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角对避雷
(1.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2.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济南250013)摘要:针对变
整 性
避雷
,基于流固单向耦
整 性能的 。 结果表-:风向角不变的前提下,风速对 整 性 大,结构二阶效应-显加剧;风速不变的前提下,风向角对-显,尤其以90°最为不利;设计风速d过35m/s时,建议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方法。关键词:强风;构架避雷
;流固耦合;设计方法;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U34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 - 2783(2019)10- 1090- 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 of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frame lightning rod under strong windJING Tao1, LIU Yong2, LI Tiane1, YANG Lin1 , JIAO J infeng1
(1. School $f Civil Engineering $ Taiyuan University $f Technology $ Taiyuan 030024, China &2. Shandong Electric Poxr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Institute Co. , Ltd. , Jinan 250013 $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one-way fluid solid coupling principle $ the influence of wind speed and wind angle on the overall mechani
cal performance of lightning rod structure is discuss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tant wind direc- ion$thewinOspeeOhasaninfluenceontheoveralmechanicalperformanceofthestructure$anOtheseconO-orOerefectofthe structure is obviously intensified. Under the premise of constant wind speed, the wind direction angle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 and the most unfavorable angle is 90°. When the designed wind speed exceeds 35 m/s$ the second-order elastic analysis method is recommended.Keywords: strong wind; frame lightning rod structure; fluid-structure coupling; design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构架避雷针结构作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安 能直接 的正常 (而在 作用 构极易发生大 ,甚至出现截面破坏,从而给 成巨大损失。所以针 作用下构架避雷针结构的相关研究 分必要。目前,国 学 构架避雷针结构在 作用 展了一 的理论和 研究。 )1]建立 型构架避雷针结构的ANSYS有限元模型,其进 分析,指出现 范拟 方法设计的构架避雷针结构 于不安全的,实际设建议将规范拟 方法 的 以相应的大系数$以考虑脉 构的不利影响。陈怡文囚针对某500 kV 构架避雷针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其在不同风向角作用下进行拟静力 分析,得到应力薄 和位移最大处,并提出一种加避雷针的方法。洪成等3基于计算 学,研究 昌市某建 屋顶处避雷针塔在 作用下的 应特征,分 120。风向角作用 f构的 分布和速度分布, 定高度的数,为该类建 在 作用下的分析和设计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马 ⑷针对长期收稿日期:2019-06-17的避雷针 在倾倒安全隐患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避雷针塔进行拟 分析,确定了避雷针塔的最大 部位和 最大部位。 56过ANSYS有限元 建立 的避雷针有限元模型,分 其进 分析,得到避雷针在 作用下的 点位置。相 范 类结构的设计方法。DL/T 5457—20122 建 构设计技术规程》 6. 2.6条7 :当人字柱柱顶或人字柱平面外水平固接 横 作用有横向水平 ,可不计算 弯矩的 和 弯 大的二阶弯矩,可 心 : 和偏心 构件进 算。GB 50017—20172钢结 构设 准》5. 1. 6条8 :结构 分析可采用一阶 弹性分析、二阶弹性分析或直接分析,应根据最大二 阶效应系数选用适当的结构分析方法。虽然广大学 构架避雷针进 深入的研究,但是近5 a来 构架避雷针在 作用下屡 次发生倒塌其倒塌原因为避雷针 能不足。文献[9]给 3起典型工程事故 ,显然失效工 程结构 年限与设计使用年限(50 a)相比过短,但 其原设 国家相 范或规程。由此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8374)江 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DC1900000602)第一作者:景涛(1995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结构通信作者:焦晋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钢结构疲劳$ajf_1@126. com第10期景 涛,等:强风作用下构架避雷针结构受力性能分析1091见,针对类似工程结构在强风作用下的:受力性 能研究迫在 。综上所述,针 作用下避雷针能的研究较少$大部分 针对于避雷针连接节点的相关研究。 有必要针对在 作用 构避雷针的 能进行研究。1数值方法验证以文献)0*中的构架避雷针气弹模型(图1)为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与已有 数据进 ' ,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8S
04.8 mmx0.085 8 mm8G寸 8S
11e1zieIe08.9 mmxO.128 4 mm11模型及荷载参数证工况:风速取2 m/s和5 m/s,风向角为
0i为 数尽可能相同,其风向角的定义、每避雷针底部测点位置及 均 保持一致,图2和图8分别为风向角的定义和避雷针测点布 置(避雷针气弹模型结构由5段不同 的 :成,从上至下依次定义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三 段、第四段和第 。686
S8 X寸8S 0 I寸Gss
014 mmxO.lll mm①22 mmx0.170 4min9XE日
o&oeEe
IE①32.5 mmx0.170 4min1<数值模拟方法的介绍i文选用ANSYS Workbench分析平台,利用其
中的 Fluid [10¥([=0>:) + +Ctic +七=(5=>11 两大模块 进行单向流固耦合分析,耦合计算 成,即先计算流场,再将流体作用 算 的响应,最 在流体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或运动)0*(建立缩尺构架避雷针结构模型。对于风场,采 用 算域,其计算域尺寸和三维模型如图4所1 Symmetry.....................
OX£1cn20 mmx40 mmX 1 mm支座1-|、1S面
卑面图1构架避雷针结构及气弹模型示意图)0*EInlet
® 10D |
Outlet'§1 Symmetry25D(a)二维计算域IIIIIII(b)三维模型图2风洞试验风向角定义)0*图4计算域尺寸及三维模型)0*1092中国科技论文1211第14卷( 分 模型的 ,设置 「划分方法为自动扫描的方法,网格尺寸中的相 中心设置为fine其余保持默认。Fluent计算完成后$ 输入的风速转换为点 $进而转换为点分析的模型上。1) Fluent中的求解设置模型设置中的 模型 ^-epsilon $ 片为air。 Fluent所采用的数值解算器为基于 的SIMPLE,该解算器的 方法选用试验值 模拟值准 ,从Inlet 算,最后设置迭代步为300步M,经计算 证明收敛。2) 流场边界 设置⑴*如下:① 界 ,风速v的设置,湍流强度为10%,水力直径为0. 2 m。② 界 ,风压设置为560 Pa!大气风压)湍流强度为10%,水力直径为0. 2 m。③ 对于计算域顶部和两侧,采用自 的壁面条件;对于建 和地面,采用 的壁 。1. 3结果对比将数值分 )0*进 ,分别如图5—图8所示。经计算可 在20%以内,可见模拟 较吻合, 模拟方法的准确性。5-1 S-2 S-3
S-4 S-5测点号图5风速为2 m/s时S轴各测点应变值图6风速为2 m/s时W轴各测点应变值2数值模拟2.1工程概况某
构架避雷针结构(图9)总高度为图7风速为5 m/s时S轴各测点应变值12111098is43210W-l W-2 W-3
W-4 W-5测点号图8风速为5 m/s时W轴各测点应变值40 m,基 为0. 60 kN/m2 0 构 部构架和上部避雷针结构组成,构架采用 字柱,规为①630 mmX 15 mm,高12 m;避雷针采用变截面 圆钢管,规格为①(450 mm/150 mm) X 10 mm,高 28 m;侧向 在高12 m处,采用 构,规格为!630 mmX15 mm,长16 m(构 接节点采用法 兰连接,结构的 为Q235B钢,弹性模量为206 GPa,泊松比为0. 3,屈服强度为235 MPa材料 密度为 7 850 kg/m3 o图9构架避雷针结构2.2结构建模、材料属性及边界条件构架避雷针高40 m,截面为圆环,分为3个部件 来建模,分别为构架避雷针上部的变截 、中第10期景 涛,等:强风作用下构架避雷针结构受力性能分析1093部的等截 和下部的人字 构架。各部的尺寸 工程概况,构架避雷针的有限元模型如图10所示。本次分析采用理想弹 模型,钢材弹性模量为206 GPc泊松比为0. 3$ 为235 MPc计算时需考虑结构自重$ 为7 850 kg/m30结合设 和分析目的,结构计算模型的约束边界 为:结构底端 ,侧向 「远端 (—风向避雷针模型图11风向角示意图(结构俯视图)©图10构架避雷针有限元模型2.3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图 12 的构模型呈现高柔特点,在划分 采用自分。基于本次研究目的,单元类型采用Sol- idl87、ConC174、Tcrgel70 和 Surfl54 这 4 种单元。 最小单元尺寸为5 mm,划分 构模型单元和节点数分别为640 385个和946 274个。2.4风荷载施加针对构架避雷针结构的高柔特点,本次分析主 要采用一阶分析方法和二阶分析方法。2. 4. 1 一阶分析次分 构 的取值依据《变电构架设计手册312*其计算 为0k = .z#s#z00。 (1)中:0k为 准值;.为高度z处的风振系采取线 法取值;仪取值:下部人字 为1. 2,上部避雷针为2. 0;0。取值为0. 60 kN/m2 0 2.4.2二阶分采用被验证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二阶分析,二 阶分析中 的方向采用0。、45。、90。、135。、180°这 5 种,风速采用 5、10、15、20、25、30、35、40 m/s8 种02<结果分析经ANSYS计算 构在 的位移云图(图13)和应力云图(图14),由图13可知其位移最 大处为避雷针的顶部&由图14可知其最大应力出 现在避雷针上部 部之间的拼接节点处。C: Static StructuralTotal DeformationType: Total Deformation Unit: mTime: 12019/7/2319:34厂 0.16784 Max■ 0.14919一 0.13054—0.1119一 0.093246一 0.074597一 0.055948一 0.037298£ 0.018649■ 0 Min数;#s为 型系数;冷为 高度变化系数;00为基 。为 不同分析方法 构的 ,在采用一阶分析方法时,假定风向角(即0。)不改变,风向角(结构俯视)如图11所示,主要考虑8种风速(5、10、15、20、25、30、35、40 m/s)对结构的 。考虑构自身的特点$ 采用分段逐 ,即每隔0. 5 m沿结构高度布置 ,这里为线 构上,其 布置如图12所示。点 相 数 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模型 型系数(#s)的取值均为0. 6;风压高 数(冷)根据文献)2]取值,中间值ANSYSIR15.0)
10.0020.00 m图13位移云图1094中国科技论文第14卷图14应力云图为分析不同风荷载对二阶效应的 ,分 '算分 速为5〜40 m/s时避雷针的位移及应力况,其中一阶和二阶分析在不同风速下的结果对 见表1(表1风向角为0°时一阶和二阶分析结果对比风速/
一阶分析二阶分析二阶分(m • sf 1\"最大位 最大应最大位最大应—阶分
咼移/ cm【/MPa/cm/MPa出的百分比%50. 450. 840. 470. 874. 44101. 733. 311. 893. 419. 25153. 665. 964. 477. 2722. 13205. 529. 937. 5413. 6036. 59257. 0912. 6511. 9121. 2567. 9830& 7915. 9916. 7830. 5590. 903511. 3720. 4723. 1541. 96104. 984013. 2125. 6432. 0262. 31142. 39一阶分析和二阶分析在不同风速下的侧 果如图15所示。由于避雷针总高度为40 m,由下 到上每隔0. 5 m取1个节点,故总共取80个节点, 分 应着图中的横坐标;而纵坐标为每个节点的水平位移。不同风速及风向 的避雷针二阶分析分别见表2和表3。图15可见,随着风速的 ,二阶分析要比一阶分析方法 的水平位移高 。随着风速的大,一阶分析的侧 小于二阶分析的侧( 2和表3可见,当风速一定,风向角为90°时,结构的应力和位移最大。文献)2*中明确规 定该类结构的 限值为H/100。本文中H =28 m,故该类避雷针的 不能大于28 cm。当风速为35 m/s时,二阶分 构架避雷针顶部侧向位移为23. 14 cm;当风速为40 m/s时,其位移为 32.08 cm。可知当风速大于35 m/s时,该结构的挠 会大于28 cm,这样会 个结构的正常使用,进而发生破坏。然而用一阶分析方法 的最大位移为13. 21 cm,远小于规定的限值。若设 采用一阶分析方法会使结构在设 现 ,从;响结构的可靠性,进而发生破坏。T-一阶*二阶10 20 30 40 50 60 70(b)节点号 10 m/s30 40 50 60 70 80(c)节点号 15 m/s(d)节点号 20 m/s(e)节点号 25 m/s(f)节点号 30 m/s(g)35节点号 m/s(h)节点号 40 m/s图15不同风速下的结构侧向位移表2结构在不同风速风向角下的最大位移 cm速/向/(°)(m • sf 1)0459013518050. 470. 450. 520. 380. 52101. 891. 812. 031. 492. 05154. 344. 074. 673. 204. 49207. 547. 218. 095. 708. 222511. 7711. 2712. 619. 0412. 423016. 7816. 2118. 1512. 8517. 883523. 1422. 9724. 9318 0224. 114032. 0833. 0936. 3024. 5033. 93表3结构 不同风速风向 下的最大应力MPa速/向/(°)(m • sf 1)0459013518050. 870. 750. 890. 710. 88103. 412. 953. 552. 873. 57157. 276. 628. 036. 347. 962013. 6013. 0214. 1112. 9614. 032521. 2519. 5722. 0617. 2122. 803030. 5528 1031 7723. 9031 783541. 9639. 7841. 2832. 3741. 664062. 3159. 3963. 8151. 8963. 79第10期景涛,等:强风作用下构架避雷针结构受力性能分析10953结论通过采用2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一阶弹性、二阶 弹性分析方法),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风载 作用下不同风速不同风向时的变电构架避雷针受力 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在风载作用下结构位移最大处为构架避雷针 的顶部,应力最大处为结构法兰连接处,该构架避雷 针中间法兰节点处受力较为不利,因此在设计中,需 对处于构架避雷针中部节点处进行加强设计。2) 风速不变的前提下,风向对结构整体受力性 JournalofNanchangInstituteof9echnology 2019 381): 50-55. (inChinese)[4*马崇,程明,陈韶瑜,等.风载荷下避雷针塔静态受力
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5 , 34(1): 52-54.MA Chong , CHENG Ming , CHEN Shaoyu , et al. Lightning rod tower static force analysis under the wind loads [J*. Hebei Electric Power , 2015 , 34(1): 52-54. (inChinese)[5*伍斯.基于ANSYS的避雷针杆的有限元分析[D*.武
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WUSi2Finiteelementanalysisoflightningrodneedle basedon ANSYS [D*.Wuhan: HubeiUniversityof 能影响明显,尤其以90。最为不利,这说明结构垂直 构架方向刚度小于顺构架方向刚度。3) 风向不变的前提下,风速越大,结构的应力和 位移也就越大,相应地二阶分析比一阶分析得出的 位移和应力也越大,其产生的二阶效应也就越大;当 风速小于15 m/s时,二阶与一阶分析结果基本一 致;当风速大于15 m/s时,二阶分析得到的最大位 移和最大应力是一阶分析的1. 2〜2. 4倍;当风速大 于35 m/s时,二阶分析下该类避雷针结构挠度超出 规定的限值,而一阶分析下不会超出。故当该类结 构受到大于35 m/s的强风作用时,设计时建议考虑 二阶效应。(由于印刷关系,查阅本文电子版请登录:http: 〃 uuw. paper. edu cn/journal/zgkjlw. shtml)[参考文献](References)口*王朝华,赵桂峰,刘冉.等.高压变电站构架避雷针结
构承载力分析与加固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 DOI: 10.13705/j. issn. 1671-6833. 2019. 02. 011. WANG Chaohua, ZHAO Guifeng, LIU Ran, et al. Bearing capacity and reinforcement analysis of a high voltage substation framework with lightning rods [J*. Journal2019. DOIof Zhengzhou:10.13705 University/j.issn.1671-6833.2019.02.011. (Engineering Science), (inChinese)[2*陈怡文.变电构架避雷针结构的风致动力响应分析
[D*.郑州:郑州大学,2017.CHEN Yiwen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ubstation framework with lightning rod [ D *. Zhengzhou: Zhengzhou University, 2017. (in Chinese) [3*洪成,上官之政,杨雄,等.基于CFD的避雷针塔风速
流场数值模拟)*.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38(1): 50-55.HONG Cheng , SHANGGUAN Zhizheng , YANG Xiong ,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ind speed flow field of lightening arrester tower based on CFD [J*.9echnology 2012. (inChinese)[6* 方. 基于 ANSYS 的 避雷针 构设[J*. 2011 10(4): 51-52.WU Si , WU Binfang. Design of hexagonal cone lightning rod based on ANSYS [J*. Software Guide , 2011 , 10(4): 51-52. (inChinese)[7* DL/T 5457—2012.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
[S*.DL/T 5457—2012. Technical code for the design of substationbuildingsandstructures [S*. (inChinese)
[8* 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S*.GB 50017—2017. Standard for design of steel struc- tureI[S* . (inChineIe)[9*姜岩,李毅,张玉明,等•强风低温环境下构架避雷针
设计电力勘测设计,2018(2): 75-80.JIANG Yan , LI Yi , ZHANG Yuming , et al.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lightning rod on the power transformertruss-column in the strong wind &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2018 [J*. Electrical Power Survey & Design , (2): 75-802(inChinese)[10*刘冉应分.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变电构架避雷针结构风振 [D*2 州: 州大学 20192
LIU Ran.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ubstation framework with lighting rod based on twoway fluid-solid coupling [D*. Zhengzhou: Zhengzhou University 2019. (inChinese)[11*朱红钧.热流固耦合实战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社,2014: 4.ZHU Hongjun. Practical guide for heat fluid-solid coupling [M*. Beijing: Posts and Telecom Press , 2014: 4. (inChinese)[12*中南电力设计院.变电构架设计手册[M*.武汉:湖北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1-24.Central Souther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Design manual for structural gantry of switchyard [M*. Wuhan: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 2006: 21-24. (inChines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