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发生率及评估

来源:小奈知识网
李特等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发生率及评估第1 1期 一类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本文初步研究证实,术后 (1):94-6. 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血清和房水中炎症因子IL一1B、IL一 8于春红,高洁,王彬,等.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17、MMP.2和TNF一0【均高表达。 后低视力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3-4. 9任燕伶,张卫,李志松,等.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白内 障手术患者的镇静效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1):31-3. 4参考文献 10沈洁,吴冬梅,魏秀凤,等.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感染预防 1吴智文,胡丽兴,周j罢,等.不同模式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 的护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t3):3068-9. 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 1l王亚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观察[J]. 13(3):136-40. 河北医学,2012;18(9):1214-6. 2王洁.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12金莉,高建萍,刘玉红.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分析 [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4):244_7. 及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37-8. 3何平,王震,邬启林.针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 13颜少彪,刘忠鑫.曲安奈德对白内障术后前葡萄膜炎患者的疗效 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5;13(21):424. 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32-3. 4李勇,岳章显,徐海龙,等.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对老 14耿韶辉,刘俊茹,苏宪,等.焦虑对糖尿病患者青光眼白内障联 年白内障疗效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4):673-6. 合手术后炎症反应及眼压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3): 5陈波.不同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对老年白内障术后敏感度的影响 84_7.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692-3. 15丁艳红,殷志武.非甾体抗炎药滴眼剂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6王磊,朱炎华,胡伟华.两种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疗效与并发 炎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5):89-90. 症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210-2. [2017-02-09修回] 7王刚,胡蓉.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 (编辑曹梦园) 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4;25 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发生率及评估 李 特 李 杰 杨 鸥 孔俭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干部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 目的对住院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探索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医学中的应用及意义。分析护士单独评估及多学 科医师团队参与评估的差别。方法由医护人员共同合作对221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CGA评估,其中有效评估210例,系统调查 这类人群中老年综合征的患病率。按住院患者年龄分为:A组(65~74岁组)、B组(75~84岁组)、C组(t>85岁组)三组,统计各年 龄组老年综合征数量及比率。结果多学科医师团队进行CGA评估后发现,参与本评估患者中老年综合征发生率最高的几项分 别为是衰弱、跌倒、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多重用药及营养不良。单独护士评估在虚弱、痴呆及营养不良等项目上较医护多学科合作 评测所得结果有较大差别,对于跌倒、多重用药、疼痛、压力性溃疡等问题两者评测间差别并不明显。结论多数住院的老年患者 常同时存在多种常见老年综合征,多种老年综合征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医护合作的多学科团队参与CGA评估工作可提高评估 的准确性及预测各种老年综合征的发生率,为患者制定整体合理化护理及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关键词]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医学;老年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2018)11-2683414;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U.050 老年综合征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老年患 价值。 者死亡率¨],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包括视力听力障碍、 跌倒、失禁、抑郁、谵妄、营养不良、睡眠障碍、虚弱、失 1对象和方法 能、多重用药、肌少症 等。2005年美国老年学协 1.1对象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吉林大 会提议,应将老年综合征的研究作为老年医学的重点 学第一医院老年干部科住院患者共221人。性别不 工作 。目前国际上老龄化较重的国家已把CGA作 限,年龄I>65岁。临终患者、植物人状态患者和生活 为诊疗常规。近两年笔者及团队在不断的学习和经验 全部自理者不在此次老年综合评估范围内。排除不接 总结后开始试行和开展CGA工作。初期对91例住院 受评估者。去掉无效评估病例。 患者进行CGA评估,评估结果发现老年住院患者中衰 1.2方法CGA评估:由本科经过培训的护士、医生 弱、痴呆、跌倒、营养不良、多重用药发生比率较高 】。 具体执行。患者自评部分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及家属 本文分析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发生率及CGA应用 填写自答问卷,内容包括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居住 情况、日常功能状态、情绪问题、视力情况、听力情况、 通信作者:孑L俭(1961.),男,教授,主要从事老年病学临床研究。 睡眠状况、尿便情况、疼痛评分等,填写常规用药清单。 第一作者:李特(1985-),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学研究。 评估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护人员共同进行。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6月第38卷 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状况、谵妄量表 (CAM)、简化认知功能检查(MMSE)、画钟试验 (CDT)、老年抑郁量表(GDS-5)、日常生活量表 (ADL)、日常工具使用量表(IADL)、6 m行走速度 例(23.3%)。基础疾病情况:患者中排名前5的基础 疾病分别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1.4%)、高 血压病(63.3%)、脑卒中(57.1%)、感染(32.4%)、糖 (WS)、握力测试(HGS)、简化营养评价量表(MNA— SE)、跌倒量表(SRA)、多重用药量表、多重疾病量表、 虚弱量表(CHS)、压力性溃疡及皮损量表(BS)、疼痛 自画评估(VAS)。具体评判标准及量表评定均按照各 量表的国际评判标准进行打分及评判 。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 尿病(23.3%)。其中共存慢病≥2个的患者占 92.3%(194/210),共存慢病≥3个的患者占71.9% (151/210)。 2.2各种老年综合征护士评测与多学老年医师团队 评测结果见表1。 2.3各年龄组老年综合征发生率见表2。 表1各种老年综合征在护士评测及 多学科医师团队评测间的差异 析,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表示,采用 检验中的Fish. el-检验进行三组间比较,如果P<0.05进行两组间发 生率的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资料人组221例,完成评测210例,其中 男150例,女60例,年龄69~100岁,平均87.4岁。 评估完成时间在住院第4—7天,平均5 d。按年龄段 分为A组(65—74岁组),13例,B组(75~84岁组), 78例,C组(I>85岁组),119例。 本次受调查患者所患疾病中发病率前五位的疾病 分别为:冠心病171例(81.4%)、高血压133例 (63.3%)、脑卒中120例(57.1%)、感染68例 (32.4%),其中尿路感染27例(12.9%)、糖尿病49 表2各年龄组老年综合征发生率(,l(%)] 3讨论 当今社会老年综合征已成为老年医学热门研究领 域。已有研究证实,老年综合征可作为住院老年患者 临床不良结局的预测因素 ’m J。因此做好老年评估工 作对老年患者的医疗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美国等西 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提升护理质量,有效进行 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近两年本团队积极开展老年评 估工作,由护士及多学科医师团队共同进行评测,但总 结评估结果发现医护间对同一患者评测结果有所差 异。目前护士单独评测在评估虚弱、痴呆及营养不良 等项目上较多学科医师团队评测还有较大差距,漏评 方发达国家已于三十多年前开始开展此项目,在亚洲, 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l,挖 较早开展老年医学及老年 评估工作,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老年评估工 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家对老年医学评估的认识和关 注度不足,因此国内老年医学的发展缓慢。 的主要原因是对其评估标准掌握不准,应对护士多加 培训,使其更加准确掌握评估标准,希望能在以后的评 估工作中改进以提高评估的准确率。对于跌倒、多重 用药、疼痛、压力性溃疡等问题医护评测间差别并不明 显。综合此次评估可以发现,医护共同评估较比护士 单独评估准确率更高。老年科患者年龄普遍偏高,参 与评估的患者中65—75岁年龄段患者数量较少,且这 类患者入院时多存在多系统疾病,病情较重,因此此次 评估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这部分患者老年综合征的真实 老干部科患者年龄普遍偏高,85岁以上“老老年” 患者所占比例更高,这些患者常同时合并多种老年综 合征。规范化进行CGA评估可以随时监测老年患者 疾病的临床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年患者的功能状 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时评估干预效 李特等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发生率及评估第11期 发病率,待日后老年评估工作系统开展后可完善这部 分患者的评估工作。 此次评估发现,住院患者发病率较高的老年综合 征主要包括:虚弱、营养不良、疼痛、多重用药、抑郁、痴 呆、多重疾病、跌倒等,老年综合征的发病率随患者年 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发生率最高为虚弱,比例高达 61%。衰弱是老年综合征的核心,但发生机制尚不明 确,多数研究认为是由多因素导致,其中慢性炎症引起 的炎性衰老在衰弱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高龄、跌倒、疼 痛、营养不良、肌少症、多病共存、多药共用、活动功能 下降、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等均与衰弱相关。彼此相 互促进,最终促成了失能、住院、死亡的发生。因此及 时发现老年人衰弱状态,尽早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跌 倒、失能、入院等风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此次评估中跌倒的发生比率为60%,医护评测 间差异并不显著。已有研究显示,老年患者中近65% 的意外死亡是由跌倒所致,且研究证实跌倒是老年人 死亡的第五位原因及引起失能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 进行跌倒的风险评估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结合本次 调查结果分析视力障碍和行动步态异常是导致跌倒的 主要原因,此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认知功能损 伤)、药物因素(使用降压药或抗精神抑郁类药物)、环 境因素(如路面不平整或湿滑、光线不足、床具高度偏 高)等均是跌倒常见的诱因,积极去除这些因素可有 效减少跌倒的发生率。 老年科住院患者年龄普遍偏高,共存慢病比例高 达92.3%,因此多重用药问题尤为突出。药物本身存 在副作用,药物叠加使用可能加重不良反应,特别是抗 癫痫药和催眠、镇静药物的应用显著增加患者谵 妄¨引、便秘、跌倒、排尿困难等疾病的发生率,是引起 老年人医源性入院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患者同时存 在多系统疾病,而目前专科治疗重点仍放在以疾病为 导向的方法上,对老年患者健康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和重叠性¨ 关注较少。而这种治疗模式的最大弊端 是只注重单一系统疾病的治疗而缺乏全局观念,因此 会出现治疗的不连续性。结合老年科患者情况可以发 现有些患者多病共存,虽存在多重用药,但很难减少, 只能注意监测药物副作用。但有些患者中成药应用较 多,且作用机制及副作用不明确,对这类药物应予以 减少。 此外,老年患者感染比例明显偏高,这与老年患者 抵抗力低及虚弱发生率高有关,其中突出表现为呼吸 道感染及尿路感染。尿路感染问题尤为突出,在所有 因感染人院患者中比例占40%。男性患者出现尿路 感染主因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前列腺增 生常引起膀胱残余尿量增加或尿潴留,泌尿生殖系统 肿瘤引起机械性尿路梗阻,导致尿流不畅或尿潴留;老 年女性因解剖生理特点及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 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变。此外老年患者接 受各种侵袭性操作也是导致老年尿路感染的主要原 因。除此之外,患有心衰及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通常 饮水较少,也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又一因素。尿失禁并 不是衰老的正常表现,如果能在老年照护中积极评估 并加上有效的康复训练,尿失禁可以缓解或好转。 在此次评估中发现,老年患者抑郁症比率较高,但 该问题并未受到相应重视,目前我国的医疗仍是重视 躯体疾病,忽略心理障碍。然而脑动脉硬化、脑卒中、 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血管系统疾病、疼痛以及使用一些 药物都可诱发老年抑郁症。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生活 质量下降,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因此发生抑郁症的概率 更大,在老年照护中应尤其重视早期评估和干预。目 前老年抑郁患者的治疗相对复杂,临床医生常要面临 医疗、社会、环境等综合问题,这些问题常会阻碍治疗 进展。未来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应综合考虑多重因 素,尤其要关注80岁以上的“老老人”¨ 。 此次评估发现,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另一个重 要问题是疼痛。导致老年患者疼痛的常见疾病有骨关 节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软组织痛、冠心病等。对于 可逆性因素应给予积极治疗,对于癌痛患者应合理应 用I匕痛药物。 4参考文献 1 Besdine R,Bouh C,Brangman S,et a1.Caring for older Americans:the future of geriatric medicine[J].J Am Geriat Soc,2005;53(6):245-56. 2刘祚燕,胡秀英,吴琳娜,等.老年综合征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4):614. 3 Inouye SK,Studenski S,Tinetfi ME,et a1.Geriatirc syndromes: clinica1.research.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a core geriatirc concept[J]. J Am Geria Soc,2007;55(5):780-9l_ 4宋岳涛,张进平.老年综合征.见:陈峥.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 [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4-18. 5 Kasan SH.Geriatirc syndromes in practice:deliirum is not the only thing (J].Geriat Nurs,2010;31(4):299—304. 6 Wang SY,Shamliyan TA,Talley KMC,et a1.Not just speciifc diseases: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association of geriatric syndromes with hospitali— zation or nursing home admission[J].Arch Gerontol Geriat,2013;57 (1):16-26. 7 Kane RL,Shamliyan T,Talley K,et a1.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riatric syndromes and survival[J].J Am Geriat Soc,2012;60(5):896-904. 8李杰,程秀丽,孑L俭,等.住院患者老年综合征发生率及评估分 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3):266-8. 9 Skalska A,Wizner B,Piotrawicz K,et a1.The prevalence offlals and their relation to visual and hearing impairments among a nation·—wide cohort of older Poles[J].Exp Gerontol,2013;48(2):140-6. 10 Chandra A,Crane SJ,Tung EE,et a1.Patient—reported geriatirc symp- toms as risk factors for hospitlaization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J].Aging Dis,2015;6(3):188005. 11 Liang CK,Chu CL,Chen LK,et a1.Interrelationship of postoperative de— lirium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functional status in older patients undergoing orthopaedic surgery:a prospective coho ̄ study[J].PLoS One,2014;9(11):el1039.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6月第38卷 12 Chen PJ,Lin MH,Chen LK et a1.Predicting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of older men living in the veterans home by handgrip strength and wakling Soc,2015;63(1):142-50. 15 Witlox J,Eurelings LSM,de Jonghe JFM,et a1.Deliium irn elderly pa— tients and the risk of postdiseharge mortality,institutionalization,and de- speed:a 3-year,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aiwan[J].】Am Med Dir Assoc,2012;13(6):517-21. mentia:a meta-analysis[J].JAMA,2010;304(4):443-51. 16 Lackamp J,Schlachet R,Sajatovic M.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13 Chen X,Mao G,Leng SX.Frailty syndrome:an overview[J].Clin Interv gging,2014;9:43341.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older adults[J].Psychiatr Danub,2016;28 (Suppl-1):95·8. 14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Expert Panel on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Older Adults American Geriatics Societry Abstracted Clinical Practice [2018-03-29修回] Guideline for Postoperative Deliirum in Older Aduhs[J].J Am Gefiatr (编辑郭 菁) 老年湿热证与寒湿证膝关节炎患者血清MMP一3、TIMP.1、TNF—OL及 IL一1p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谭永振[摘梁文 陈一凡林秀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广东 广州510260) 要] 目的探讨老年湿热证与寒湿证膝关节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3、MMP抑制剂(TIMP)一1、肿瘤坏死因 选择老年膝关节炎患者7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证组(37例) 子(TNF)一 及白细胞介素(IL)-1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和寒湿证组(33例),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3O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各组血清MMP. 3、TIMP一1、TNF-0l及IL一1p水平,分析不同软骨损伤程度膝关节炎患者血清MMP一3、TIMP一1、TNF一 及IL一1p水平的差异。结果膝 关节炎组血清MMP一3、TIMP一1、TNF- 及IL-1 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炎患者随着软骨损伤程度加重,血清MMP一3、 TIMP一1、TNF- 及IL—l8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5);湿热证组血清MMP一3、TIMP一1水平显著高于寒湿证组(P<0.05);湿热证组 血清TNF— 、IL一1p水平与寒湿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炎患者血清MMP一3、TIMP一1、TNF—ol及 IL一1B呈高水平表达,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判断其软骨损伤程度,其中MMP-3和TIMP一1可鉴别湿热证与寒湿证膝关节炎。 [关键词] 湿热证膝关节炎;寒湿证膝关节炎;MMP-3;TIMP一1;TNF一0/.;IL一1B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8)11-2686-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11.051 膝关节炎是一种由膝关节软骨变性或(和)骨质 型为湿热证或寒湿证 :湿热证标准:游走性关节疼 痛,涉及一个活动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烧热红肿,痛不 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皮下结节或红斑,舌质红,舌苔 黄且腻,脉滑数活活浮数;寒湿证标准:关节及肌肉疼 痛酸楚,关节屈伸不利,可涉及多个关节,遇寒则痛盛, 得热则痛缓,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3)采 血前1d内未使用过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系统性 红斑狼疮、硬皮病及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者;(2)伴严重肝、肾、心、脑、肺及骨髓等重要器官功 能障碍者;(3)有精神疾病史及心理障碍者。70例患 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证组(37例)和寒湿证 组(33例)。湿热证组:男11例,女26例;年龄60—84 增生所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疾病,老年人为易发群 体…。目前,对膝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 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鉴别不同类型的膝关节炎 敏感性差 J。中医学将膝关节炎归属于“痹证”范畴, 湿热痹证与寒湿痹证是痹证的两种基本类型 。研 究表明 ],膝关节炎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本研究旨 在探讨老年湿热证与寒湿证膝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基质 金属蛋白酶(MMP)-3、MMP抑制剂(TIMP)一1、肿瘤坏 死因子(TNF)一0【及白细胞介素(IL)-1B的表达及意 义,为老年膝关节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广 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老年膝关节炎患者70 例。纳入标准:(1)符合膝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 即有反复劳损或创伤史、膝关节疼痛和僵硬、活动时疼 痛加重、膝关节活动时可扪及摩擦音、x线片检查提示 髌骨及胫骨平台关节缘呈唇样增生。(2)中医辨证分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No.20131263)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预防感染科 岁,平均(67.47±4.78)岁;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 评分系统 71(DAS28)评分2—8分,平均(5.62± 第一作者:谭永振(1980一),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关节病及湿 热证临床研究。 1.07)分;关节镜下软骨损伤程度分级:I级4例,Ⅱ 级7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体质指数(BMI)19— 26 kg/m ,平均(23.62±1.42)kg/m 。寒湿证组:男9 例,女24例;年龄60—86岁,平均(68.O5±4.66)岁; DAS28评分2~8分,平均(5.58±1.13)分;软骨损伤 程度分级:I级3例,Ⅱ级6例,Ⅲ级10例,Ⅳ级14 例;BMI 18~26 kg/m ,平均(23.58±1.46)ks/in 。另 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男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