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4566

来源:小奈知识网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汉语拼音(1课时)

复习要求:

1、 能认读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 掌握拼音方法,能准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3、 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汉语拼音字母表》。 4、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学习普通话。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孩子们,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从这节课

开始进入我们本期的期末复习,这节课我们先复习最基础的汉语拼音。 二、音节的区别

1、说到汉语拼音,你知道汉语拼音的音节分为哪几类吗? (零声母音节、两拼音节、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2、你知道的零声母音节(没有声母的音节)有哪些呢?(安、欧、袄等)

3、整体认读音节(不需要拼读,把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识记)有哪些呢?(出示小黑板,认读)

4、两拼音节由声母、韵母相拼而成,三拼音节在声母、韵母之间加上了介母。(读一读小黑板上的音节,说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

背一背声母表、韵母表

5、练习:把下面的音节分类:

ban gou jia tun zhi yuan ě kuò ài rè

6、在“ɑ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时,要用隔音符号“ ' ”隔开,例如“pí'ǎo”。 三、声调的标记

1、 汉语拼音的声调有四种,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调可也有规则,你还记得吗?

2、声调只能标在音节中“ɑ o e i u ü”上,标调的口诀是:“有ɑ标在ɑ,没ɑ找o e,i 、u一起标在后”

3、练习:请给下面的音节标上声调。(自已出) 4、有的字在词语或句子中要读轻声。 四、字母表

1、读一读《汉语拼音字母表》 2、背一背《汉语拼音字母表》 3、练习:大小写字母互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字词句(8课时)

第一部分:字词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运用本册中出现的多音字,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2、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能根据语言环境正确运用词语。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 学生用的题单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注意到这一学期我们一共学习了多少个生字吗?要掌握这些生字可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比试比试,看谁读得准、写得对、用得好。 二、 字音复习

1、 出示一组要求认识的生字,请学生读,注意提醒读准字音。 2、 提醒生字中最容易错的字音是: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 3、 练一练。(题目见题单)

三、 巩固字形

1、 同学们,好多字长得特别像,你有信心能区别开他们,并能正

确使用吗?

2、 出示一组例题,全班一起完成,指导区别字形的方法。 3、 练一练。(题目见题单:比一比,组成词语)

4、 有些粗心的小朋友在写句子的时候把生字朋友们用错了他们可

不开心了,你能帮帮他们吗? 完成改错的题目 四、 多音字的复习

1、 我们学习的生字中有一些特别能干,一个字就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读音,他们经常出现在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句子里,如果你叫错了他们的名字可要闹笑话了,我们先来好好认识他们一下吧!

2、 出示一组本册中出现的多音字。

3、 还有更多的多音字朋友等着我们呢,看你能不能正确叫出他们

不同的名字,还知道该怎么用?(完成练习题) 五、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在生活中运用学过的字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三、四课时 一、 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本学期学习的生字,这节课我们要来比一比

谁积累的词语最多,最会灵活运用,有信心获胜吗? 二、 填一填书上要求读读记记的词语 1、 出示书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填空。 2、 你还积累了哪些词语,说一说。 三、 按要求写词语。

我们学了那么多词语,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得更牢,那就是分类记忆:

按题单的顺序归类写词语。 四、 近义词、反义词。

1、 我们学习的词语中,好多是近义词,还有的意思正好相反,他

们就是反义词。比如:大致——大概

2、 写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不是死记硬背,而要把词语放入具体的语

句中来想,那就变得简单多了。 3、 练一练。(题目见题单) 五、 填恰当的词语

1、 知道词语的意思不要会准确地运用才能让你的语言、文章更生

动,下面我们就来用一用学过的词语吧! 2、 填量词。

3、 在名词、动词前填修饰词语,注意提醒“的、地”的用法。 4、 做练习题。 六、 选择恰当的词义。

1、 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不一定一样,这就要我们仔

细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2、 练一练,评讲中教给学生理解的方法。 七、 小结本课复习内容。 第五课时: 复习内容:成语 一、复习、积累成语。

1、用这些成语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是多么恰当啊!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课文中有,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罗列了不少。老师让你们回去归类、整理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把哪些成语归为一类?请你来教大家怎样记住它们。 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成语,教大家记住它们。 (“一”开头,AABC……)

(近、反以词,按同学的性格特征,按成语典故,褒义、贬义,编故事……)

4、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用它们。

5、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有才华呢?老师这儿有几组题目,你们每一个四人小组将通过选择序号来决定你们答题的类型。这儿有A、B、C、D、四个序号可供选择。

A组: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B组: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C组: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D组: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6、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按顺序全班交流。

7、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你们会用了许多成语,但有些同学可能发觉自己的成语知识还有疏漏。希望你能用这最后的20天,更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积累。 练习题: 三、成语练习题

A 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

1、小黄和王明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间的关系十分亲密。()()

2、中国申奥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情都十分高兴。()() 3、张丽的这个新朋友非常有学问,知识面很广。()() B 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 (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 温文尔雅桀骜不驯交浅言深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C 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

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回

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人。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

D 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 1、人定胜()()津乐道6、投桃报()一穷二() 2、人才济()()征北战7、宁死不()()形毕露 3、语重心()()暖花开8、无()不入()虚乌有 4、声东击()()居乐业9、()冠李戴光()()落 5、至高无()()底捞针10、近()者赤,近墨者黑 ()闻强识 第二部分:句子(3课时) 复习要求:

1、 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能进行基本的扩句、缩句练习。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句式,能变换“把”字句和“被”字句,陈述

句和反问句。

3、 能用学过的词语和关联词造句。 4、 能修改比较明显的病句。

5、 了解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等) 6、 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引入

同学们,我们说话、写文章、交流看法、表达思想都要使用句子。所以,句子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那你知道怎样才算一个完整的句子吗?

二、句子的基本结构

谁/是什么 什么/怎么样 谁/干什么

三、常用句式

1、我们平时运用的句子主要有这四种句式:

A陈述句 B疑问句 C感叹句 D祈使句 2、举几个句子分别说明各类句式的特点。 四、修改病句。

1、我们掌握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句式,我们在写句子时就要严格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同时,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基本结构来判断句子是否完整和正确。 例1:下面是句子的打√

(1)我打球。( )(2)上课时他总是 ( ) (3)公路两旁的花坛里 ( ) 例2:修改下面的病句。

(1)科学家终于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2)春天的重庆是个美丽的季节。 2、小结常见的病因。

3、小结修改病句的步骤:反复读,明句意,查病因、选符号、恰当否,读验明。

4、提示常用修改符号:交换符号、删除符号、替换符号、增加符号。 五、句式变换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变换:

1、 刚才我们练习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那你有能按我的要求

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吗?

例:我把爸爸送给我的布娃娃弄脏了。(突出什么脏了) 2、 同样的意思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说。 3、 练习:复习资料上自选 (二)陈述句和反问句变换:

1、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的一个意思,往往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意思虽然相同,可表达效果却不一样。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看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①他没做作业,我很生气。 ②他没做作业,难道我能不生气吗?

2、第一句是个什么句?第二句是什么句?表达的意思都是什么?哪一句给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所以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陈述句和反问句进行互换,但注意句式变换的原则是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4、练习:复习资料上选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引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常用句式以及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句子部分。 二、扩句

1、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听到这样一个词——写具体,其时,文章要写具体,首选要把句子写具体。现在我们就来复习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2、读下面的句子,你发现它是怎么写具体的? (1)云飘在空中。

一朵朵洁白的云慢慢悠悠地飘在又高又蓝的空中。 云飘在空中,像一团团又白又轻的棉花糖。 云在空中悠闲地东张西望,走走停停。

3、小结写具体的方法:(1)加上修饰的词语。(——的、——地)

(2)用上比喻的手法。

(3)用上拟人的手法。 4、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扩句。 三、缩句。

1、缩句和扩句是正好相反,是要求我们准确地把握句子的主干部分,

去掉修饰性的词语。

2、一般要去掉的:——的、——地|、得——

在——,从——,数量词,可以加的、 3、练习

四、综合练习题。(见题单)

第三课时:

一、 我们前面讲的句子的基本结构、基本句式等等,都是针对简单

的单句,一个个的单句通过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联结,就可以组成复句。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写单句和复句。 二、单句造句练习。

1、从学过的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

2、讨论怎样才能写出好句子。(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优美) 三、复句造句练习。

1、回忆学过哪些复句,在课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 2、小结有哪些常用的关联词语。 3、口头造句练习。 四、综合练习:见题单。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阅 读(4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给自然段分层。

(读语段,理清句和句之间的关系:并列、因果、转折、承接、总分、.....概具、问答) ..

1、并列语段的特点: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无先后顺序,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几个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物。段中的句子顺序可以调换。(从几方面来说就分几层。)

2、因果语段的特点:一个自然段中,几句话讲了事情的原因,有几句话讲事情的结果。常用“因为”、“所以”、“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连结。分为“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一般原因部分分一层,结果部分分一层。)

3、转折语段的特点:一个自然段中前面句子讲的意思与后面句子讲的意思发生一定的转变,形成转折关系,常用“但是”、“可是”等词语连结。(一般从意思转折处分为两层。)

4、承接语段的特点:一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句子一环扣一环,连接紧密,顺序不能调换。(分层是弄清整个自然段讲什么,想想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可分为几步,一般不会一句一步,也就是不会一句分一层,有的步是一句话,有的步是几句话。) 5、总分语段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总—分,总—分—总,分—总,

根据组成分成二层或三层。易与“概具语段”混淆,主要区别在分述部分,总分关系的语段分述时一般是并列的形式。

6、概具语段的特点:先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再用几句话具体说明。一般用具体的事例或用承接形式来写,注意与“总分语段”的区别。(一般概括的说的分为一层,具体说明的分为一层。)

7、问答语段的特点:第一句话提出问题,后面的句子来解答这个问题。(一般不要求分层) 练习: 课内: 课外:

二、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1、抓关键句子当段意。(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在“总—分—总”结构的自然段中,如果总起句和总结句的意思相同,用其中一句就行,如果不同,可把两句话连接起来作为段意。 2、取主舍次法。抓住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来概括,用“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式来写段意。(因为语段是注意重点突出原因还是结果,如果都重要就都要写,转折语段一般重点突出后面部分,概括段意一定要突出后面部分。)

3、归并连接法。一般用在并列关系的语段是,把讲到的都列举出来。 特别注意:1、概括要从内容上加以归纳,不能从思想方面加以概括。 2、概括出来的段意应是完整的句子,不能是词语或短语。

3、概括出来的句子应是陈述句,面不是疑问句、祈使句或感叹句。 三、给文章分段。

给文章分段首先要弄清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 1、 2、 3、 4、 5、

总分关系(总——分、总——分——总、分——总) 时间顺序(根据时间变化分)

事情发展顺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空间(地点)转换顺序(根据地点的变换来分) 按事物的不同方面。(一个方面为一段)

四、段意的概括。

1、摘句法(摘这一个意义段中的重点句)

2、综合法。(把构成这一个意义段的每个自然段讲的内容连接在一起。用“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连接。)

3、取主舍次法。(以这个意义段中最重要的自然段讲的意思为整段的段意)

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在分段、概括段意等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对文章内容形成整体性的把握。 1、

段意综合法。(把各段的段意综合组织连接在一起就是文章的

主要内容。) 2、

题目扩展法。(有些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扩充题目,让题目具体化,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总结出来了。) 3、

串联要素法。(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注意不是生硬地回答问题式的连接,而是恰当地说出讲了“谁干什么事,经历了什么,结果怎样”就行了。 六、提炼文章中心思想。 第三、四课时:

一、理解词语的方法。

1、抓住关键字,以字带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描述。3、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比较。

4、从词语的本意去弄清词语的引申意义或比喻意义。 二、理解句子的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句子。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3、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三、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比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拟(拟人和拟物)就是运用联想,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短、弱、矮……)处说。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越前夸张: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在。如:看着这鲜嫩的苗,我闻到了面包的香味来了。 4、 5、 6、

对偶 排比

设问(作用: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

变化,起波澜) 7、

反问(作用:加强语气,用强烈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思想。)

习作复习教案(3课时)

复习目的 1、 2、

通过复习,回顾本期所写的习作,明确本年级习作基本要求。 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提高训练,让学生会写信、会写信封,能

根据需要写发言稿,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缩写,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

能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几类文章出发,进一步提升

把内容写具体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审题、选择材料和运用学过的写作方法的能力。

复习重点:复习目的3、4。

复习课时:(3课时)根据情况,第一课时可以略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习作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请生回忆、

回答。

二、 共同梳理各类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要求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学着起恰当的题目,学着自己修改。

三、 复习“写信”(写发言稿)的习作。 1、

请生快速地读自己写的信或作文书上的信,回顾书信的正确格

式:(在复习本上写下来)

称呼(顶格写, 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问候语(从称呼下一行空两格处写起。)

正文(从问候语下一行空两格写起。把要说的内容说清楚,如果要说的内容较多,应当分段写,写完一件事,再写另一件事。第段开始都要空两格。)

祝语或致敬语(正文结束后的下一行空两格写起,根据两人的关系来写,要恰当。)

署名和日期(在祝语下一行靠右处署名,如果是写给亲属还要加上自称。署名的下面写上写信的日期。) 2、

发言稿的格式也基本一致,只不过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所有

的听众。 3、

说说信封的正确格式。(在复习本上写下来。)

信封的左上方: 信封的上方: 信封的中间:

信封的右下方:

四、 根据要求进行写信封的练习。

1、写信人是:北京市海淀区实验一小五年级三班的王琳 邮编:100035

收信人是你自己。 1、

你给王琳回信怎么写。

五、 从平时的习作、小练笔中选择一个内容变成信的内容,写成一封写给王琳的信。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引入:从上节课的复习中,我们发现本期的习作要求我们把从课文中学会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那我们回忆一下,本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表达方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请生回顾从课文学习中学会的写作的方法。 (一)写人物的:1、精彩事例塑造人物 2、精彩描写突出场面

外貌有特色,见特征; 语言有个性,配神态动作; 动作有细节,准确连贯; 神态突出眉眼、头、面; 心理活动穿插自然巧妙)

练习:1、在课文或作文书中按这样的要求找一找,哪些写人的文章

符合这样的要求。

2、找出自己习作中的文章,按照这样的要求改一改,看看有没有进步。

(二)写事情的:1、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段写具体。(描写和写人有共同处) 最重要的:写之前首先要明确写这件事为了表现什么(说明一个道理;表示自己的观点、态度、爱恨;)写事的文章重点不是表现人物,而是挖掘出事情的意义和价值,给别人一点思想的启发和收益。 练习:1、在课文或作文书中按这样的要求找一找,哪些写事的文章符合这样的要求。

2、找出自己习作中的文章,按照这样的要求改一改,看看有没有进步。 第三课时 一、 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如何在写人记事中达到内容具体的目标,那么本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如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把内容写具体。 二、写景的文章如何写具体。

1、读一读课文或作文书上的文章,你发现好的写景文章是如何写具体的?

2、在生汇报中小结:

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形状、颜色、味道等) 合理安排顺序,突出层次感,主次得当。

动静结合,合理联想和想像,情景交融。 练习:1、读一读背一背精彩的写景语段。 2、选取一处景物运用这些方法写一写。 三、状物的文章如何写具体。

1、读一读课文或作文书上的文章,你发现好的状物文章是如何写具体的?

2、在生汇报中小结:

①一般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顺序写,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地加以描绘。

静止不动的物体——样子、结构、用途 小动物——外形、动态、生活习性 植物——形状、颜色、滋味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加入丰富的想象,让物更形象、更生动。 特别注意:状物的文章不是写出这个物的具体形象就行了,状物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情感、志趣,所以,一般状物的文章要么表达作者的情感(借物抒情),要么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托物言志)

练习:1、读一读背一背精彩的状物语段,体会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 2、选取一种物运用这些方法写一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