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小奈知识网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文学理论 课程英文名称:literary Theo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8/3/3 先修课程:现当代文学 古代文学 授课时间:周一:5-7 授课对象:2015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开课院(系):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任课(/助课)教师姓名/职称:陈庆祝 教授 使用教材:《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教学参考资料: 阅读书目:李泽厚《美的历程》、宗白华《美学散步》、朱光潜《诗论》、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闭卷(√) 课程论文( ) 其它( ) 联系电话: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编写时间:2017-02-22 Email: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8 授课地点:6B3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但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文学实践对其理论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和发展。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并注明每条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层次。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为学生学习其它文学专业课和将来从事语文教学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提供一定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文学概论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文学原理、文学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对文学作品有初步的鉴赏能力,能对各类文学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四、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1

周 次 1 教学主题 导论 教学时长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 难点:文学理论的对象和学科归属 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难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独特之处 重点: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 难点: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 重点:文学创作的条件 难点:创作的心理机制 重点: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对作品形象的认知和分析、各类体裁的特点 难点:对文学作品意蕴的把握 重点:文本层次 难点:文学意象 重点:文学风格, 难点:判断文学流派的标准 重点:文学接受的过程 难点:文学接受的创造及尺度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 作业安排 布置阅读书目 2 马克思主义3 与文学理论 文学的属性 6 文学创造 6 3-4 5-6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 课堂讲读书沙授、讨论 龙1:美的历程 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课堂讲授 7-9 文学作品的10-11 层次和理想形态 文学风格、流12-13 派与思潮 文学接受 14-15 6 读书沙龙2:美学散步 读书沙龙3:诗论 读书沙龙4:中国的文学理论 6 6 16 文学批评 合计 3 48 重点:文学批评的方法 难点:批评的标准掌握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到堂情况 课堂讨论 读书报告 期末考试 评价标准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积极发言 按时按量完成,根据质量判定评分等级 根据评分标准评定分数 权重 0.1 0.1 0.1 0.7 六、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