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基于行动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36卷,2019年12月            (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Vol.36,Dec.2019

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基于行动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顾 文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上海200237)

  摘 要: 为了培育与提升小学生提问能力,需要通过行动学习法进行教学研讨,明确问题及原因,进而从课堂教学、课后研修以及教学管理三个层面提出并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层面通过“以问定教,优问促学”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深入探究;课后研修层面,建立学习小组定期集中研讨,强调学生优先,难点优先;教学管理层面,改变工具支架,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 小学生;提问能力;行动学习;策略

  小学教育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以“教师教”为主导,教师以“先知”的角色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表达自己思想和发表独立观点的勇气,做所谓的乖学生。长此以往,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或许会掌握得较为扎实,但是却慢慢地丧失了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事实上,小学生提问的过程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表达问题的过程,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应贯穿小学教学的全过程。

2017年,我们开展了“小学生提问能力培育与提升”的项目研究。为了使项目获得切实有效的结

果,真正提升小学生的提问能力,项目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行动学习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学习法的内涵

行动学习法(ActionLearning)又称“做中学”,就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即通过让受训者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发展他们的领导能力,从而协助组织对变化做出更有效的应对,是计划、实施、总结、反思进而制订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循环学习过程。

1971年,英国管理学家雷吉·雷文斯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一书中正式提出这一方法,并对其进行

详尽的论述。雷文斯利用方程“L=P+Q”来解释行动学习法的一般形式,其中L(Learning)表示学习的收获,P(ProgrammeKnowledge)表示常规知识,Q(QuestionInsight)表示质疑的洞察力。他认为在行动学习中知识的获得不仅依靠常规知识的再生,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行动中通过质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实现经验的改造。同时,他强调在行动学习中团队合作、创新思想的重要性。[1]

随着人们的不断应用与实践,行动学习法的内涵也变得更加充实与具体,被赋予新的定义:“AL=P+Q+R+I”,“行动学习=结构化的知识+洞见性问题+深刻反思+执行应用”。其中,结构化的知识(P—

ProgrammedKnowledge)是指已经“成形”的思路和方法,属于专业知识范畴,是整个行动学习开展的基          

作者简介:顾 文,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161

第36卷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          2019年12月

础;洞见性问题(Q—QuestioningInsights)指通过洞见性问题,对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进行质疑;深刻反思(R—CriticalReflection)是指在质疑基础上,对自我心智模式进行反思,以促进行为的改变;执行应用(I—Implementation)是指在质疑、反思形成新的认知后,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完善、提升和应用。

在行动学习特定的组织模式下,首先引导师对情景进行描述,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背景资料和

涉及的政策、原则进行解释说明,使参与学习的成员获取必要的信息;然后学习小组根据获取的有关信息和已学过的专业知识、经验,对现状、问题进行梳理并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集体讨论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制订最终行动方案并实施。

二、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现状及原因

针对“小学生提问能力培育与提升”项目,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运用行动学习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流程,明确了目前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

1􀆰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现状

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是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被视为小学生创新的基础。提问

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的整体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2]两年来,教师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在各种场合提问,并给予积极回应,学生的提问意愿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学生的提问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

经过教师的充分讨论,“学生提问能力不足”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当下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通过“摆症状”,列举了目前教学中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一些具体表现:一是学生在课前提出的问题陷入一个套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问题;二是在课中提出的问题较少,即便有,也质量欠佳,层次较浅;三是课后一般以无问题结尾。基于此,小组成员提出了行动学习应解决几个问题:教师不能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依然有部分学生提问意愿较低;学生提问能力与水平普遍较低;尚未形成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2􀆰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原因

在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三大主体: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其中教师作为主导者,

发挥的作用最大,具体又体现为课堂教学和课后研究两个阶段,学生是培养的对象,教学管理人员是监督与服务者。因此,项目组运用鱼骨刺图法,将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成四大类(见图1)。

图1 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原因归类

162

顾 文: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1)教师认识不到位

教师对提高小学生提问能力的认识普遍不足,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认识肤浅,认为学生的提问对教学有一定影响,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二是心理拒绝,认为学生提问与课堂教学没有关联性,未将学生提问转变成深入学习的起点;三是操作不足,教师备课环节缺少充分准备,对课堂提问应对不足。

在小学生课后提问能力研究方面,由于教师思想上普遍不够重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不到位,教师主动学习意愿不足,缺少文献研究,对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不够;二是方法论薄弱,缺少相关技巧的培训和学习,没有掌握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三是实践力不深入,对于教学中应用的一些零星方法,教师没有进行整合以形成策略。

(2)学生存在思维惯性且缺乏策略

首先,惯性思维导致学生思维角度有局限,力度不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主动思考和提问的能力越来越弱。

其次,学生普遍缺少提问的方法和策略。由于认知能力较低、知识储备不足等影响,学生所提问题往往比较肤浅或宽泛,停留在常见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上,缺少更深入、有质量、有水平的提问。

第三,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评价。由于教师本身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因此也很难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提问;同时教师的评价往往含糊不清,未能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

第四,学生思考时间不足。学生一般是想到什么就会脱口而出,很少在提问之前先思考这个问题自己是否可以解决,导致问题普遍停留在表面。另外,学生课前不预习或预习不充分也会导致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好问题。

(3)教学管理没有提供有效支持

首先,无利用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教学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把管理重心放在教师的教学,认为学生提问并非真正的教学资源,或无法将学生的问题有效转化为教学资源。

其次,无梳理阶段成果的习惯。学生的提问可能分散、无序,质量参差不齐,但并非毫无价值。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缺少系统化整理的习惯,无法为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提供实践依据。

三、小学生提问能力培育与提升的策略

通过行动学习,教师认识到未来社会需要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提问能力,项目组从课堂教学、课后研修以及教学管理层面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1􀆰课堂教学“以问定教,优问促学”

(1)教师要捕捉问题信息,及时做出精准预判与回应

课堂上的瞬间提问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萌发的内心需求的表现,是学生探索新知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捕捉问题信息,精准判断问题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关联,并做出回应,为学生搭建一个思考问题的支架,引发学生深入探究。教师就可以用“慢慢往下学,你们就会有新发现”回应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持续关注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2)教师要善于追问,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深入探究

问题可以成为一条学习链。让教学在“释疑—发现—提炼、归纳—诱发”的渐进过程中,深入浅出地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突破教学重点的同时,自觉地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与能力。

(3)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现象,准确清晰地表达与阐述

问题是发现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

163

第36卷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          2019年12月

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

2􀆰定期集中课后研修,强调学生优先,难点优先

首先,改变学习方式。一是变分散阅读为集中阅读。之前都是教师推荐阅读书目,是否真的阅读全

靠自觉,改变为分成阅读小组,选择其中的部分章节谈学习体会和自己的实践感悟。二是变自由阅读为定期学习。每位教师轮流发布推荐文章,这些文章都要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有关,推荐人需要写出推荐意见。

其次,改变研修方式。一是变整体研究为难点研究。原来的大组研修就是整体性地对学生提问能力进行研究,接下来要明确本学期研究突破点,聚焦关键点展开研讨,形成一定的解决策略,从而从微观层面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的质量。二是变“教师主导”为“学生参与”。之前的教师教研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较多研究怎么教,而较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生的难点疑点是什么”等。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研的内容之一,有些问题可能教师没有想到过,有些问题可能教师都不清楚答案,对于这些问题,可以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一起来学习、讨论。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之后,还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归纳提炼出一些规律,分析小学生提问能力不足的深层原因,进而推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3]下面是一位项目组教师在《叙利亚的卖水人》教学后进行的反思。

师:看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叙利亚怎么会有卖水人?师:谁能解答他这个问题?

生2:因为叙利亚那里很热,也不是很容易买得到水。

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那里是很热的,会有人出来卖水。其实生1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自己就可以解答了。还有什么问题?

生3:叙利亚的卖水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师:其实他的特别之处也就是他的特点。生4:我想知道叙利亚的具体位置。

师:其实你是可以在课前预习的时候,通过查找资料来解决的。生5:叙利亚的卖水人卖的是什么水?

师:课文里有没有答案,谁来告诉他?可以打开课本看看。生:……

师:这个问题你看一遍课文就能解决的,还有没有什么问题?生6:我想知道她(作者尤今)为什么要去写叙利亚的卖水人?生7:他们是怎么卖水的?

师:也就是他们售卖的方式是怎样的。

如情境中所现,数位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但这些问题之间的思维层级并不一样。例如生1提出的问题在自读文章以后是可以弄明白的。生4提出的问题虽然的确是大家所不清楚的,但与这篇文章的中心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应在点评中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即能自行解决的问题不特意提出来;在课后可以使用工具解决的问题,可以自行尝试解决。另外,针对课堂提问时间不足的情况,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由同伴一起辨析哪些是真问题、优质问题,并将其保留下来,教师则可从提问策略方面加以总结。

3􀆰改变工具支架,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改变工具支架。一是变“观察工具”为“引导工具”。之前的课堂观察表可以记录下课堂中学

生提问的人员分布、提问的频次、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回应等,这一记录虽具有真实性,但缺少指导性,也就是教师依然不是很清楚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为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可通过设164

顾 文: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计“教学评价表”来引导教师进行课堂变革,因为评价就是一种导向。二是变“无意行为”为“有意为之”。之前的学生提问大多具有偶然性和自发性,为了让这种行为逐步转化为主动的、有意识的学习行为,学校将通过“问题存折”的设计与使用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例如,通过问题的积累让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通过组织全班一起来判断哪些问题更有价值,让学生明白怎样的问题是好问题,也可以了解其他同伴怎么会想到这些问题的。三是变“应急回答”为“认真思考”。我们发现,缺少“沉默”时间是学生提不出高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认真思考,没有充足的时间,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层次较浅。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学习单”,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思考以后再提出问题。

其次是制订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配合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定期学习,管理部门必须制订每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进度计划,并督促教师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期末,对教师的学习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方案和要求。针对不同学科,教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学生提问能力不足与提高”的教学研讨活动,及时获取一线教师的反馈,形成可推广的经验。

四、结语

提问不仅是师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小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提问的环境,培养学生勇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精神。行动学习为小学生提问能力培育与提升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案和实施路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提问,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法,还要精心备课,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141.[2] 何红霞.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7.[3] 石月红.课堂中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5,(10):57.

TheCultivationandImprovementofPupils’QuestioningAbility

—Basedon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ActionLearning

GUWen

(PrimarySchoolAffiliatedto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237)

actionlearningmethodtoclarifytheproblemsandtheircauses,andproposeandimplementspecificteachingstrategiesfromthreelevels:classroomteaching,after-schoolresearchandteachingmanagement.Inclassroomteaching,pupilsareinstructedtofocusonquestionsandfurthertheirstudybasedontheruleof“askingdeterminesteaching,andgoodquestioningpromoteslearning”.ationsystemneedstobeconstructed.

Fromtheafter-schoolresearch,learninggroupsshouldbeformedforregularseminars,whichfocusonprioritizingstudentneedsandtheirlearningdifficulties.Fromteachingmanagement,thesupportingtoolsrequireschangingandadiversifiedteachingevalu⁃

Keywords:pupils,questioningability,actionlearning,strategy

Abstract:Inordertocultivateandimprovepupils’questioningability,itisnecessarytoconductteachingresearchthrough

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