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综合测试题

来源:小奈知识网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下列算式中,运用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的是( )。 A、64101 B、125668 C、35252

2. 一辆汽车一次运大米6吨,增加同样的汽车4辆,运吨大米要运( )次。 A、3 B、4 C、15

3. 小方3分钟跳绳453下,小明2分钟跳286下,(度快。 A、小方 B、小明 C、无法确法

4.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 A、99+123=10023 B、20190=20190+1 C、75+34+66=75+100

5. 大于0.2而小于0.5的小数有( )。 A、1个

第1页/共3页

90 )的速B、2个 C、无数个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 小数都比整数小。( ) 2. 4(255)=254+54( )

3. 20.02中的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 )

4. 在一个只有乘除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 ) 5. 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三、填空题

1. 3.502读作( ),零点零三六写作( )。 2.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 )。

3.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 )位;0.6里面有()个0.1;0.78里面有( )个0.01。

4. 30与23的和乘46,积是( ),列式为( )。

5. 一个小数,由3个1和5个1/100组成,这个数是( )。 6. 一个数同0相乘,积是( ),一个数加上( ),还得原数。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

第2页/共3页

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7. 根据运算定律在填数。

125(8_____)=(125_____)13 8. 在○里填上、或=。

第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