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主要对295条线路,对受损的约8000块标识牌进行修理、维护,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及倒闸操作准确性。
一、 标志牌安装施工
1、安装标志牌时必须注意其与带电部位的电气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2、固定在杆塔上的杆号标志牌、禁止登高牌应水平排列。在保证安装高度要求的基础上,角钢塔应安装在第一节水平材上,禁止登高牌安装位置应靠近有脚钉的主材一侧;钢管杆(塔)、砼杆宜安装在专门的固定支架上。
3、杆号标志牌和禁止登高牌可采用螺栓直接与杆塔上的预留孔直接联接,也可以自行加工夹具安装。标志牌安装应连接可靠,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确保标志牌不会因风力等因素损坏。
4、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标志牌在杆塔上的安装高度距地面6~12米;同类设备(设施)的标志牌标高应统一。
5、相位牌可涂刷在与杆号牌等高的铁塔主材或杆身上,或采用圆形防水、防晒、反光的不干胶张贴在与杆号牌等高的主材或杆身上。
6、安装孔的位置及大小,应按实际安装方式(螺栓或抱箍等)及杆塔上安装部位进行确定,要求安装牢靠,安装孔应不破坏标志牌的显要标识及整体美观。
7、标志牌采用螺栓固定时,一律采用普通螺栓,安装时螺栓朝向塔身内穿,螺栓配置“一帽一平垫一弹垫”。
8、杆塔标志牌一般安装在杆塔的小号侧;特殊地形的杆塔,标志牌可悬挂在其它的醒目方位上。
9、同杆架设的双(多)回路标志牌应在每回路对应的小号侧安装,同侧线路多于一回时,标志牌应与线路排列位置相对应。特殊情况可在回路对应的杆塔两侧面安装。
10、对双(多)回线路中的预留回路,也应按该线路排列位置设置空白的标志牌,以表明带电回路与预留回路在杆上的相对位置。
11、换位杆塔两侧面都应涂刷或张贴相位标志。
12、按照国网色标设计标准,去污、除锈——涂防锈底漆一道——涂相色漆。
13、同杆塔架设的双(多)回线路应在横担相应位置涂刷线路色标,或用防水、防晒、反光的不干胶张贴鲜明的标志加以区分,颜色应与本回路色标一致。
14、对于双回或回路垂直排列的杆塔,涂刷或张贴位置位于横担上靠近主材的一侧。角钢塔或钢管塔涂刷区域为横担临近主材并与主材构成的矩形(梯形)区域。
15、耐张型杆塔、分支杆塔、换位杆塔及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应有明显的相位标志。相位牌可涂刷在与杆号牌等高的铁塔主材或杆身上,或采用圆形防水、防晒、反光的不干胶贴于与杆号牌等高的主材或杆身上相位标志牌标准颜色为黄色、绿色、红色。涂刷或张贴的宽度为铁塔主材宽度,长度为宽度的3倍。
16、施工方应根据杆塔主材(安装部位)尺寸加工制作相应尺寸的相位贴纸,避免贴纸过大无法粘贴或较小标志不清晰。
17、位贴纸应采购正规厂家提供的具有防水、防晒、反光作用的不干胶 ,并有相应资质证明文件及质量保证书。
表1 杆号标志牌的制图参数 单位:毫米 种参数 35-110kV 220-500kV 750-1000kV (2)线路标志牌安装高度参数要求详见表2。杆号标志牌和警示牌安装位置示意详见图4-7。若杆塔为钢管杆(塔)、砼杆,应制作专用支架对标志牌进行固定。
杆号牌、警示牌一般安装在杆塔距地面第一或第二隔面的水平材上,其中
类 B 400 500 700 B1 370 470 680 A 320 400 500 A1 290 370 480 A2 190 245 390 警示牌应靠近有脚钉的主材一侧,若杆塔第一层水平高度不满足表2要求,则安装在高度满足要求且靠近塔身主材、并有足够塔窗空间的水平辅材上。
表2 线路标志牌的安装高度参数 电压等级 参数 对地面高度H
附图:标识牌安装事例:
3米-6米 6米-12米 110kV及以下 220kV及以上 禁止登高牌杆号牌H
图1 单回路杆号牌、禁止登高牌安装位置
回路1杆号牌回路1禁止登高牌回路2杆号牌回路2禁止登高牌H
图2 双回路杆号牌、禁止登高牌安装位置
回路3杆号牌预留回路(白底无字)左侧禁止登高牌回路2杆号牌回路1杆号牌右侧禁止登高牌H
图3 水平排列多回路杆号牌、禁止登高牌安装位置
回路3杆号牌预留回路(白底无字)左侧禁止登高牌回路2杆号牌回路1杆号牌右侧禁止登高牌H
图4 垂直排列多回路杆号牌、禁止登高牌安装位置
图5 张贴于杆塔主材的相位标志
2. 涂刷线路色标施工
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标识褪色,设备标识未设置,双(多)回路铁塔无明显分色标示现象时,均应进行刷漆处理。涂刷方法如下:
(1)基体表面处理:
涂装油漆施工质量选材是关键,但最重要的是基体表面处理,如果基体表面处理不彻底,用再好的施工材料进行油漆施工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将是一种浪费。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及质量,此次施工基体表面处理采用人工处理,处理时先用铲刀、钢丝刷、砂布把金属表面的锈蚀及脱落、风化的旧锌层彻底处理干净,然后用稀释剂清洗锈蚀及油污处,使基本表面没有锈蚀、油污存在,达到St3级除锈配置。
(2)整个施工过程如下:
① 基体表面除锈后涂刷底漆一道及面漆两道。
1)基体表面除锈:先用铲刀将风化的锌皮铲除,再用钢丝刷、砂布把基体表面从上到下打磨把锈蚀及风化的表面清除干净,锈蚀油污的地方用稀释剂清洗。
2)检验:要求基体表面没有锈蚀和风化锌粉及油污存在
3)涂刷一道底漆:将按比例配制放热反应后的底漆均匀的涂刷在基体表面,待上道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检验:要求涂层均匀、覆盖彻底、不流挂。
5)涂刷两道面漆:待底漆检验合格,待上道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将两道面漆均匀的涂刷。
6)总体检验,整套工序完工后,要求涂层平整、无气泡、漏涂、流挂、透底和起皱、颜色均匀一致。
② 油漆涂层施工
1)除锈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涂刷底漆,一般宜在4小时内涂装,晴天和正常大气条件下最多不得超过24小时。
2)施工环境温度以15℃-30℃为宜,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遇雨、雾、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室外施工。
3)涂料使用前,还应作二次抽查、试涂,合格后方可涂装。
4)使用稀释剂时,其种类和用量应符合油漆生产的标准规定,配制涂料时,必须用细铜丝网过滤,并采用涂4杯测定粘度后使用。
5)所有钢构件均采用刷涂层间应纵横交错,均匀涂刷,每层应往复进行。 6)涂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构件下表面和交叉处要仔细涂刷到位,避免在阳光正面直射时涂刷。
7)涂层的第一遍漆膜干后,方可进行下遍涂层施工。
8)所有涂层不得漏涂,涂层表面应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针孔、气泡、流挂、剥落、粉化和破损等缺陷,结合力达到二级以上,每遍厚度及总干膜厚度应满足涂料的技术指标。
③ 检查验收
1)金属构件处理应达到以下标准
表面处理:采用手工除锈方式,除锈等级应达到St3级,不易清理部位亦应达到St2级;处理后的构件表面不应有焊渣、锌瘤、灰尘、油污、水分和锌皮、漆皮等。
2)涂层验收标准
3)涂层表面质量:所涂刷的每道涂层应均匀平整、色泽一致,无明显的疏松、皱皮、流坠、针孔和气泡等;不得有漏涂和涂层脱皮现象。
4)所有涂层不得漏涂,涂层表面应光滑平整,无透底、脱落、皱纹、流痕、附膜、漆粒及明显刷痕等缺陷。
5)面漆和底漆涂刷均匀,表面有光泽,颜色均匀一致。
6)油漆必须在干燥气候下进行,已施工完的油漆表面要防止潮湿,以免漆膜发生剧烈变化。
7)用5倍放大镜观察有无针孔和气泡现象,另外特别注意检查构件的下表面和塔材交叉及联板部位有无漏刷。
8)涂层厚度:涂装遍数和各涂层厚度均应符合所指定涂料的技术要求。每遍干漆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微米,涂层干膜总厚度允许偏差-25微米。
9)附着力:按照GB9286-8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或GB1720-88《漆膜附着力测定法》进行涂层附着力测试。
④ 厚度检测
1)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测厚,相临之三点读数的平均值得出一点读数, 2)检查点为每基塔上、中、下部位均匀取5个点,并作好记录。 3)涂层干膜厚度不得低于规定值,也不得高于规定值,偏差为±5%。 ⑤ 色标油漆涂刷注意事项:
1)油漆在表面预处理完成合格后,尽快进行涂装施工。
2)刷涂底漆:待除锈验收合格后,应在八小时之内喷涂或刷涂底漆,以防返锈,对死角处,凹凸部位用毛刷,刷涂严实。
3)刷涂面漆:底漆刷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直达到设计要求厚度。
4)施工技术要求:要求涂层表面,刷涂均匀一致,无流淌、流挂、漏涂等现象存在,整体外观光滑靓丽。
5)涂装前,金属表面处理后应无灰尘、油污、浮土等。特别注意交叉及阴角处。应先补刷 与一致的配套底漆,涂刷厚度与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干燥固化后统一涂刷面层涂料。
6)摊油后应一刷挨一刷地用油刷顶部轻轻地将油漆上下理顺,走刷要平稳,用力要均匀,水平面应顺光线照射的方向理油。为避免接痕,刷涂的各片段在相互连接时应经常移动位置,不要总在一个部位相接。
7)多层涂刷时,必须上层干燥后在涂刷下层油漆,层间应结合紧密、无分层现象。
8)施工过程中设油漆专业人跟随各道油漆涂层损伤部位的补涂作业,达到无死角漏涂现象。油漆涂料使用前,首先应核对油漆的种类、名称以及稀释剂是否符合涂料说明书的技术要求,油漆还应做二次检查,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调制涂装。
9)涂料的配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技术要求及配比进行调配,并充分搅拌,使桶底沉淀物混合均匀,放置15-30分钟后,使其充分熟化方可使用。工程用量允许的施工时间,应根据说明书的规定控制,在现场调配时,据工程量用多少、配多少。
10)使用涂料时,应边刷涂边搅拌,如有结皮或其他杂物,必需清除掉,方可使用。涂料开桶后,必须密封保存。
11)使用稀释剂时,其种类和用量应符合油漆生产的标准规定。
12)涂刷时,首先对边角、棱角处、夹缝处进行预涂,必要时采用长杆毛笔进行点涂,以保证漆膜厚薄均匀无漏涂。
13)施工环境温度以5-35度为宜,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5%,遇雨、雾、大风砂天气不得进行施工。
14)涂层的第一道漆膜指角干后,方可进行下道涂层的施工。
15)涂刷时,尽量减少涂层的往复次数,以免将底层漆膜拉起,按纵横交错方式涂漆以保证漆膜的涂刷质量。
16)为充分发挥涂料的耐腐蚀性能,应以漆膜厚度控制施工质量。 17)所有涂层不得漏涂,涂层表面应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针孔、气泡、流挂 、剥落、粉化和破损等缺陷,无明显的刷痕、纹路及阴影条纹。每道厚度及总干膜厚度完全满足该涂料的技术指标及甲方的要求。
18)每道要序施工隐蔽前要经甲方质检人员检查验收,做好表面干净、无灰尘、无油污等,每一道油漆必须采用漆膜测厚仪测干膜厚度,色标漆完工后组织竣工验收。
19)技术要求:对于死角部位,要用毛刷进行点涂,不允许有漏涂、漏刷、流淌、流挂等不良现象存在,要达到外观颜色均匀一致、光滑靓丽。养护:自然养护7-10日,即可交付使用。
⑥ 刷涂注意事项:
1) 涂装作业要在清洁环境中进行,避免未干的涂层被灰尘等杂物污染。 2)涂装前对油孔、轴孔加工后的配合面、螺丝装置等非涂装部位进行遮蔽保护。
3)涂料各层间的涂覆间隔时间应按涂料厂家规定执行,如因某各原因超过其最长间隔时间,则应将前一涂层粗砂布打毛后,再进行涂装,以保证涂层间的结合力。
4) 施工过程中设专人进行各道油漆涂层的补涂作业。 5)应有符合安全要求的脚手架或工作台。 6)除锈工序结束和底涂料涂装间隔时间愈短愈好。 7)涂装的气候条件:
有雨、大雾等天气;且当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85%时;基体表面温度低于大气露点3℃时,或高于60℃;以及环境温度低于5℃时,均不得进行涂装施工。
二、注意事项
1 安装标志牌时必须注意其与带电部位的电气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2 固定在杆塔上的杆号标志牌、禁止登高牌应水平排列。在保证安装高度要求的基础上,角钢塔应安装在第一节水平材上,禁止登高牌安装位置应靠近有脚钉的主材一侧;钢管杆(塔)、砼杆宜安装在专门的固定支架上。
3 杆号标志牌和禁止登高牌可采用螺栓直接与杆塔上的预留孔直接联接,也可以自行加工夹具安装。标志牌安装应连接可靠,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确保标志牌不会因风力等因素损坏。
4 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标志牌在杆塔上的安装高度距地面6~12米;同类设备(设施)的标志牌标高应统一。
5 相位牌可涂刷在与杆号牌等高的铁塔主材或杆身上,或采用圆形防水、防晒、反光的不干胶张贴在与杆号牌等高的主材或杆身上。
6 安装孔的位置及大小,应按实际安装方式(螺栓或抱箍等)及杆塔上安装部位进行确定,要求安装牢靠,安装孔应不破坏标志牌的显要标识及整体美观。
7 标志牌采用螺栓固定时,一律采用普通螺栓,安装时螺栓朝向塔身内穿,螺栓配置“一帽一平垫一弹垫”。
8 杆塔标志牌一般安装在杆塔的小号侧;特殊地形的杆塔,标志牌可悬挂在其它的醒目方位上。
9 同杆架设的双(多)回路标志牌应在每回路对应的小号侧安装,同侧线路多于一回时,标志牌应与线路排列位置相对应。特殊情况可在回路对应的杆塔两侧面安装。
10 对双(多)回线路中的预留回路,也应按该线路排列位置设置空白的标志牌,以表明带电回路与预留回路在杆上的相对位置。
11 换位杆塔两侧面都应涂刷或张贴相位标志。
12 按照国网色标设计标准,去污、除锈——涂防锈底漆一道——涂相色漆。 13 同杆塔架设的双(多)回线路应在横担相应位置涂刷线路色标,或用防水、防晒、反光的不干胶张贴鲜明的标志加以区分,颜色应与本回路色标一致。
14 对于双回或回路垂直排列的杆塔,涂刷或张贴位置位于横担上靠近主材
的一侧。角钢塔或钢管塔涂刷区域为横担临近主材并与主材构成的矩形(梯形)区域。
15 耐张型杆塔、分支杆塔、换位杆塔及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应有明显的相位标志。相位牌可涂刷在与杆号牌等高的铁塔主材或杆身上,或采用圆形防水、防晒、反光的不干胶贴于与杆号牌等高的主材或杆身上相位标志牌标准颜色为黄色、绿色、红色。涂刷或张贴的宽度为铁塔主材宽度,长度为宽度的3倍。
16 施工方应根据杆塔主材(安装部位)尺寸加工制作相应尺寸的相位贴纸,避免贴纸过大无法粘贴或较小标志不清晰。
17 位贴纸应采购正规厂家提供的具有防水、防晒、反光作用的不干胶 ,并有相应资质证明文件及质量保证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