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 上海开始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但被选举为要职,大会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大会从分析国情出发,制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大会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大会还决定中共加入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分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规定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四个阶级联盟的政党。党的三大对推进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批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枪杆了里出政权”的思想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和组织上的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
中的实际领导地位;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问题;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陕北瓦窑堡举行。会议分析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由日本侵华引起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春在延安举行。《论联合政府》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毛泽东思想用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大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党的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全会提出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要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城市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强调革命胜利后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全会为建设新中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重要准备。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
社会生产力;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一次成功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在北京举行。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全会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转折;开始形成党在新时期基本路线的思想;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党的十二大对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在北京举行。大会提出并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及其意义。⑴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途中发表重要谈话。⑵内容①、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步,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⑤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⑶意义。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次大会上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会在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政治、经济、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中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2002年在北京举行。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形成第四代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