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姓名: 曹甘 区县:天津铁厂 学校:第二中学
学科: 英语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 要]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依据,在分析高中英语新教材特点的基础上, 从
优化教学计划和安排、优化教学目标和要求、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同时从处理好英语教学中的“取与舍”、“讲与练”、“多与少”、“教与考”等关系方面对使用新教材后所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优化、反思、教学效率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已成为师生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了按图索骥式地使用教材。面对新课改后容量大、内容新、可选择的新教材,有些教师常常感到难于把握和驾驭教学过程,甚至总觉得时间不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深入研究新教材,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在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教,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新教材New Standard English (以下简称NSE)就是一套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教材。使用该教材近两年来,笔者深感新教材从编写原则、内容设计、教法选择、练习模式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用好新教材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教材(NSE)的特点
与以往的英语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1、 时代性
新教材(NSE)从编写原则、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等方面都体现了新
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科学高效”的新课改理念。从编写原则上来看,新教材遵循了“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编写原则,以题材为纲,以学生完成运用性任务为目标,把不同的语言技能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孤立的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形式操练,体现了实际生活中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从教材内容的选择来看,新教材体现了当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了英语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教学方式的设计来看,新教材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了“任务型”、“发现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它立足于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逐步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
2、基础性
新教材(NSE)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共同基础。从教材的结构上来看,新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以单元(unit)或者课(lesson)为单位的编写模式,采用全新的以模块(module)为单位的编写模式,每个模块基本上都包含:Introduction, Reading and vocabulary, 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riting, Function and everyday English, Grammar, Pronunciation, Cultural corner, Task, Module file等部分,从结构安排上保证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基础地位。从教材内容上来看,新教材包含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综合性和丰富性。新教材重视不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共同基础,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自然延伸。
3、选择性
新教材(NSE)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选择性。从内容上来看,高中英语新教材分5册必修和顺序选修系列I(第6册至第11册)、任意选修系列II(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同时,新教材在各个模块中也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新教材可以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师生提供多种选择。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教材内容多、难度差异大并打破了传统的内容编排方式,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重组教学内容和顺序并合理取舍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新教材所蕴含的英语教学原则转变成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分层施教,全面提高。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有效地贯彻新课改理念、体现新教材的特点呢?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时刻把教学效率放在优先的位置,努力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应做到的几个优化
1、认真研究教材,详细了解“学情”,优化教学计划和安排
使用新教材(NSE)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对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了然于胸;同时还要分析了解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具体的“学情”制定出每个学期相应的教学计划。从高中三年的总体设计来看,旧教材一般是每年完成一册书的内容,高一、高二分上下册,高三全一册,没有选修课;而新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和学分制的要求来编写的,在高一年级安排四册必修内容,高二年级前四分之一学期安排第五册必修内容,共计10学分;完成必修的五册教材后,学生可根据各自的爱好和学习情况,完成相应的选修课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优化教学计划需要充分考虑教、练、考的关系和时间安排,从而实现以科学的计划促进高效的英语教学。
2、认真备课,深入了解学生,优化教学目标和要求
新教材(NSE)采用了以模块(Module)为单位的编写模式,每册书分7个模块(Module),其中第7模块为复习模块。在模块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各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了搞好模块备课,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习惯中解放出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整合模块内容,有时还要进行适当的取舍和增补。以笔者所教过的高一年级为例,由于学生在初中所学的英语教材与高一所用的新标准英语不配套,造成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生词表中所给的单词有的已经学过,而模块中没有作为生词处理的单词学生反而没学过等问题。因此,在模块备课时我们有必要针对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适当增删相应的内容。同时,在确定模块教学目标时也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提出具体的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目标;在语言技能方面提出具体的听、说、读、写和表达、展示目标;在学习策略方面要为每个模块明确具体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目标;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模块任务等方面也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目标要求。
3、合理划分课时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
高中英语新教材(NSE)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模块内容,无课时划分”。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授课时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划分课时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划分课时的过程也就是分析教材和重组教材的过程。下面以高中英语新教材(NSE)第二册Module 3 Music为例,根据相关性原则,通过内容重组,将其划分成6节各具鲜明特点和目标要求的新组课。
第一课时:Introduction; Function; Pronunciation; (进行完导入后,将这三部分整合成一节口语课) 第二课时:Reading and Vocabulary
(讲解课文知识,培养阅读能力,复习相关词汇) 第三课时:Listening and Vocabulary; Everyday English
(把听力训练和日常用语练习放在一起,训练学生的听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四课时:Grammar 1; Grammar 2; Learning to learn (语法的部分内容来自听力材料,应放在听力训练之后进行) 第五课时:Cultural Corner; Writing
(将这两部分整合重组成一节文化欣赏和写作课) 第六课时:Task; Module File
(本模块的复习课,可结合Workbook的相关内容来完成,再现模块重点,深化语言综合能力培养)
这样,通过模块内容的合理整合与重组,突出了各个课时的课型特点,便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突出教学的有效性。如第一课时的口语课便于采用以pair work 或group work为主的训练方式;第二课时的阅读课便于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第三课时的听力课便于采用讨论法及合作学习等方式;第四课时的语法课便于采用“发现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第五课时的写作课、第六课时的复习课都可以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每个模块的不同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让教材为教学服务。
4、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手段和学法指导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新教材本身就配有课件光盘,但是,由于课时紧、任务重,如何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设备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选择。多媒体技术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关键是恰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
标中明确提出“学习策略”的目标要求,这就把日常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形成归根到底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努力实现从有效教学到高效教学的转变。
三、教学后的反思
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感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更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同时,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
1、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
由于新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而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又非常有限,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其进行合理取舍,不能死守教材,照本宣科。而取舍的依据在于学生的“学情”,取舍的决定权在于教师。只有科学地处理好“取与舍”的关系才能真正体现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2、处理好“讲与练”、“多与少”的关系
《英语课程标准》(试验)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强调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些方式和方法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才能得以完成,而有些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同样,对于多媒体的使用,有时一支粉笔、一句话就能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并不需要劳师动众地展示什么课件,所以多媒体也并非多多益善,用得“多与少”关键是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标准。
3、处理好“教与考”的关系
新教材内容丰富,活动多样,具有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于考试内容,高考试卷上一般不会出现教材上未经变化的题目和内容。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材中各种题型的训练也要有计划地适当补充高考题型,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拉近“考与练”的距离,处理好“教与考”的关系。
参考文献
陈琳,Simon Greenall(英), 2006. 英语(新标准)第二册(必修2)[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