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来源:小奈知识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观念

作者:习占民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3年第02期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更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及日常学校管理的全方位变革。 一、重新定位的教学观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因此,新课程改革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确立自己的教学观。一是努力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教师的教学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四是及时反馈,师生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五是教师要激励学生,努力完成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六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自由地思考,给他们想象思考的空间和自由。七是帮助学生去发现学会知识对个人成长、进步的重大意义。八是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不给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九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十是师生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平等共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 二、挑战教师的素质观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要求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教师应成为多面手,会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勇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自我,超越教材,超越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提升。 1.超越教材。不仅应在量上扩展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内容进一步地延伸、修改、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策源地,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素养。

2.超越课堂。教师不仅要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赋予知识以生命,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里,生命的成长中。

3.超越教师。就是教师的自我超越,使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全书,并打造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对话的平台。 三、促进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人,他们掌握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就以我所教的政治课来说,当我说到天文的时候他们知道UFO,当我说到中国军事的时候他们知道中国已经有了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当我说到庆阳历史的时候他们竟然也知道古时候的庆阳称为“豳”……这都使我非常的惊讶。所以,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是天才,都有可能创造奇迹。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脉搏、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等,做到有的放矢。要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内化和主动发展。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新型良好的伦理和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关系。 1.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教师应当承认作为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和幸福感。

2.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由于学生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又认识不到自身所拥有的权利,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加强教育制度伦理建设,明确师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是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不断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创造纯洁的教育环境。

4.教师要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和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充分相信和帮助他们。只有教师的真情投入,才能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5.体现教学的魅力,品味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展现出情感和吸引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策略。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责任编辑 袁 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