蚕”、“蜡烛”、“⼈梯”等⽐喻来表征教师形象。在⼈们眼中,教师是“牺牲⾃⼰,照亮别⼈”的奉献形象。另外,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利益⼀元化,教师⾝份⾰命化,抵制个⼈主义和利⼰主义,曾是社会唯⼀的价值准则,教师在个⼈发展上稍有动作便会被斥为“不务正业”、“⽩专道路”⽽遭到“棒喝”和“封杀”。

今天,社会已经转型,格局已多元化,传统的政治化的价值观也发⽣了变化,崇⾼动机与利⼰动机、理想境界与世俗⽬标已没有明显分界。如果教师能⽴⾜于⾃⼰的岗位,边教学边研究,在教育学⽣的同时谋求⾃⾝的发展⽽获得名利,则理应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持。更为重要的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络化、社会学习化的今天,教育⾃在科学知识剧增、技术⾰新不断、国际竞争⽇益激烈的背景下,如墨守成规、不思进取,那么教育就会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不可能实现社会要求的⼈才培养⽬标。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才的竞争,没有⾼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素质的⼈才,⽽不做研究型的教师就不可能成为⾼素质的教师。所以,培养研究型教师是社会的现实要求。⼆、培养研究型的教师是教育的客观要求

1、从教育理论的发展看,教育理论的发展需要研究型教师

教师成为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思考、研究,对⾃⼰的教育教学决定和实践⾏为进⾏反思和研究,把成功的经验经过提炼上升为理论,就能够充实、完善已有的教育理论,促进对未知规律的探讨,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2、从学校的发展看,学校的发展需要研究型的教师

学校要在竞争中⽴⾜,就必须有⼀批名师⽀撑。没有教师的发展,就难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名师从何处来?主要靠学校⾃⼰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必须认识到,学⽣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是两个同样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发展的意义更重于前者,因为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成功和学⽣发展的前提。3、从教师的⾃⾝发展看,做研究型教师是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

教师从事教学研究,能够提升职业⽣活的质量,使教学成为⼀种创造性的活动,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教师成为研究者,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于教学实践,提⾼教学的质量和⽔平,不断提⾼教师的⾃我更新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说得好:“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教师的根本途径。”在钱先⽣看来,教师的提⾼主要不是靠进修听课,⽽是靠做研究,边⼯作边研究,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这是主要的⽅法。有研究表明,教师从教5年以后,

其教学能⼒、综合素质的提⾼与时间相关性很⼩,⽽与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呈正相关。因此,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重要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专业能⼒提⾼的主要途径。三、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途径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是⼀项持久的教育⼯程,必须充分利⽤发挥外在的驱动⼒、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驱动⼒,使教师既成为教育教学⼯作的实践者,⼜成为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者。1、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作保证。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努⼒为教师的⼯作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环境,营造出思想活跃、研究风⽓浓厚的校园氛围。对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采⽤多元化评价。通过多种⼿段,应从多个视⾓来考核评价教师劳动的价值,既有教学⽅⾯的⼜有教研⽅⾯的,既有⾃上⽽下的评价,⼜有⾃下⽽上的评价,让学⽣、家长、教师⾃⼰、同⾏以及学校领导都参与到对⽼师的评价中来,使教师能从各个渠道貌岸然获取信息,不断提⾼研究能⼒和教学⽔平。其中,教师⾃评是评价对象依据评价原则,对照评价标准,主动对⾃⼰的⼯作表现作出评价的活动。应该让教师明确,⽼师⾃评是⼀⼀种与奖惩脱钩的评价,其⽬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它是⼀个批判反思的过程,更是⼀个⾃我提⾼的过程,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建⽴是培养研究型的必要前提。

2、积极开展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来解决发⽣在学校现场的教学问题为主的领导机构,建⽴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定期学习研究制度,帮助教师确⽴发展⽬标。可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不同教师的发展需求,制定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标体系,供教师制定发展⽬标时选择,这样教师制定的发展⽬标既是个性化的,⼜能体现出学校某个时期的发展趋向。

校本研究是本校教师集体的研究,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种研究的氛围,⼀种研究的⽂化,⼀种共同的职业⽣活⽅式。在教师群体的研究中,教师之间协调合作,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甚⾄会有不同思想的碰撞,这都是⾮常可贵的,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沃⼟。

虽然校本研究是在校内进⾏的,但专业研究⼈员的参与也是校本研究不可缺少的因素。专业研究⼈员的专业引领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专业的研究⼈员要⾛下讲坛,⾛进学校,⾛进课堂,⾛进教师中间,与教师⼀起制定发展⽬标,分析教学案例,开展⾏动研究。在研究的具体环节上就不要过多地指⼿画脚,让教师充分发展其创造性,上他们⾃⼰的课,做他们⾃⼰的研究。专业研究⼈员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量,校本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主要途径。

3、教师主动参与研究

外驱⼒必须通过内驱⼒的激发⽽起作⽤。要培养研究型教师,就要激发教师的成才欲望,让他们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法,使⼴⼤教师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研究中来,这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关键。

⾸先要解决态度问题,⼀个⼈能否成才,与其⾃⾝的态度密切相关。如果教师能正确认识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意义,对⾃⼰⼯作充满热情,⽴志做⼀名研究型教师,那么就有可能使⾃⼰的⼈⽣变得辉煌,创造出业绩来。

其次是要帮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法,对于教师⽽⾔,最适⽤的研究⽅法有两种:⾏动研究和安例研究。(1)、⾏动研究

⽬前,⾏动研究以其灵活简便、容易操作的特点成为教师教育进⾏科研的主要⽅式。⾏动研究旨在提⾼实践者⾃我反思意识和调节⾏动的能⼒,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标。⾏动研究是解决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倾向的良好途径,有利于改进学校⼯作,提⾼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研究型教师。有⼈对⾏动研究作了精当的概括:问题即课题,⼯作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效果即成果。(2)、案例研究

案例是教育实践中发⽣⼀个包含有问题情境或某些决策⾏为的真实故事。它通过⼀段引⼈⼊胜的故事,向⼤家提供具体的背景、⼈物、场合、事件与后果,引发⼈们的反思。案例研究即

通过案例的撰写和典型案例的研讨将⾃向或他⼈的教育经验与教训提⾼到理性分析的层⾯去透视和反思,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学教师的最⼤财富就是掌握⼤量具体的教育事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专业研究⼈员和理论⼯作者不具备的优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些事情若不整理研究,则事后便会烟消云散。若有⼀种研究的态度和反思的习惯,把这些事件编写成⼀个个⾮常个性化的案例,供⼤家分享讨论,则实际上就是⼀个重新认识事件、整理⾃⼰的思维、提⾼⾃⾝素质的过程。教师通过案例研究,以求得理论的检验与深化,从⽽有效地进⾏教学改⾰,促进其专业发展。可以说,案例研究是研究型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将彻底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职业⽣活,中⼩学教师应该把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锁定在新课程的研究上,从⽽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新课程在教学⽅式上由以讲为主转向以合作探究为主,在教学内容上,由封闭转向开放,在教学组织上,由单⼀时空转向灵活时空,在教学管理上由专制转向民主,在教学⼿段上,由⿊板加粉笔的传统⽅式转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在教学评价上,由重甄别和选拔功能转向重多元化评价等。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担当起“课程开发者”新⾓⾊职能。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先要从⼤纲、教材的定型思维中解脱出来,在⼤脑中构建课程观念和课程意识及课程开发意识。然后,教师要研究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要研究学⽣的兴趣及他们喜欢的活动。根据学习及学⽣的发展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调整、优化课程资源结构。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了课程的针对性和适⽤性,使课程更加完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本⾝的专业发展――这是研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