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
一、互动谈话,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出去旅行的经历吗?出发之前,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我们出发之前,最想知道的就是我们离目的地到底有多远,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里程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24页的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 请学生独立观察,从表格和路线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提问:表格中的每个数据在路线图上分别是哪一段?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观察表格和路线图,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指一指,再到讲台前面利用大屏幕向全班同学汇报。
2.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1)提问: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与其他哪几段路程有关联,有怎样的关联?
(学生观察后明确:这段路程与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的路程是相关联的,北京到石家庄的路程减去北京到保定的路程等于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
(2)画一画。
①请学生动手在路线图上画一画,明确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指的是哪一段路程。
②请学生说一说哪段路程是表格中已知的,哪段路程是问题里所要求的,并在图上标出相应路段的数据。
(3)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表示这几段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如果有,就展示学生的画法;如果没有,就出示教材上的第二幅示意图。 请学生对照自己在原铁路图上表示的数据,分析这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异同。 预设
生1:两幅图中,每一段表示的数据都一样,都表示出了此题的数量关系。 生2:第二幅图画的是线段,并改变了原来路线图的方向。
(4)模仿第二幅示意图再画一画,画完后与同伴说一说每一段所表示的意义,并相互检查和订正。
(5)列式计算。
请学生独立算一算,得出结果,然后交流一下计算方法,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量在路线图中表示的是哪段里程。
3.解决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1)请学生结合行车路线图和里程表,在图中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2)独立解决问题,得出结果。 (3)集体交流。
说说算式中的数分别表示哪段里程,相减后得到的又是哪段里程。 4.解决问题: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1)找一找,画一画。
师:你们能标记出813和689分别表示哪两站之间的里程吗?能用线段图画出来吗? 请学生先找一找,再画出示意图。 (2)说一说。
请学生说出813和689相减后求的是哪段里程以及所画线段图表示的意义。 5.小结。
师:你们学会用图示表示所求里程了吗?谁能说一说路线图和线段图是怎样帮助你理解题意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线路图中找一找,画一画,能直观地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并使学生体会到画图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从而养成画图理解问题的习惯。
学习小提示: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你们“以勤为径”认真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油吧,孩子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