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比和比例综合练习_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来源:小奈知识网
比和比例

〔一〕比的意义和性质 1、将正确答案填在〔〕里

〔1〕把5.2:6.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4〕:〔5〕 1〔2〕0.2吨:600千克的比值是〔3 〕

〔3〕1.5小时:24分钟的最简整数比是〔15:4〕,比值是〔〕 〔4〕3:〔4〕=18:〔24 〔〕〔5〕〔〕:〔〕= =4÷

〔〕答案不唯一

41

〔6〕把5 :0.25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6:5〕,比值是〔35 〕

11

〔7〕小刚行走的路程比小丽多4 ,而小丽走路所用的时间比小刚多10 ,小刚和小丽的速度比是〔11:8〕

5

〔8〕8 =〔〕〔用小数表示〕=〔5÷8〕〔用除式表示〕=62.5%〔用百分数表示〕=5:8〔用比表示〕

1

〔9〕0.08 这个比的比值是〔〕

〔4〕

〔10〕8:〔40〕=20 =20%=1:〔5〕=6:〔30〕 〔11〕一个正方形边长和周长的比是〔1:4〕 4

〔12〕9 与它的倒数的比是〔16:81〕

〔13〕甲数与艺术的比是9:4,甲数比乙数多〔125〕% 〔14〕1:0.2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4〕:〔1〕,比值是〔4〕

〔15〕一个等腰三角形,一个地窖和定焦的i是3:4,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2〕度。 〔16〕小圆半径是3厘米,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3:4〕,面积比是〔9:16〕 解法:根据圆周长公式,周长=半径×2×π。把数据代入公式,小圆周长=3×2×π=6π。大圆周长=4×2×π=8π。小圆与大圆周长比为6π:8π,化简后为3:4。根据圆面积公式,面积=半径×半径×π,把数据代入公式:小圆面积=3×3×π=9π;大圆面积=4×4×π=16π。小圆与大圆面积比为9π:16π,化简后为9:16

33

〔17〕参加学校课外小组的男生人数的19 正好与女生人数的22 相等,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9:22〕

〔18〕比的后项不能是〔0〕

〔19〕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边长的比是3:2,他们周长的比是〔3;2〕,面积比是〔9:4〕 3

〔20〕甲数是乙数的15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5:8〕 3

〔21〕4 与它的倒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9:16〕

第 1 页

3

〔22〕差相当于被减数的7 ,差和减数的比是〔3:4〕

〔23〕a、b都是不等于0的自热桉树,假如a×7=b×9,那么,a:b=〔9:7〕 1

〔24〕20克盐甲200克水融成盐水,盐和盐水的比是〔1:11〕,比值是〔11 〕

〔25〕1千克的盐溶解在35千克的水中,盐水与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36:1〕 〔26〕一个比的比值是3,它的前项是2.25,后项是〔〕

〔27〕两个完全相等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它周长的比是〔1:3〕 解法: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拼成后的长方形的长为2a,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是a×2+〔2a〕×2=2a+4a=6a。所以,拼成后长方形的长与周长的比是2a:6a=1:3

〔28〕留意班有学生32人,今天有2人请病假,1人请事假,出勤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29:32〕

〔29〕一条路全长1000米,修好了200米,修好的米数与全长的比是〔1:5〕

1

〔30〕有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宽是长的5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面积比是〔5:9〕 2、选择

〔1〕在除法、分数和比中,除数、分母和比的后项都不能为〔D〕 A 自然数 B 整数 C 分数 D 零

〔2〕小圆直径为a厘米,大圆的半径为a厘米,那么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B〕 A 3.14 B 1:4 C 2:1 D 4:1 〔3〕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C〕 A 3.14 B 3 C π 〔4〕最简整数比的两个项,一定是〔C〕

A 质数 B 质因数 C 互质数

4

〔5〕减数相当于被减数的19 ,差与减数最简单的整数比是〔D〕

A 4:19 B 15:19 C 4:15 D 15:4

〔6〕有大小两个正方形,它们边长的比是5:4,它们面积的比是〔B〕 A 5:4 B 25:16 C 4:5 D 16:25

〔7〕有大小两个正方形,它们边长的比是5:4,它们周长的比是〔A〕 A 5:4 B 25:16 C 4:5 D 16:25

〔8〕一个最贱整数比,它的前项乘4 ,后项除以4,得到一个新的比,那么个新的比的比值比原来的比值〔A〕

A 大 B 小 C 相等

〔9〕某班今天实到38人,有2人缺席,缺席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D〕 A 19:1 B 1:19 C 20:1 D 1:20

〔10〕一个比的前项是4,假如前项增加8,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C〕 A 增加8 B 减少8 C 扩大3倍 D 乘8

〔11〕有大小两个正方体,它们棱长的比是9:5,它们外表积的比是〔A〕 A 81:25 B 25:81 C 9:5 D 5:9 〔12〕用3,4,9,12四个数组成的比例式是〔D〕

A 12:3=9:4 B 3:9=12:4 C 9:12=4:3 D 12:9=4:3

第 2 页

4

〔13〕12×5 ×8,那么下面的〔A〕项成立

4444

A12:1.2=8:5 B 5 :1.2=12:8 C 8:1.2=5 :12 D 1.2:5 =8:12

〔14〕用10以内的质数组成比,而且比值小于1 的共有〔B〕个 A 3 B 6 C 9 D 12

解法:10以内的质数有2、3、5、7假如所组成的比的比值小于1,比的前项必须小于后项,符合条件的比有2:3,2:5,2:7,3:5,3:7,5:7共6组。 〔15〕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与原来圆柱体削去局部的体积比是〔A〕

A 1:2 B 1:3 C 2:3 D 2:1 2

〔16〕5 吨:600千克,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C〕 323

A5 =600 B 5 :5 C 2:3

〔17〕甲、乙两个加工小组分别完成一项加工任务,甲组单独完成需要6天,乙组单独完成需要8天,甲组与乙组的工作效率之比是〔A〕 A 4:3 B 6:8 C 3:4

〔18〕一个正方形与这个正方形内最大的圆的周长的比是〔C〕。〔π≈3.14〕 A 1:3.14 B 157:200 C 200:157 3、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1

4.5分米:5分米 4 吨:150千克 72:24 5123 : 2时:100分 933 :5

625

27 :3 1000:8 3.6小时:8 小时 14

4.9吨:1.4吨 0.2:4 2:7 13

1.2千克:24 千克 13.8分米:45

917

2.5米:200 千米 75 小时:111 小时 5.4:90 43

3.6分米:15 分米 1.44厘米:1.8厘米 35

42

0.24千克:13.8克 1.8元:2.7角 5 分米:4 米 575

0.48升:1.2升 1.9:311 72 :63 5

116:87 18 升:2.5升 28千米:21千米 (一) 比例尺、按比分配 1、 将答案填在〔〕里

第 3 页

1

(1) 在一幅地图商,用1厘米的线段表示200千米,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20000000 〕 (2) A、B两地相距400千米,在地图上量得两地相距5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

〔8000000 〕

(3) 〔图上间隔 〕÷〔实际间隔 〕=比例尺 (4) 把线段比例尺

1

改写成数字比例尺是〔2000000 〕

(5) 在比例尺是1:1000的平面图上,量得血胸操场的长是15厘米,实际长是〔150米〕 (6) 1克的盐溶解在30千克的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1:〔30000+1〕〕=1:30001

(7) 咋比例尺为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间隔 是2.5厘米,那么甲地到乙

地的实际间隔 是〔75〕千米。 1

÷3000000 ÷100÷100=75

(8) 量得一个零件的长是3.5厘米,宽1厘米,在比例尺是5:1的图纸上,长应该是〔7

毫米〕,宽应该是〔2毫米〕

(9) 三角形三条边的比是2:4:5,最长的边比最短的边长9厘米,最长的边长是〔15〕

厘米。

(10) 一个长方形的常与宽的比是5:4,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0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

是〔100〕厘米。

(11)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7:2:1,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是

〔126°〕、〔36°〕、〔18°〕

72解法:连比的和是7+2+1=10,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180°×10 =126° 180°×10 1

=36° 180°×10 =18°

(12) 学校买了180本书,按5:4的比例借给五、六年级,六年级借了〔80〕本。 (13) 甲乙两地相距750千米,在比例尺1:50000000的地图上,应该画〔〕厘米。

(14) 甲、乙、丙三个人共得奖金540元,他们所得金额的比是3:4:5,丙得奖金〔225〕

元。 5

解法:540×3+4+5 =225

(15)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5:6,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15°〕、〔75°〕、〔90°〕,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16)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冷场之和是1080厘米,这

个长方体的长是〔135〕厘米。

解法:这个长方体一个长,一个款,一个高之和是:1080÷4=27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

270×3+2+1 =135厘米。

(17) 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128厘米,长、宽和高的比是4:3:1,它的体积是〔768

立方厘米〕

解法:这个长方体一个长,一个款,一个高之和是128÷4=3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

第 4 页

431

别是:32×4+3+1 =16厘米,32×4+3+1 =1厘米,32×4+3+1 =1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6×12×4=768立方厘米

(18) 有甲、乙、丙三个自然数,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12,乙、丙两个数的比是9:10,

这三个数的连比是〔15:36:40〕

解法:,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12,乙、丙两个数的比是9:10,假如组成连比,乙数必须是同一个数,因此要求出12与9的最小公倍数。12与9的最小公倍数是36,也就是连比中的乙数必须是36.36是12的3倍,是9的4倍,所以5:12=〔5×3〕:〔12×3〕=15:36,9:10=〔9×4〕:〔10:4〕=36:40,所以这个连比是15:36:40 (19) 3a=5b〔a、b不等于0〕,那么a:b=〔5〕:〔3〕 (20)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如下:

。在这副地图上量得A、

B两地长3.2厘米。那么A、B两地实际间隔 是〔 16 〕千米。 (21)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得得底面周长和高成〔 反〕比例。 1

(22) 假如a×3 =b÷2〔a、b都不为0〕,那么,a:b=〔3〕:〔2〕

(23) 45的因数有〔1,3,5,9,15,25〕,选出其中的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答案不唯一 (24) 小敏按4:1的比将一个长4厘米,宽3.5厘米的长方形放大后,面积是〔224〕平方

厘米。

(25) 小勇利用周末看了一本280页的故事书的62.5%,这时已看的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最

简单的整数比是〔5:3〕

2、 选择

(1) 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局部的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比是〔B〕 A 1:3 B 2:3 C 1:2 D 3:1

1

(2) 在比例尺1000000 的地图上,5厘米表示的实际间隔 是〔B〕千米 A 5 B 50 C 500

(3) 比例尺是一个〔B〕

A 尺子 B 计量单位 C 比

1

(4) 在一张比例尺是5000000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间隔 是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间隔 是〔C〕千米。 A 3 B 30 C 300

(5)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长方形是9厘米,这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A〕 A 9:5 B 21:9 C 14:9

(6) 有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5:3:1,最大的角是〔B〕 A 2021 B 1000 C360

(7) 有一个三角形,一个趸交是1200,另外两个锐角的比是2:3,这个三角形最小的角

是〔B〕

A 120 B 240 C 360

(8) 一个等腰钝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200,这个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与钝角的比是〔A〕 A 1:7 B 1:8 C 2:7

(9) 从A地道B地,甲要行2.5小时,乙要行2小时,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B〕 A 2.5:2 B 4:5 C 5:4

第 5 页

(10) 把线段比例化成数字比例尺是〔C〕

A 1:50 B 1:200 C 1:5000000 D 5000000:1

〔11〕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了540个零件,它们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3:4:5,乙加工了〔B〕个零件。

A 45 B 180 C 225

〔12〕前10个自然数中,质数之和和偶数之和的比是〔D〕 A 4:5 B 1:5 C 17:30 D 17:20

〔13〕在比例尺1:10000的平面图上,实际间隔 100米,图上间隔 是〔C〕 A 1米 B 1分米 C 1厘米

〔14〕实际间隔 一定,假如把比例尺扩大10倍,那么图上间隔 〔A〕 1

A 扩大10倍 B 缩小到原来的10 C 不变

〔15〕甲、乙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乙三角形的高是甲的2.5倍,甲、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B〕

A 2.5:1 B 2:5 C 5:2

〔16〕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4:5,这个三角形是〔A〕 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17〕甲除以乙的商是0.75,乙数和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D〕 33

A 1:4 B 3:4 C 4 :1 D 4:3

〔18〕比的前项是30,去过前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C〕 1

A 增加60 B 减少60 C 扩大2倍 D 除以3 3、 解比例

〔1〕5.4:1.8=x:15 11

〔2〕8:x=3 :16 7x〔3〕15 =75 113〔4〕2 :7 =x:4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 1、填空

〔1〕用2,3,6,9这四个数字共可以组成〔8〕个比例式。 〔2〕实际间隔 一定,图上间隔 与比例尺成〔正〕比例。

〔3〕路程÷时间=速度,假如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假如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4〕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底面周长〕和高成反比例 x

〔5〕5 =y,那么x和y成〔正〕比例.

〔6〕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成〔正〕比例。 〔7〕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8〕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当上一定时,被除数与除数成〔正〕比例。

第 6 页

〔9〕单价一定,总价和水浪成〔正〕比例。

〔10〕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好和〔高〕成反比例。 〔11〕圆锥的高一定,体积与底面积成〔正〕比例。

〔12〕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234千米,照这样计算,9小时可行驶〔702〕千米。 〔13〕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呈〔反〕比例 〔1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成正比例 〔15〕在三角形中,面积一定,底和高成〔反〕比例。

〔16〕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一定,一个外项与另一个外项成〔反〕比例。 〔17〕从甲地到乙地,一列货车要4小时,一列客车要3小时,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3:4〕 〔18〕A×B=C,当C一定时,A与B成〔反〕比例。 〔19〕在三角形中,底一定,面积和高成〔正〕比例。

〔20〕消费玩具的总个数一定,消费玩具所用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成〔反〕比例。 〔21〕x与y成正比例关系,填出下表。 x 2 8 16 45 y 40 160 320 900 〔22〕先判断x与y成什么比例,然后把表格补充完好。〔反比例〕 x 5 10 20 25 y 60 30 15 12 2、判断题 〔1〕一个分数的分母一定,这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数值成反比例。〔 〕 〔2〕一个提醒的中位线一定,这个提醒的高和面积成反比例。〔 〕 〔3〕长方形的长与宽成正比例。〔 〕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成反比例。〔 〕

x3

〔5〕5 =y ,x和y成正比例.〔 〕

〔6〕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 〔7〕自然数7与它的倒数成反比例。〔 〕 〔8〕减数一定,被减数与差成反比例。〔〕

〔9〕甲数与艺术成反比例,乙数和丙数页成反比例,那么,甲数和丙数页成反比例。〔 〕 〔10〕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 〔11〕物品的数量和单价不成比例。〔〕

〔12〕两个因数积一定,两个因数成反比例。〔〕 〔13〕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14〕修一段路,已修的长度和未修的长度是成反比例的是〔〕 〔15〕比例尺一定,图上间隔 和实际间隔 成正比例。〔〕 acac

〔16〕假如b =d ,那么,d =b 〔〕

〔17〕正方体的棱长和外表积成正比例。〔〕 〔18〕假如y=4x,y与x成反比例。〔〕 〔19〕圆的半径与周长成正比例。〔〕 〔20〕假如ab=40,a和b成反比例。〔〕 〔21〕一袋米,吃了的和剩下的成正比例。〔〕 〔22〕人的体重和身高不成比例。〔〕

〔23〕黄豆的出油率一定,榨出豆油的质量与所需黄豆的质量成正比例。〔〕

第 7 页

〔24〕北京到广州的间隔 一定,行车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 3、选择

〔1〕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高和面积〔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3)一个人的年龄与他行走的路〔C〕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4〕一个圆的周长和它的面积〔C〕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5〕在加法里,和一定,一个加数与另一个加数〔C〕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每班人数一定,班级数量与总人数〔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7〕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一定,一个外项与另一个外项〔B〕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y

〔8〕9x= 3 ,那么x和y〔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9〕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1) 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和底〔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2) 在图书馆有一批书,接触的本数与还剩的本数是〔C〕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a

(13) 一个比的比值是b ,那么〔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4) 下面各种关联的数量关系中成正比例的是〔B〕

A 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 B 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与积 C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15) 学校有一些跳绳,平均分给几个班,每个班分到的根数与班级数〔B〕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6) 从北京到上海所需要的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7) a×b=c,假如c一定,a和b〔B〕;假如a一定,b和c〔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8) 圆柱的底面积与圆柱的体积〔A〕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19) 一个人的身高与年龄〔C〕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0) 下面各种关联的数量关系中,成反比例的是〔B〕

A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B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C 总价一定,已付钱数和找回的钱数

第 8 页

(21) 一个梯形,它的面积一定,这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与高〔B〕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两条直角边的长度〔B〕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第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