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小奈知识网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总体上看,在更新语文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加强语言实践,重视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等方面,都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学习。

一、对教学目标来说,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不讲素质讲素养是因为素质是先天的,而素养是后天的培养,对我们教师来说,应着重于素养而非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修订版“大纲”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既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要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首先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从形象具体的材料中感受、体验,从而同课文的作者产生共鸣。当然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最常用的方法是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达到入情入境的目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强化语言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一个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言的实践。”

语言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要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注意让学生充分读,而且注意发挥教师引导、指导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上。那种形式上的指导,如用什么语调,哪个字读的重一点、轻一点等,要大大减少。以课文《小珊迪》为例,由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组织在一起:

仔细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甚至使你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用自己体会到的感觉来读一读课文。

读到最后让你为之深深感动的是什么?

小珊迪需不需要用钱?小珊迪的话又有什么特点?

假设你是作者,你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请你把它写下来。

只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感受,而内容不同,引导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那么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三、对学习方式来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上或多或少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权利,安排合作学习的环节。从学习方式改革角度来看,我记得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闫老师上了《环保作文》的自主作文课,她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一段地球的自述,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了兴趣,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对地球想说些什么话,最后,布置本次习作的要求,即:不出题目,不限制体裁,可以写童话、诗歌、调查报告、想象作文、散文……均可。而接下来的作文讲评更是别具一格,教师当场给学生打分,学生之间互相打分,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太阳泪》,其想象力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闫老师毫不吝啬地给了他满分——一百分,看来,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低估了学生的水平。

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础是自主,关键也是自主。没有自主的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思想上确认、在行动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确教学的归根到底,得让学生自己学。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无法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换句话说,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会而已。因此,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无从谈起。另外,还要树立教为学服务思想。既然在教学法中,教师起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那么,就不能让学生为教师服务,而应当是教师为学生服务。

“自主探索学习”以变“教我会”为“我会学”为核心目标,它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返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引导为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围绕学生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目标,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