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内蒙古畜牧业成为第一产业主要增长点

来源:小奈知识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业界动态 QIYE GUANLI—— .E_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具有发展草 原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的双重优势,不断优化农 内蒙古畜牧业成为第一产业主要增长点 牧业结构,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日渐合理,畜牧业快速增长,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赵存发介绍,近年来,内蒙古以加快禽畜良种推广,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和发展规模养殖 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使全区畜牧业从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 不断加大。目前,全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37.8%提高到现在的47.6%,首次超过了种植业产值。 在草原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全区还实施农区畜牧业“强化”战略,以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建设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饲养 管理技术为手段,切实提高农区畜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良种化水平,使农区畜牧业获得了快速 发展,成为畜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区牲畜数量已突破1亿头(只),其中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牲畜数量占全区牲畜 总数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20.9%提高到现在的68%。 (来源:新华社,丁铭) 植酸酶发酵生产技术是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承担的国家 “863”科技攻关项目.该技术产品是通过释放饲料中植酸磷 从而替代无机磷的使用,可以提高饲料报酬、减少环境污 时说,“7+1”联合体成员单位通过联合实现了优势互补、资 源共享.对技术联合进行集成创新、二次开发、中试、产 业化、商品化,并进行联合采购、联合参展、联合培训、 人力资源共享等,使成员企业经营成本大大降低。“这种由 研究机构发起,企业响应,并由研究单位运作的组织形式, 保证了操作公正性的同时,还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 蔡辉益介绍说,通过近3年的运作,联合体取得了令 人满意的成绩。在横向发展方面,联合体成员的数量由最 初的8家增长到14家;在纵向发展方面,以“7+1”企业联 染、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磷矿资源。2003年,该技术成果总 共对4家企业进行了转化,并获得巨大成功,总合同成交额 为3 350万元人民币,实现合同额为1 580万元人民币。承 担该技术成果转化的是“7+1”企业联合体。中国农业大学经 济学专家乔娟教授认为,这是一种技术转移的新模式。 2003年10月31日.在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倡仪、7 家北京高科技饲料企业共同参与下,自发成立了由7家企 业和一家研究所组成的“7+1”技术转移联合体。“7+1”的联合 合体为龙头把饲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串联起来了,集聚了 400多个企业和饲料科研单位,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搭建 了一个桥梁。而且,通过联合体技术转移平台降低了成员 企业研发成本,提高了高新技术的推广效率。联合采购机 宗旨是在自愿、平等、诚信、互利原则的基础上,采取联 合研发、联合采购、统一宣传策划、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 积极开展成员企业间的互补性合作,联合构建发展平台, 制的建立,大大降低了联合体成员的采购成本,联合参展 以及大型论坛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极大地提升了成员 企业的影响力。 确立成员企业在行业中代表高科技的主体地位,使成员企 业在保持自身个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共性优势,形成产业 链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目前,在“7+1”成果转化联合体模式的推动下,饲料所 的成果转化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了解,自1991年建所 到2003年,共转化了2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300万元: 而2004年转化项目3项,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9项,年收 入达477万元;2005年转化项目3项,与企业开展技术合 作13项,年收入达805万元。2006年,模式的推动效果更 加凸显,到目前为止已许可使用技术5次,科技开发收入 过去,我国的植酸酶一直都是依靠进口,价格高,每 公斤达180元人民币。2003年,植酸酶发酵技术成果通过 “7+1”企业联合体的成员企业之一北京挑战集团转化,作为 植酸酶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他成员企业利用其网络在全国 范围内进行应用推广。这一举措,“既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 国内市场的局面,又降低了企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乔娟 评论说,“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国内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饲料所利用“7+1”技术转移联合体成员企业把 植酸酶产品远销欧美而造成的影响力,与国际跨国集团美 国联合饲料公司就植酸酶生产技术签订了技术合作与成果 大幅度提高,从市场上获得的资金也成为运转饲料所的主 要资金来源。而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饲料企业来说,科技 创新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科技部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战略部部长高志前也对“7+1” 企业联合体表示赞赏。他说,产业发展依托于科技,科技 成果又能快速进入市场,这样的技术转移新模式,既使科 技研发与市场紧密结合,又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和转化效率: (摘自: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转让协议书,合同金额250万美元。饲料所的成果转化工 作实现了由国内向国外的跨越发展。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所长蔡辉益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 ・eL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