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送元二使安西

姜川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根据“诗中有画”的特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设:

一、解诗题 知诗人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一首送别诗,谁来读题目?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作者送元二出使安西)理解“元二、使、安西”。 预设理解:安西在哪里?(今新疆的库车附近)

安西远在新疆,离渭城那么远,可以不去吗?(不可以,因为使是出使的意思,这是皇上派他取得,不去不行)是的,不去要—-杀头、灭九族,看来媛儿此行是一定要去了。

地图出示安西的地理位置. 齐读题目

2、大家真会学习,正如你们说的那样,这首诗是诗人王维送元二到安西时写的,对于王维,你们有哪些了解?

相机出示王维的简介,突出他的古诗特点是“诗中有画”。 二、读诗文 知诗意

1、了解学情:这首诗,你们以前接触过吗?都会读了吗? 2、指名读古诗,纠正“朝雨”、“客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再指

名几生读,最后自由读一遍.

在教学中随机用“朝\"组词,我们称早晨的太阳为“朝阳”,早晨的云霞叫“朝霞\";平时我们谦虚地称自己的房子为“寒舍”“屋舍\".指导书写“舍\"

3、同学们,就这样读着读着,我们就把诗读正确了,还读懂了“朝雨\"和“客舍”的意思,进步真不少。让我们再次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还有什么词不理解?

相机课件出示“渭城”、“阳关”的地理位置,理解“西出\"“轻尘”“更尽”.

我们知道,王维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用心地读一读,你能从诗中读出哪些画面呢?

4、学生认真读书

5、学生交流,随机问:你们都欣赏到了哪些画面?你是从诗中的什么地方欣赏到这样的画面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相机问:你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板书“景”,诗中还有一些“景”,你看到了吗?

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景物都是零零散散的,谁能将它们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呢?

渭城的早晨,下了一场小雨,刚刚润湿了地面就停止了,使空气变得分外清新.道路两旁,杨柳依依,经过雨水的洗礼,叶子青翠欲滴,格外鲜亮,把旅店也映绿了.

同桌合作准备—-指名说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眼前的景色,你会用什么?(细雨蒙蒙、客舍青青、柳色清新)

板书学生说的词语。

指名读出美景: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带到教室里来?

除了看到这些景物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人) 都看见谁了?他们在干什么? 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这样的画面呢? 频频举杯,会说些什么呢?

是啊,喝完这杯酒,老朋友就要远走他方了,如果你就是诗人,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内心的感受,你会用什么?

板书学生说的词语

接着学生的词语,总结并指名读书,读出诗人的悲伤。 6、比较,明写法

同学们,让我们来看黑板上的两组词语,一起读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吗?

既然这样难过,悲伤,为什么诗人偏偏选择写这样美好的景色呢? 交流: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离别的伤心

景色美好,正好与友人把酒言欢,正好和家人共享天伦,可诗人却要和好朋友离别,更加突出作者的伤心.

是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伤,看到花瓣上的露珠,就仿佛是花儿在流泪,听到清脆的鸟鸣声也会心惊肉跳,这是触景伤情啊.这样的美景,作者却要和朋友伤离别,他怎能不更加悲伤,难过呢?

感受到这些,现在谁来读这整首诗。 指名读 齐读全诗。 三、悟诗境 吟诗情

1、同学们,就这样读着读着,我们读懂了整首诗的意思,也走进了诗人的内

心.此情此景,看着自己的好朋友即将远走他乡,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对你的老朋友说些什么呢?

2、交流

①别走了,注意保重,常回来看看,我会去看你的

是啊,诗人多想他的老朋友多留一会儿啊,哪怕再多喝一杯酒也好,于是他举起酒杯,说:

②但是,能常回来看看老朋友吗?老朋友能常去看看他吗? 你猜猜他从渭城出发到安西,要走多少路程? 3000多公里啊,就是骑上快马,也要走上3个多月。

想到这样的劳苦奔波,想到再次相见遥遥无期,诗人心里又是怎样的? 他不舍得啊,哪怕是再多喝一杯酒也好,于是他举杯,说: ③是啊,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的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元二去安西的一路是怎样的一路? 课件出示: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想到这些,诗人的心怎样呢?

他难过,他不舍啊,哪怕再喝一杯酒,那也是无比珍贵的,于是他再次举杯,说:

④到了安西,元二将成为一个驻守边疆的将士,在这平均海拔三四千米高的高原上,在这荒凉的边疆驻守着,又是怎样的呢?

引进边塞诗歌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想到这些,诗人的心又怎样了呢?

随着临别的时间越来越近,他难过,他不舍,多想时间就此停住.但时间又怎能停住呢?哪怕是再喝一杯酒,那也是无比珍贵的,于是他又举杯,说:

2、就这样,朋友一杯一杯的敬着,元二一杯一杯的喝着,真的不知道喝了多少杯了,你觉得他们喝下的仅仅是酒吗?

酒中有什么?

有祝福,有牵挂,有友情,有担忧,有难舍难分,更有悲伤的离别意。 此时什么都不用做,所有的都化为一个动作,那就是:举杯 此时,什么都不用说,千言万语都化作一句话:

这句话虽朴实,但内蕴丰富;这句话虽简单,但情感真挚。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元二已经走出门外,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能会来,让我们一起再来送他一程,举起酒杯,满含深情地对老朋友说:

这样的画面,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所有的人,当时的人们就用王维的这首诗编了一首曲子,就叫《阳关三叠》,让我们一期来聆听这首曲子。

播放音乐,指名读,齐读,齐背 四、出诗境 写画面

这就是王维,这就是“诗中有画”.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他的诗,也走进了当时的画面,让我们拿起笔来,把当时的画面写出来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