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节能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CONSTRUCTIONECONOMY节能经济2008年6月增刊

建筑节能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

■洪文霞,夏宪成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266520)

[摘

要]

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我国建立建筑节能评估体系的必要性,建立了节能建筑技术评价模型,介绍了节能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方法。

[关键词]建筑节能;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necessityfortheindexsystemoftheenergyefficientbuildinginourcountryandestablishesthemodeloftheenergysavinginarchitectureandthenputsforwardtheevaluationmethod.Keywords:theenergyefficientbuilding;indexsystem;evaluationmethod[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51X(2008)s1-07-0020-03

1建筑能耗评估的意义进。另外目前根本没有建筑能源消耗的基本数据,房产开发商不能仅以为招牌去推销,购房者也无法根“节能建筑”据图纸或在房屋现场做出是否是节能建筑的判断。因此,要使上述设想的建筑节能推动模式真正运转起来,其关键是给出建筑能耗指标,建立起建筑能耗评估体系。要求所有的商品房在售房时必须出具评估机构给出的能耗及热性能指标,同时不断地广泛地向消费者讲解这些指标的含义,消费者购买房屋时,不可能无视这些指标,开发商也会利用这些指标作为推销和竞争的手段,建筑节能就能蓬勃开展起来。

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约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延续20~25年左右;每年1%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从农村新迁入城市,将有大量土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快速的城镇化,导致资源消费过快、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伴随着建筑总量的不断攀升和居住舒适度的提升,建筑能耗呈急剧上扬趋势。目前中国建筑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等)约占全社会总能(包括建造能耗、

耗的30%以上,大批量的高能耗建筑,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瓶颈”。众多既有建筑未达到节能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建筑能耗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导致从技术体系到配套法规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相关工作。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只对建筑总量30%以下的建筑具有约束力,且标准中某些缺乏科学性的条款使标准在执行中存在漏洞;软件的某些预测结论与标准不协调,会产生建筑节能的技术屏障,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推

22.1

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筑节能技术效果评价

室外环境对建筑节能的技术效果评价。一方面小区

布局,除了影响建筑各外表面可受到的日照程度外,还将影响建筑周围的空气流动。冬季建筑物外表面风速不同,会使散热量有5% ̄7%的差别,建筑物两侧形成的压差还会造成很大的冷风渗透;夏季室内自然通风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区布局。另一方面小区绿化率、水景,

[作者简介]洪文霞(1964-),女,湖北黄石人,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7-20

CONSTRUCTIONECONOMY

2008年6月增刊节能经济

将改变地面对阳光的反射,从而使夏季室内热环境有较大差异。因此应合理进行小区建筑布置,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进行有效规划用地,形成良好的小区布局环境,降低环境负荷。

建筑物本身建筑节能的技术效果评价。对建筑外表面色彩,导致对阳光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影响室内热环境;建筑形状及内部划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通风。建筑外墙保温方式、窗墙比、窗的形式、光透过性能及遮阳装置等,都会对冬季耗热量及夏季空调耗冷有巨大影响;屋顶形式、保温方式、通风方式、色彩等会使顶层房间热状况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从建筑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建筑的合理化设计,采用先进的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及高效节能的采暖空调设备或系统。

期过程中将其与后期费用折现到评价初期,和初始关键技术增额投资求差值,由此来判断此项关键技术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3)增额内部收益率

两个方案各年净现金量的差额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主要用于关键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平均经济效益之间的比较。

(CI-CO)(!

At

t=0

(CIB-COB)(t1-Δ1+ΔIRR)-t-!IRR)-t=0

t=0

若ΔIRR大于社会平均经济效益,则项目可行;反之,则项目不可行。

(4)节能增额投资成本现值

由某项节能、环保技术所增加的初始成本和在合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后期费用折现的成本差额值与寿命周期内能耗节省所得比值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可较直观地反映出节约单位能源的成本,判断其经济合理性。

(5)关键技术组合选择评价

可采用净现值率NPVR或增量IRR排序法,NPVR大小说明该方案单位投资所获得超额净效益的大小。按大小依次排序,依此次序选取方案,直至选取的方案组合的投资额最大限度地接近或等于投资限额,所能获得的节能效益也最大。

2.2节能建筑技术经济评价

节能建筑的技术经济评价主要被分为项目关键技术

评价、项目总体评价以及综合效益评价三个部分,前两者是建立在与传统建筑对比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指标进行具体评价。后者是综合生态建筑对各方面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等级评定。详细描述如下:

2.2.1项目关键技术经济评价

(1)净现值

它是以节约的能耗支出作为节能收益,将其与后期费用以某一折现率折现到评价初期,和初始投资求差值,由此来判断此项关键技术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

(P/A,i,n)-I-f1(P/A,i,n)-[f0(P/A,i,m)+f0NPV=F・P(P/A,i,2m)+…]+S(P/F,i,n)

式中:F—关键技术产品的年产值效益值

NPVR=NPV

KP

2.2.2

项目总体技术经济评价

(1)项目增额投资净现值。对节能建筑和传统建筑的造价进行对比,它反映节能建筑在生命周期内节能收益的动态评价指标,其计算依据生态节能措施实现节能收益实现后的年实际节能收益额与后期费用差额,按先定的折现率折现评价期的现值,与初始投资增额求差额。

(2)项目增额投资回收期。运用差额比较法对项目的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进行估算,以生态建筑在使用全寿命周期中的总体节能收益抵偿生态建筑物总投资增额所需的时间,其研究的关键是节能项目整体投资增额基准回收期的确定。

p—关键技术能耗单价I—初始投资

维修费用f1—日常运行、

f0—每次大修费用n—关键技术的寿命期m—大修年限,m<nS—残值i—基准折现率

(2)建筑增额投资净现值

以节约的能耗支出作为节能收益,在使用全寿命周

K=K2-K1Pa=Δ

ΔC′C1′-C2′

式中:Pa—差额投资回收期

7-21

CONSTRUCTIONECONOMY节能经济2008年6月增刊

R=

\"##########$

&r11r12r13r14%&&r21r22r23r24&&&…………&&

&

r71r72r73r74&’

(2)求出向量W与矩阵R的合成

(

)))))))))))*

r11r12r13r14r21r22r23r24

…………

・(W1W2…W7)・S=WR=

r71r72r73r74

+

,,,,,,,,,,,-

ΔK—投资差额

—成本ΔC′

(3)项目经济敏感性分析。不确定分析中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在经济评价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不确定性因素的数值,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可能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对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投资方案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断,敏感性分析可以了解不确定因素对项目评价指标的影响,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还可以对那些较为敏感的因素重新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其中矩阵的合成S的计算方式类似于普通

矩阵的乘积,但略有不同,被称为模糊运算法,计算原则为相乘换为“取小”,相加换为“取大”。计算结果作归一化处理后得S=(S1S2S3S4)。

(3)根据最大隶属性原则,在S中确定节能建筑的等级,以及今后发展的对策。

等级描述:

优良水平———对各个领域的正面影响程度大,社会效益高,易于大力推广;

中等水平———利大于弊,大力推广难度不小,需政府配套措施协助;

基本合理———基本符合推广要求,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不合理———不适宜推广。

经济之节能建筑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技术、外,仍有许多因素不容忽视。

2.32.3.1

项目综合效益评价评价指标和标准

指标集E={建筑功能的满足,全寿命费用,经济效益,

资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健康影响}

等级集F={优良水平,中等水平,基本合理,不合理}

2.3.2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整个评价系统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不一样,

3结语本文旨在介绍节能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模型的建立,由于项目的多样性,在具体评估时,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完成对节能建筑实际技术的经济分析。.

需要通过加权加以修正,对较重要的指标,赋予较大的权重,相对次要的指标赋予较小的权重。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向量W(W1,W2,…,W7)。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组织多位专家对各指标的等级进行评定,评定结果经统计后记作隶属度矩阵R(7行4列),且对矩阵作归一化处理,符合

[参考文献]

[1](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JGJ75-200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r=1

ij

j=1

式中:rij为指标Ei的评价对等级Fj的隶属度,即从指标Ei

来看节能建筑被评为Fj的可能程度

[3]李南.工程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8-87.

(编辑吴颖)

7-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