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制度
目的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出厂食品质量合格,如实记录出厂食品检验合格证和质量安全状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
第一节 食材原材料入库管理制度 一、食品原材料验收
库管对供应商及采购员配送的食品材料无论多少、大小,都要进行验收,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发票与实物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不相符时不验收。
2、发票上的数量与实物数量不相符,但名称、型号、规格相符,可按实际验收。
3、对购进的食品原材料,坚决按照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不可违反,对不新鲜、味道不正、质量不合格等情况的食品原材料,绝对不收,立刻退货,并按照双方合同接受处罚。
4、对验收的食品原材料,每天进行抽样化验检查,并化验结束后通知检验结果。不符合检验标准的实行退货处理。
二、验收人员行为规范
1、验收人员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坚持原则,秉公验收,不图私利。 2、验收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完成食品验收工作。
3、验收人员必须了解即将取得的食品原料与采购订单上的质量要求是否一致,拒绝验收与采购单上规定不符的食品原料。
4、验收人员必须了解如何处理验收合格的物品,并知道发现问题如何处理。如果已验收的食品原料出现质量问题,验收人员应负主要责任。
5、根据发票检查进货。
6、货品验收无误,即填写进货验收单,正确记录供货单位名称、收货日期以及各种食品原材料的重量、数量、单位和金额。验收人员在送货发票上签字,接收食品材料。
7、验收完毕,货品交由仓库负责保管,并盖章确认。验收章的内容包括验收日期、验收员签字、采购供应签字、主管人员签字。
1
8、填写验收报表,将票据表格及时送往财务部。并将所有发货单、发票等有关单据及进货日报表及时送交财务部,以便及时核算等。
9、验收合格的物品,除直拨之外一律要进仓保管。 10、进仓的物品一律按规定的位置排放。
11、排放要有条理,注意整齐美观,不能挤压的物品要平放在货架上。 12、凡入库食品,要逐项建立登记卡片,食品材料进仓时在卡片上按数量加上,发出时按数减去,结出余数,卡片固定在食品材料的正上方。
第二节 食材原材料出库管理制度 一、权责
1、领货员填写食品原材料领料单并签名。 2、领货单位负责人签字。 3、库房保管员签字。 4、仓库发货。
二、领用食品原材料,应提前做计划,并报配送中心准备。
三、配送中心按计划编排每天发货的顺序、目录,准备食品原料,方便取货人员领取。
四、领货要求专人负责。
五、领货员要填写食品原材料领料单并签名,库管凭单发货。
六、领货单一式三份,领货单位自留一份,负责人凭单验收。库管一份,凭单入账。食品会计一份,凭单记明细帐。
七、发货时库管要注意物品先进的先发、后进的后发。
八、食品原料一般按进价发出,若同一种材料有不同的进价,一般按平均价发出。
第三节 食材原料盘点制度 一、权责
1、由库管及配送中心主管负责盘点工作。
2、由本公司助理及食品配送财务会计负责盘点监督。
二、库管开单或记账时前后使用计算单位必须统一。若因计量单位混用造成财务混乱,成本反映不真实等损失,由库管承担责任。
三、对每种进出库物资计算时,采用先进先出法,金额要求保留到小数点后
2
两位。
四、库管根据正确无误的入库单、出库单,随时登记库房明细账,登记账目时要做到数字清晰、名称齐全,并及时结出余额。
五、库房帐要日清月结、内容完整(摘要、品名、数量、单价、金额、规格、结存数、本月合计数、本年累计数、接前页、过次页等)、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六、库存食品原料每月定期盘点,并且无条件接受随时抽查。
七、所有盘点以静态盘点为原则,因此,盘点开始后应停止财物的进出和移动。
八、所有盘点必须以实际清点、称重或换算的确实资料为据,不得以估算定数据,严禁伪造数据记录。若伪造查实,按公司相应制度处理。
九、盘点完毕,盘点人员要填制《食品原料盘存表》,各负责人签字,一式两份,第一联由财务留存,供核算盘点盈亏金额;第二联留存配送中心备查。
十、采用“实地盘存制”确定成本,其他存货采用“永续盘存制”确定成本。 十一、账载数额如有漏账、记错、算错、未结账或账面不清等情况,应及时更正,并在财务负责人监督下进行,完成后写明原因,分析过失。
十二、账载数字如有涂改未盖章又无凭证可查、难以查核或有虚构数字等情况,一律上报管理公司,听后处理。
第四节 食材安全应急预案 一、制定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宾客、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定本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餐饮服务环节发生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适用于因人为恶意破坏引发的隐含重大食品安全风险,有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预防措施: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3
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防,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总经理是公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组织实施分级监控、分级管理。
配送经理是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
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负责,在及时上报的同时,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1、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配送经理; 成员:配送人员; 2、领导小组职责:
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领导小组负责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主要职责包括:
组织、协调和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向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通报相关信息; 协助相关主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工作; 3、各成员职责:
总经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
配送部经理是食品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是食品安全管理直接责任人; 其他负责人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负责; 第五节 食材配送日常工作质量检查制度
1、对食品配送公司各项工作实行日常工作检查制,对各区域进行不定期,不定点、不定项的抽查;
检查内容包括考勤、着装、岗位职责、设备使用和维护、食品储藏、保管,加工产品质量、工作状态、行为规范、原材料节约及安全生产等项规章制度的执
4
行和正常生产运转情况。
2、各项内容的检查分别或同时进行。
(1)卫生检查:每日一次,包括食品卫生、日常卫生、计划卫生; (2)纪律检查:随时,包括工作纪律,考勤考核,规章制度等; (3)设备安全检查:每月二次,包括设备使用、维护安全工作 ; (4)生产检查:每周一次,包括储藏、职责、出品质量及工作效率、工作态度等。
3、质检人员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不良现象,依据情节,做出适当的处理,并有权督促当事人立即改正或在规定期内改正。
4、属于个人包干范围或岗位职责内的差错,追究个人的责任;属于部门、班组的差错,则追究其负责人员的责任,同时采取相应的经济处罚措施。
5、对于屡犯同类错误,或要求在限期内改进而未做到者,应加重处罚,直到辞退。
6、质检人员应认真负责,一视同仁,公正办事。每次参加检查的人员,对时间、内容和结果应做书面记录备案,检查结果应及时与部门和个人利益挂钩。
第六节 检查制度
一、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坚持落实每天检查各部门,各岗位的卫生状况和岗位责任制的执行情况,并作好登记。
三、每日组织一次检查,单位负责人每月组织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工作。 四、每次检查都必须有记录。 五、发现问题,应有人跟踪改正。
六、检查内容应包括食品储存、销售过程;陈列的各种防护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
七、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有维护记录,确保正常运转。 八、各类检查记录必需完整、齐全,并存档。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