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固体废物部分详细目录

来源:小奈知识网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目录重新编排

第一章 固体废物的分类、污染特性和管理原则---------------1 1.1 固废的定义、分类和污染特性--------------------1

1.1.1 固废的定义和分类---------------------1 1、定义

2、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放射性固废的定义和分类

1.1.2 固废污染环境的特点------------------6 1、对环境潜在污染的特点 2、对环境的影响

1.2 固废管理的原则------------------------8

1.2.1 固废“三化”管理原则--------------------8 1、减量化原则---------------------8 2、资源化原则---------------------9 3、无害化原则---------------------9

1.2.2 固废管理的全过程原则--------------------9 1、固废管理的“3C”原则-----------------9 1.2.3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固废管理原则---------------10 1、循环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2、循环经济管理固废的两项原则:循环再生和最小化原则 第二章 固体废物特征、分析和采样-------------------13 2.1 固体废物的理化特征----------------------13

2.1.1 固体废物的物理特性 -----------------------------13 含水率、容积密度、

2.1.2 固体废物的化学特征-----------------------14 挥发份

灰分、固定碳、闪点、燃点

热值(高、低位)的计算公式、热灼减量、底灰燃尽指数的计算

公式

2.2 固体废物的采样----------------------------17

2.2.1 采样的代表性--------------------------18 2.2.2 固体废物采样方法-----------------------21

2.2.3 不同废物储存形态的采样方法-----------------24 1、大型容器采样法 2、储槽采样法 3、废物堆采样法 4、填埋场采样法

2.3 危险废物特性和鉴别方法------------------------25

2.3.1 危险废物的特性------------------------25 1、急性毒性

2、易燃性和闪点 3. 腐蚀性 4、反应性

5、感染性

6、医疗废物的六种分类 7、浸出毒性和浸出标准数值

2.3.2 危险特性的鉴别实验方法------------------26 1、急性毒性 2、易燃性 3、腐蚀性 4、反应性 5、感染性 6、浸出毒性

第三章 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中转-------------31 3.1 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分类收集原则-------------31

3.1.1 固体废物的收集方式---------------------31 1、混合收集 2、分类收集 3、定期收集

4、随时收集

3.1.2 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原则------------------32 3.2 固体废物的收运系统分析------------------------32

3.2.1 收运系统分类------------------------33 收集、拖曳、卸载、非生产四个环节 1、拖曳容器系统 2、固定容器系统

3.2.2 拖曳容器收运系统分析---------------------34 3.2.3 固定容器收运系统分析---------------------36 3.3 城市垃圾的搬运、贮存和收运方式------------------42

3.3.1 垃圾产生源的搬运管理----------------------42 3.3.2 城市垃圾贮存管理----------------------43 3.3.3 收运车辆----------------------------43

1、收集车辆的计算公式---------------------45 2、垃圾收集车的种类---------------------44 3.3.4 收集作业时间--------------------------45

3.3.5 垃圾收集频率的确定原则--------------------45 3.4 固体废物的转运和转运站设置----------------------45

1、垃圾中转站的三项功能

3.4.1 转运站分类和配置要求----------------------45 1、转运站的规模分类---5种分类方式

处理量分类、压实程度分类、压缩方式分类、运输工具分类、有无分拣分类

3.4.2 不同类型转运站的用地和配置要求----------------47 1、公路转运站 2、铁路转运站 3、水路转运站

4、转运站机械设备配置要求 5、转运站的环保措施

3.4.2 转运站的选址和总图布置--------------------49 1、转运站选址要求----------------------49

2、转运站总体平面布局要求-------------------50 3.4.3 转运站的工艺设计-----------------------50 1、卸料平台数量的计算

2、压缩设备、牵引车和半托挂车的数量计算 3.5 危险废物收集运输的特殊要求--------------------56

3.5.1 危险废物的收集容器、储运站要求---------------56 3.5.2 危险废物的运输要求(四点要求)----------------57 第四章 固体废物的压实、破碎和分选技术---------58 4.1 固体废物的压实、公式和分类--------------------59 4.1.1 压实原理----------------------------58 1、概念

2、干密度、湿密度、孔隙比、空隙率,压缩比和压缩倍数 4.1.2 压实器分类---------------------------59 1、水平式压实器

2、三向垂直压实器—金属类适用 3、回转压实器---小体积轻质垃圾适用 4、袋式压实器

4.1.3 压实器的选择指标--------------------------62 1、装载面的尺寸 2、循环时间 3、压面压力

4、压面行程—越长约好 5、体积排率

4.2 固体废物的破碎---------------------------63

4.2.1 破碎原理和动力消耗公式--------------------63 1、破碎设备动力消耗公式 2、极限和平均破碎比

4.2.2 破碎机械分类--------------------------63 1、锤式破碎机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2、剪断(切)式破碎机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3、压碎式破碎机的分类和使用范围 4、颚式破碎机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4.2.3 低温破碎-----------------------------66 1、低温破碎原理和流程

2、低温破碎的优点和实际应用案例—特别适合与破碎氟塑料 4.2.4 湿式破碎-----------------------------68 1、原理和设备—主要是处理废纸 2、优点和发展现状

4.3 固体废物的分选---------------------------69 4.3.1 分选机理-----------------------------69 分离纯度和综合效率E的计算公式 4.3.2 筛分--------------------------------70 1、筛分的5种适用场合 2、筛分效率的计算公式 3、筛分机械

4.3.3 重力分选----------------------------71 1、重力分选的分类 2、重力分选的原理

3、形状系数和阻力的关系-------------------73 4、颗粒在重介质中的沉降末速度计算公式------------74 5、风选概述

6、重介质分选概述 7、摇床分选 8、跳汰分选

4.3.4 磁选-------------------------------77 1、磁选原理 2、磁选设备 4.3.5 半湿式选择破碎分选----------------------80 1、原理 2、分选机械 3、特点

第五章 固体废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82 5.1 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和技术----------------------82 5.1.1 固化/稳定化的定义和技术------------------82 1、固化/稳定化定义

2、固化、稳定化技术和比较

5.1.3 不同固化稳定化技术的比较------------------83

5.1.4 固化、稳定化处理基本要求和质量指标测量--------85 1、基本要求 2、质量指标 浸出率

体积变化因数 抗压强度

5.2 水泥固化技术---------------------------86

5.2.1 基本理论-------------------------86

5.2.2 水泥固化的影响因素-------------------88 1、ph

2、组成配比 3、凝固时间

4、其他添加剂含量 5、固化快的成型工艺

5.2.3 水泥固化流程----------------------88 1、外部混合法 2、容器内混合法 3、注入法

5.2.4 水泥固化技术的应用范围-----------------90 5.3 石灰固化技术----------------------------91 5.4 塑性材料包容技术-------------------------92 5.4.1 热固性塑料包容法----------------------92

5.4.2 热塑性塑料包容法----------------------92 1、技术特点

2、沥青固化技术介绍

5.5 熔融固化技术--------------------------94 5.5.1 基本原理----------------------------94 5.5.2 原位熔融固化技术----------------------95 5.5.3 异地熔融固化技术-----------------------97 1、燃料源熔融固化 2、电热源熔融固化

3、高温等离子熔融固化技术

5.6 自胶结固化技术--------------------------101 5.7 化学稳定化技术--------------------------101 5.7.1 分类----------------------------102 1、PH控制技术

2、氧化还原电势控制技术 3、沉淀技术 4、铁氧体技术 4、吸附技术 5、离子交换技术

第六章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107 6.1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技术-----------------------107 6.2 概述--------------------------------107

6.2.1 基本原理---------------------------107 1、微生物生长必须的营养条件 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3、作用的微生物种类

6.2.2 有机物好氧生物转化反应通式----------------109 1、有机物完全氧化反应方程式和需氧量计算 2、有机物不完全氧化反应方程式和需氧量计算 3、产甲烷反应需要的环境条件,碱度,酸度等 6.2.3 厌氧生物转化过程----------------------111 1、厌氧消化的反应机理

2、产甲烷阶段的反应途径和可利用的产甲烷物质种类

3、产甲烷反应需要的环境条件,碱度,酸度等 4、厌氧消化反应产气量计算方程式

6.2.4 好氧和厌氧消化反应的技术经济参数比较------------114 6.3 固体废物生物处理厂的选址和总体设计---------------114 6.3.1 处理厂选制原则-----------------------114 6.3.2 处理厂总体设计-----------------------114 6.4 固体废物好氧堆肥技术------------------------117 6.4.1 工艺介绍--------------------------117

6.4.2 好氧堆肥原理和作用微生物-----------------118 6.4.3 好氧堆肥影响因素和指标--------------------120 1、粒度 2、C/N比

3、混合和接种 4、含水率 5、搅拌和翻动 6、温度

7、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8、通风量

9、ph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趋势 10、好氧堆肥腐熟度的判断指标

11、恶臭控制

6.5 固体废物厌氧消化技术----------------------129 6.5.1 低固体厌氧消化技术-----------------------129 6.5.2 高固体厌氧消化工艺-----------------------131

6.5.3 高固体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组合技术----------------133 6.5.4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35 1、有机物组成含量—脂肪的产气量最大

2、温度

3、PH和碱度 4、营养物质 5、抑制物质 6、搅拌问题

第七章 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144 7.1 固体废物热处理技术-------------------------145 7.1.1 常见热处理技术分类-----------------------145 7.1.2 技术特点-----------------------------145 7.2 固体废物焚烧技术-------------------------146 7.2.1 焚烧技术的发展--------------------------146 1、固废的四种燃烧机理及其特点

7.2.2 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147 1、焚毁去除率 2、燃烧效率 3、热灼减率 4、减量比

7.2.3 焚烧参数设计计算-----------------------148

1、焚烧烟气量的计算公式-------------------150 2、过剩空气系数m的计算公式------------------152

3、由低位热值计算烟气温度的计算公式-------------152 7.2.4 典型焚烧炉系统及其设计--------------------157 1、焚烧炉的四种分类

2、焚烧炉的三种供气方式 3、机械炉床焚烧炉的特点 四种炉排的分类和特点

机械炉排的两种供气方式:火焰下和火焰上 机械炉排的炉膛温度控制

机械炉排的第一和第二燃烧室的特点 燃烧热负荷和炉排燃烧率 4、旋转窑式焚烧炉-----------------------162 5、流化床焚烧炉--------------------------163

6、模组式/控气式固定床焚烧炉-------------------166 7.2.5 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控制--------------------168 1、废气组成

2、颗粒状污染物控制技术 3、氮氧化物控制技术 4、酸性气体控制技术 5、重金属控制技术

6、二恶英和呋喃控制技术

7.2.6 焚烧残渣和控制---------------------------177

1、焚烧残渣的种类-四种

2、焚烧底渣的收集和输送—五种输送装置 7.2.7 焚烧厂的总体设计---------------------------180 1、焚烧厂的规模分级 ---四类规模 2、焚烧厂的厂址选择依据

3、蒸气和热水输送管道的设计距离 4公里和10公里 7.3 固体废物的热解技术--------------------------195

7.3.1 热解技术及其发展概况------------------------195 1、热解定义------------------------------195

7.3.2 热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97

1、热解过程和产物(可燃性气体、有机液体、固体残渣------197 2、热解过程影响因素------------------------198 7.3.3 热解工艺分类------------------------------199

1、按加热方式(间接、直接)---------------------199 2、按热解温度分类---------------------------201

3、按热解压力分类(常压、真空)------------------201 7.3.4 固体废物的热解处理技术装备---------------------201 1、回转窑热解系统--------------------------201 2、管式炉瞬间热解系统-----------------------201

3、纯氧高温热解系统--------------------------203 第八章 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205 8.2 填埋处置技术分类----------------------------205

8.2.1 惰性填埋法(适合本身稳定的物质)-----------------205 8.2.2 卫生填埋法-----------------------------205

1、基本结构(主体工程、配套设施、生活服务设施)----------207

2、卫生填埋场规模和分类----------------------207 3、卫生填埋场的防渗结构----------------------208 4、卫生填埋场的封场--------------------------209 8.2.3 安全填埋法----------------------------209

1、安全填埋场构造--------------------------209 2、防渗要求-----------------------------209

3、覆盖层、保护层的相关要求和封场30年应做工作----------211 8.3 填埋场选址和总图设计--------------------------211 8.3.1 选址依据、原则和要求----------------------211 1、选址的四条最基本原则------------------------211 2、卫生填埋场选址的基本要求---------------------211 3、安全填埋场选址的基本要求---------------------212 8.3.2 填埋场选址步骤---------------------------213 8.3.3 填埋场总图设计---------------------------214

1、卫生填埋场主体工程设施要求------------------214 1、库区的要求 2、道路的要求

3、场地的防渗处理要求

4、垃圾坝(一般建在山谷口狭窄部位) 5、清污分流系统 6、渗滤液调节池

2、卫生填埋场辅助设施要求----------------------215 8.3.4 填埋场库容和规模---------------------------216

1、填埋场总容量V及计算公式-------------------217 2、填埋场占地面积A的计算公式-------------------217 8.4 填埋场防渗系统------------------------------217

8.4.1 填埋场防渗技术类型-------------------------217 1、天然和垂直防渗的种类

2、水平和垂直防渗的种类

8.4.2 填埋场放渗层典型结构-------------------------219 1、国外填埋场放渗层的结构设计

8.4.3 填埋场防渗层铺装和质量控制----------------------221 1、底层土工布(保护HDPE)的铺设技术 2、HDPE膜的铺设技术

3、HDPE膜的锚固技术(三种) 4、HDPE膜的焊接技术(两种)

8.5 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223 8.5.1 地表水控制系统-----------------------------223 3 1、地表水控制系统的构成

2、不同规模填埋场的防洪要求和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 3、填埋场截洪沟流量计算公式---------------------224 4、截洪沟的平面步骤和断面布置相关要求设计 8.5.2 地下水控制系统----------------------------229 1、地下水排水管的间距计算公式-Donnang公式 8.6 填埋气体的产生和控制--------------------------230 8.6.1 填埋气体产生原理和特性----------------------230

1、填埋场运行的适应、过渡、酸化、甲烷化、稳定化五阶段 2、填埋气体的主要组成,主要气体和微量气体------------231 8.6.2 填埋气体产生量--------------------------233 1、化学计量法公式计算填埋气体产生量 2、产气速率模型法计算填埋气体产生量

8.6.3 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处理------------------------236 1、填埋气体收集系统的种类

1、被动收集系统; 2、主动收集系统

2、填埋气体边缘收集系统的种类------------------238

3、填埋气体抽气井的分类(水平、垂直抽气井)------------238 4、填埋气体的处理和利用方法----------------------240 8.7 渗滤液的产生和控制---------------------------242

8.7.1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模型----------------------245 8.7.2 渗滤液的污染物特性-------------------------245 8.7.3 渗滤液处理技术----------------------------247 1、渗滤液回灌技术 2、渗滤液生物处理 3、渗滤液物化处理

8.7.4 填埋场渗滤液通过防渗层的迁移速度----------------249 8.8 填埋场的作业和管理----------------------------251 8.8.1 卫生填埋场的作业和管理----------------------251 1、填埋场分区规划----------------------------251 2、填埋作业计划----------------------------251 3、填埋作业技术----------------------------252 4、压实的作用----------------------------253 5、覆盖的作用和分类(每日覆盖、中间覆盖、终场覆盖)--------254 6、填埋作业前的准备工作-----------------------255 8.9 填埋场终场覆盖和厂址修复-------------------------257 8.9.1 终场覆盖-------------------------------257 8.9.2 降水收集和导排----------------------------257 8.9.3 填埋气体导排与收集-------------------------258

8.9.6 封场后的土地利用相关要求-----------------------259 8.10 填埋场环境保护与监测------------------------260 8.10.2 填埋场环境监测的要求---------------------261 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监测的要求 第九章 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269 9.1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269 9.2 冶金矿山固体废物综合利用-----------------------275

9.3 能源工业废物回收利用--------------------------281 9.3.1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9.3.2 锅炉渣综合利用--------------------------289

9.4 冶金工业固废的回收和利用-----------------------292 9.4.1 高炉渣的综合利用------------------------292 9.4.2 钢渣的综合利用---------------------------296

9.4.3 稀有金属冶炼渣的综合利用---------------------300 9.4.4 赤泥处理和综合利用------------------------301 9.5 化学工业废物的回收和利用-----------------------303 9.5.1 饹馇的处理和回收利用------------------------303 9.5.2 电石渣的处理和综合利用---------------------310 9.5.3 化学石膏的处理和综合利用---------------------311 9.5.4 废催化剂的处理和回收------------------------318 第十章 填埋堆体和尾矿库的生态修复----------323 10.1 非规范填埋场的治理----------------323 10.1.1 堆体整形-------------------323 10.1.2 堆体覆盖-------------------323 1、堆体覆盖的目的(2点) 2、堆体覆盖结构层次设计要求

10.1.3 污染控制和绿化----------------323

10.2 尾矿库的生态修复工程设计----------------323 10.2.3 生态修复的常用方法---------------326 1、直接覆土法 2、无土植被法

10.2.4 生态修复的施工方法---------------3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