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9卷第3期 2002年9月 Vo1.9 No.3 Sep 2002 ,生态旅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丁 兆 运 (枣庄师专地理系,山东枣庄 277160) 摘 要:旅游与环境是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前提,同时。旅游的发展叉给环境带来巨大 的影响。如何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难点。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 论及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作了探讨,指出了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根本区别并提出了开展 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O.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02)03一O172一O3 Ecotourism--The Ba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NG Zhao—yun (Geograp Department,Zaozhuang Teachers College,Zaozhuang 2771 60,Shando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Tourism and environment are ho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d tourism influence each other profoundly in the way that the former i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atter’s development,while the latter affects the former greatly as wel1.Currently,a hard point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s how to accomplish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of them as well as how to accomplis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ecotourism,distinguishes the traditional tourism and ecotourism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Key words:ecotourism;touris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问题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持 续发展,使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旅游业具有创汇 率高、投资回报高、提供就业机会多等特点,当今世界无论是 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旅游业。据世界旅游 不足,给社会、环境带来丁较大的负面影响。废弃物遍地、土 壤遭受侵蚀、大气和水域污染、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受 损、噪声增加和景点优美程度下降;人口和行业的迅速增加 加深了本地居民人员组成成分的复杂化.对原有的风俗习 惯、行为准则等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社会压力增加,犯罪率也 组织的统计,1950年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数为2 530万人次, 1 998年为6.35亿人次。从国际旅游收入看,1950年为21亿 美元,1998年已达到394亿美元。在我国.1996年国内旅游 人数达到6.5亿人次,外国来华的旅游者达到5 12O万人. 有所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认识不清,使二者关系失调所致。(1)对景区管理部门来说, 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不少地方在开发旅游前未制订详 细的旅游规划,或是制订了旅游规划但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 旅游外汇收入102亿美元,旅游业总产值达2 500亿人民 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5旅游大国。根据国家旅游局近期 公布数据显示,2001年旅游收入达到2 995亿元人民币.较 2000年增长10 。其中来自外国游客的外汇收入178亿美 元;国内旅游收入为3 522亿元人民币。因此,旅游业成为世 执行,盲目发展,导致旅游开发失控。个别保护区甚至在核心 区内开展旅游,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2)对旅游经营者 来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游客严重超载,超出了自然保护区 的生态承载能力。多数旅游地往往是贪大求快,经济目标第 一。去年游客200万,今年300万.若干年后突破500万,没 界的第一大产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参与的社会文化活 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 神文化生活,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推动 有一个游客容量的上限,不但超出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影响 旅游质量,而且对保护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致命摧残。如 张家界、九寨沟等地,每逢节假日,往往“游人如织,人满为 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但是。传统旅游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 患”,严重破坏景区环境。(3)对旅游者来说,生态环境保护意 -收稿日期:2002—04—2O 作者简介:丁兆运・男,(1966一),山东薛城人,讲师,l98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从事自然地理及环境生态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丁兆运:生态旅游——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73・ 识淡薄。对景区内的景物不注意保护.对景物任意刻划、涂 抹.不遵守景区的规定,偷猎、盗伐野生动、植物.垃圾、污水 随意丢弃或排人河道,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等等,所 有这些都严重地破坏了景物的美感.造成旅游资源的旅游价 值降低.阻碍了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在我国的一些地方甚至 出现旅游点开发一个破坏一个的局面。由于生态旅游是以生 态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粤想作为其理论基础,注重的是经 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与环境 之间的矛盾.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什么是生态旅 游?如何管理生态旅游?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从事自 然保护的决策人员和科研人员所面对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2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生态旅游特别 顾问墨西哥人H・CE—BALLOS LASCURAIN于1 983年首 先在文献中使用的,它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 旅行,而且更强调被观览的景物不应受到损失。目前,在世界 范围内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等说法不一.对生态旅游 的理解也有较大的差别。尤其在我国,许多地方打着生态旅 游的旗号.却行传统旅游之实,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要推行生态旅游,必须了解什么是生态旅游,其内涵是 什么,以此来指导旅游业的发展。 生态旅游的定义在各种教科书中也各有各的说法.如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为取向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 境保护的边缘性旅游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是到大自然中去的,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 寓于其中的.受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E1 世界自然基金会研究人员(Elizabeth Boo)在自己1 990 年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对该定义进行了修订,提出.“生态旅 游是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 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 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 游”。[ ] (P.S.Valentine)1993年从四个方面界定生态旅游:_】 ①以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为基础;②生态可持续性.不导 致环境破坏或环境质量的下降;⑧对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 管理有直接贡献;④建立恰当充分的管理制度。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 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 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 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 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 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_】 美国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 以自然区域为目的地的旅行,目的是欣赏环境的自然和文化 历史,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并使旅游产生的经济活动及 自然资源的保护有益于当地居民。 《澳大利亚发展生态旅游国家战略》将其定义为:“生态 旅游”是到大自然中去的、将自然环境教育和解释寓于其中 的。受到生态上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吴兆录(1 998)主张,生态旅游是旅游者走进优良生态环 境的一种活动.旅游者除脚印外不留下任何其他物质和痕 迹.除带走照片、录相和自然感受外不带走任何物质。_2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 旅游可以被视为生态旅游。 1 997年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旅游局组织制定 的《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中提出的旅 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 ①旅游发展要以不破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文化 资源及其它资源为前提.并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 持.使其得到可持续利用。 ②旅游资源应能承载H益增长的旅游者数量,动态满 足旅游者日益增加的多样性需求,并能保持对未来旅游者的 吸引力。 ⑧旅游业必须能满足当地居民长期发展经济,提高生 活水平的需要。 以上这些定义尽管说法不一.但可以看出生态旅游与传 统旅游的重大区别: (1)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因此,生 态旅游从字面上理解,应是研究旅游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 旅游活动具有“二重性”,方式得当可实现旅游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方式不当.则会破坏生态环境,阻碍旅游业的发展。生 态旅游追求的应是前一种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 流。这也是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 (2)生态旅游是经济发慑、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 现.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雅 社会经济活动。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环境的保护,环境的保护又会推动旅游 业更好地向前发展.三者相得益彰.协同发展。与传统旅游活 动相比,其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民族 风俗和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不至于因为旅游的开发导 致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破坏。 综上.可以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思 想理论为基础.以欣赏良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为目的,把旅 游活动与旅游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旅游与环境 协调发展的旅游。 3开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传统的旅游方式,已对旅游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 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而生态旅游作 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迅速崛起。根据最近在巴西召开的 世界生态旅游大会上公布的数据,全世界的生态旅游每年的 产值为200亿美元,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O%。中国作为 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用于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74・ 水土保持研究 第9卷 人文景观丰富。截至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 区共926处.总面积7 697.9万hm。.扣除海洋保护区面积. 基金,专门用于旅游资源的保护,进行封山育林、景观景点的 维护等生态建设。 其它保护区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960万km:)的7.64 ,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36处。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 界遗产共有27处.有国家重点保护区62个.国家重点风景 名胜区l1 9个,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 21个。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客观上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准备了条件。如何开发利用如此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是摆 在中国各级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 生态旅游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学、系 统科学、经济学、美学和社会学,需要理论研究和管理水平建 3.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 的生态素质 生态旅游要求参与的所有旅游主体具有很高的生态素 养。对于管理者来说,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生态素质.才能在规 划与管理的过程中统筹兼顾,使其规划能够符合旅游业可持 续发展的需要;对于管理者而言.生态意识体现在资源环境 容量范围内的旅游利用,杜绝短期行为,谋求可持续的经济、 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对于游客而言.生态意识体 现在能自觉地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对于与旅游业与其他产 业的关系而言.生态意识体现在对当地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 规划和布局,谋求当地长久的最佳综合效益。进行生态教育.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有机地结合 起来.采取灵活的多种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教育的效果.切实 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为生态旅游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3.4加强专门的立法工作,规范生态旅游市场 设等多方面的准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开展生 态旅游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3.1 搞好生态旅游规划,进行科学管理 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在规划时.要根据可 持续发展的理论,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广大群众的意 见,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和论证。使其规划能符合生态经济的 要求,既发展了经济,又能促进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在游览区 由于人们目前对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还不深入. 缺乏正确的理解。认为凡是到自然系统的旅游都是生态旅 游。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旅游市 场营销中。生态旅游被当成“标签”滥用,几乎任何一种与自 然资源有关的旅游活动均被贴上了生态旅游的标签。旅游者 购买了所谓的“生态旅游”产品,却得不到生态旅游的真正经 历;受经济利益驱使,许多生态旅游开发商将生态旅游当成 一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都应该与景观相协调。旅 游区的服务设施不得建在游人集中的区域.服务区的污水、 生活垃圾等要集中处理。不得污 境.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为避免游人对景区土壤、植物的践踏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植 被破坏.可建设专门的游览便道.让游人只能按便道参观、游 览不得离开,在生态脆弱区或生态敏感地带。最好设置篱笆。 种时髦的旅游产品.不顾生态旅游的质量及其基本原则而 禁止游人进入;设立必要的环保设施,沿途多设立废物箱。供 游人使用;或者设立警示牌。提示旅游者不要随地乱扔废物. 保护景区景物,介绍环境保护知识等。 3.2转变价值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盲目开发。造成大规模的资源破坏,造成了“生态旅游破坏生 态”的严重后果.这在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中表现得 最为突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29个省市的1 0O 个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的问卷调查显示,我国自然保护区 由于我国居民的生态意识普遍较低,受传统价值观念的 束缚.人们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经济利益而 轻视生态及社会效益,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不良后果.污染严 重,生态失调等普遍发生,旅游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传统旅游 总体上是处于开展旅游的起步阶段,在管理上也没有系统、 成型的体系,距生态旅游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所开展的旅 游还多属于大众旅游。尽管有58.5%的自然保护区在调查问 卷中认为自己开展的生态旅游,但实地调查所看到的问题表 明:44 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 59 的自然保护区用 汽车接送游客.22 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对保 护对象受到损害,l1 出现旅游资源退化,61 存在建筑设 业的发展受这种价值观的支配,对旅游对象采用的是“掠夺 式”的开发利用.使得旅游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过了自然环 境的承载力,破坏了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使得景观的生态价 值、欣赏价值等下降,反过来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 此,开展生态旅游.就要转变传统的价值观念.舍弃眼前的暂 时的经济利益,追求今后长远的生态利益。如在充分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确定景区的环境容纳量.避免游人的践踏使土 质变差,旅游者的暂时停留带来超负荷的生产、生活资料的 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 染、视觉污染等资源的破坏;在旅游收入中拿出一定的发展 施和景观环境不协 j现象、真正达到生态旅游要求的自然 保护区寥寥无几。因此,为了规范生态旅游市场,保护自然和 人文旅游资源,国家必须尽快出台有关生态旅游方面的法 律、法规.确定生态旅游的内容,开展生态旅游的方式,生态 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等;规定各旅游主 体的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以此来保证生态旅游的顺利进 行。 参考文献: El3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79—85 E23金鉴明,金东霞.什么是生态旅游?[J].大自然,2OO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