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未煮过的汤圆沉在水底,煮熟后漂浮在水面上,则此时汤圆( ) A.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 B.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小 C.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 D.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排开水的体积比未煮过的大

2、某高校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在海面下作业,若它一直下潜,在此过程中( )

A.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所受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所受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所受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3、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哪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

A. B. C. D.

4、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5、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受到的重力接近于( ) A.5N B.50N C.500N D.5000 N

6、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1 / 9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7、若先在地球上,后在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称量同一个物体,则会发现( )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变大 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变大

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测力计不变 D.天平示数不变 ,弹簧测力计变小

8、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高度、质量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小军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线偏左.此时他应该( ) A.将游码向右移动,至横梁再次平衡

B.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C.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至横梁再次平衡 D.将右盘砝码再减少一些

1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1、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

2 / 9

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m,分度值1m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13、某实习护士用两支体温计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读数都是38.5℃,因病人多,护士一时粗心,忘记将该体温计甩一甩,紧接着用酒精擦拭后便直接用于测量另外两人的体温,如果后两位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5℃和39.5℃,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为( ) A.36.5℃、39.5℃ C.都是39.5℃

14、图中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

B.都是38.5℃ D.38.5℃、39.5℃

A. B. C. D.

15、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

3 / 9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____镜进行矫正.

2、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__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3、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________,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________的力,这就是________.

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 5、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____cm3,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1)光源S的位置;(2)ab的入射光线;(3)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4 / 9

2、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 ______ 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 ______ 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填“厚”或者”薄”),直至得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 ______ ,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 ______ (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

5 / 9

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图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或浸没后的深度是否有关,选择其一简述实验方法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金属块的装置示意图,每个滑轮重为 100N, 均匀实心金属块的密度为 8×10 3kg/m3,金属块的质量为 80kg.绳重和摩擦、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金属块的阻力均忽略不计, 金属块一直匀速上升.(水的密度 ρ 水=1.0×10 3kg/m3,g 取 10N/kg)

(1) 在金属块还未露出水面时,求此时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2) 在金属块未露出水面时,求人的拉力 F;

(3) 金属块在水中匀速上升 2m,且金属块未露出水面时,求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乙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

6 / 9

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物块A受到的浮力; (2)物块A的密度;

(3)往容器缓慢加水,至物块A刚好浸没水中,立即停止加水,弹簧伸长了3cm,此时弹簧对木块A的作用力F.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D 2、C 3、D 4、A 5、C 6、A 7、D 8、B 9、A 10、D 11、D 12、A 13、D 14、D 15、A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照相机 倒立 凹透 2、升华 凝华 霜

3、重力 地球 吸引 万有引力 4、浮力 竖直向上 5、250 0.8×103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8 / 9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凸透 物 厚 6—12mm 同一竖直直线上 倒立 上 2、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D、 E 2.4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块橡皮泥的物重G,然后将橡皮泥捏成两种不同的形状,先后浸没于同一杯水中,测出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若示数相同,则与形状无关,若示数不同,则与形状有关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100N;(2)400N;(3)1600J. 2、(1)4N;(2)0.4×103kg/m3;(3)6N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