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研究——关于美术课程评价的探索

来源:小奈知识网
・文化教育・ 大众文艺 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研究 一关于美术课程评价的探索 陈慧祯 (南京市河西中学 210031) 摘要:基础美术课程改革将近一轮,许许多多关于课程改革的 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文章与研究在网络中出现,很大部分是工作在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 信息化的社会,给教育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关于评 一如课堂评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用言语评价往往会忽略 部分学生。课初中的学生往往比较活跃,在课堂上尽量的表现 价,课改中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但其重要性绝对不亚于教育中的任 自己,教师公正的对学生做出评定,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 何一个元素。中国美术教育的评价目前还是处于摸索阶段,远远不如 西方国家发展的那么全面具体。笔者经过一段时期的实地考察,发 现,评价的展开与教育的实施有关。评价就像一个多米诺的骨牌,环 环相连。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程评价;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中第六条这样写道: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 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 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对教学的自评为主,校长、教师、 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这段内容告诉笔者们,评价不是单方面的 行为,互惠互利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原则。中国进入9O年代以来, 全民教育的思潮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主流。课改提出的“双基”教 育,无不体现了全民教育的要求。加德纳提出学科的多元整合, 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思想。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效果 的检验,评价成了检验教育目标是否到达的最简单便利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教育的镜子。镜子的反射是否正确,要看 镜子打磨是否得当。 人的思想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动物与人的最大的区别就 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而动物是靠本能行动。评价的方式就 是人的意识的产物。量化评价可以运用到事物的任何方面,比如 体育,跳水运动员的评定标准可以用数据来计算,射箭可以用环 的数字来统计等等。随着世界的一体化,信息的流通,使国家间 的教育也开始趋于一体化,新的事物的产生意味着旧事物的灭 亡。科学的量化评价方式渐渐的开始遭到质疑,在美国出现了另 一种评价方式。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其美术教育的成果已经 走在了世界的前方。相应的,美国人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探索也是 后人借鉴的榜样。目前质性评价的观念已经被大部分地区的教师 所接受。据笔者所知,质性的评价方式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质性评价在概念上的理解是一种过程的评定,有些类似于批评,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以主观的描述方式为主,比如说观察、访 谈、日记等等。在其中得出的结论并不像量化评价那么的明确。 厦门曾经有一名中学美术教师,用一年的时间去观察他所教的每 一个学生,并每天都很认真的记录与学生接触的过程。这样的评 定方式得到了学校、家长、社会的好评,并将其事迹登上的报纸 给与表彰。后来这位教师的事迹就销声匿迹了。原因是教师失去 了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那种热情,而且中学工作量的繁重慢慢抹 去了新教师对教育的新鲜。传统量化评价方式是一种弊端。美国 的教育研究者通过实践得出两种典型的评价方式:一是档案袋评 价方式;二是苏格拉底研讨的方式。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换了 一个角度重新观察了中学美术教育的情况。新课程改革实施进行 了多年,其间许许多多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或实践性或理论 性的文章发表在各大教育期刊中,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很多有 用的信息。新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不是一个人所能考虑周全 的,关于新课改中的教育评价机制的提倡,响应的似乎很少。在 很大的帮助,因此传统苛刻的评价就像是测量事物价值尺度的工 具。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在欣赏课程中,对学 生的评价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是语言表达授课。技能方面,最快 速、最简便的方式就是作业。对于学生作品的点评并不是单方面 的,教师的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在学生面前话语固然显得十分 的权威,但是面对这么多的学生,面面俱到似乎有些困难,难免 会有失公允。这个时候,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可以得到很好发 挥,量化的评价和质性的评价并不是绝对的判断。有时候两者相 互结合评价也许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在技能课程的评定中,尹少 淳老师认为,直觉加细化。笔者认为这是质量评价结合的良好体 现。与教学中的前辈们交谈中得知,在中学,当谈及中学美术课 程评价方面的时候总是令人惋惜。这也不算是最坏的,中学的美 术教师也因此不会被美术考试的条条框框给箍死。 根据上述的中学美术的两种情况,笔者对于美术课程评价的 方式有着自己的一套构想,暂且不考虑它是否能在现有的美术教 育状况下实行。评价任何事物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方法。美术 课程评价并不是概念上提到的对教学过程、效果的客观判定。因 此,美术教育的评价方面并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判定。在教学方 面,对于美术教育评价的目的,效果并不适合作为判定的准则。 如果在美术课上学生的给出的答案是相同的,那么这堂美术课程 的教学效果是失败的。没有一个美术教师希望自己教出的学生是 相同的个性。初中学生的绘画心理因素被分成了好几个阶段。但 是这样的心理反应并不能在绘画和听课中反映出来。在课堂师生 问答过程中,学生美术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的学生 语言表达十分的朴素,有的学生能用美术的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图 像。从学生的语言表达方面可以听出学生的构思的程度,以此可 以判断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的强弱。笔者曾经看到某位中学美术 教师拿出一幅已经毕业的学生作品这样说道,“其实这幅作品十 分的优秀,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当时会给他打那么低的分数。”随 着个人知识结构的提高和改变,教师的知识素质和审美能力也在 不断的提高。因此,评价中尽凭直觉也是行不通的。笔者认为, 就学生作品的点评,要详细的说明作品中体现学生个人不足的地 方。 对于中学美术课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如果用传统量化的评 价方式是行不通的。由于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限制,在广义的方 面,教育研究者并不能做出大的改变,美术课程只能在现有的条 件中进行主观上的改变。另外,美术教育的教材是一个十分灵活 的领域,目前学生所用苏教版教材经过了修改,有了一定的教学 规律, 这也对美术教育的评价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注释: 1.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家新课程标准》. [2】《美术教学论》王大根编.华东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四版 己二jl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