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含反思、说课稿)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重点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随堂讨论、分组活动等形式,发挥主动性,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8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代表作:《道德经》。 知识模块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阅读课本P38~39内容,完成第2题。 2.请你写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政治主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

A.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 B.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C.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D.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E.《论语》。

知识模块三 百家争鸣

自主阅读课本P40—42内容,完成第3—4题。 3.阅读《百家争鸣》子目,完下成列表格。

代表人学派 物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 代表作 主要思想 或名言 “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孟子》 政治国,可持续利用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兵家 孙武 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4.为什么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原因: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并且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理论为他们解决社会大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

(2)一批士人四处游学、讲学,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促使他们不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探索,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3)各国国君为了实现称霸的目的,需要不断招揽人才。 (4)孔子创办私学,使私人办学盛行,为各学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想一想: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公元前381年某天,楚国一人少年因家中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钱财,邻人把他告到国王那里去了。如果你是国王的谋士,你建议国王怎样处理?(分别从儒、墨、道、法四家的角度处理)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A )

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C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3.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B )

①因材施教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③温故而知新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

4.“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C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一主张是出自孟子的著作( B )

A.因材施教 B.轻徭薄赋 C.无为而治 D.兼爱非攻

6.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B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 C ) A.新兴地主的产生 B.频繁的争霸战争 C.社会大变革 D.井田制瓦解

8.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D ) A.庄子 B.孙武 C.墨子 D.韩非

9.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 图1体现了道家思想;图2体现了法家思想;图3体现了儒家思想。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方面都体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例说明。

依法治国(法家),构建和谐社会;资源可持续利用;用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儒家);等等。

(3)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并说出理由。 法家,法家提倡的改革和法治更适合当时的乱世局面。 (4)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

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和齐物论,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第8课 百家争鸣 说课稿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学法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故需要教师正面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

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阅读后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 2.再次快速阅览教材,思考:老子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材料研读,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4.再次回顾教材,找一找,孔子教育上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5.演一演,出示对话,请学生演一演历史短剧,更能直观理解孔子的思想。 百家争鸣 学习要求:

1.分小组讨论。

2.根据表格共同进行归纳总结。 3.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 材料研读,师引导解决问题。

问题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三、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请同学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教材的课后活动 板书设计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道家创始人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创始人 三、百家争鸣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反思

第一,本次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目标,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第二,教学中的学生自学、设计孔子名片等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表现积极。既突破了重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三,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上,感觉还是不理想。本想着通过教师的引导化难为易,但是学生在归纳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贯穿起来。

因此自己也困惑:是难点的确定有问题吗?以前我曾考虑将“百家争鸣的影响”作为难点处理,但一想到百家争鸣不仅对当时社会影响很大,至今百家争鸣的思想仍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要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有些吃力了。所以在教学中,我淡化了“百家争鸣的影响”的教学。

第四,本次教学活动中在鼓励学生质疑方面,学生的学法指导上做得不完全到位。

通过教学活动,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更认识到了“学海无涯,教海无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