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含咏物)诗--赠友送别诗 伤时感世诗--思妇闺情诗 悼亡游仙诗--谈禅说理诗
{山水田园诗}
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
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水田园(隐逸)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动静结合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例: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答: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动、静相衬(“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等。
{羁旅行役、思乡怀人诗 } 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鉴赏要点:
鉴赏时要注意写景中的动与静、视觉与听觉、色彩的变化等等 一、抓住诗歌意象:
其二、要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了解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其三、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其四、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常用的表达技巧:
①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即事写情 ③虚实结合
例: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⑴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答: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⑵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答: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⑶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答: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歌鉴赏要点:
第一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第二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一、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盛唐: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二、每首诗歌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三、主旨不同 主旨之一:
与时代相和相应,跃马扬鞭赴边塞,反映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建功的雄心。 主旨之二:
反映唐代军中和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主旨之三:
表现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主旨之四:
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塞外征战的艰苦和战士以身许国的气概。 例1: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做简要的分析。 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 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 宏愿。 例2: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要点: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边塞诗思想内容归纳
1、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
2、表达诗人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希望立功边塞、报效国家的理想 3、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悲慨 4、抒写边思乡愁
5、对士兵英勇无私的爱国精神的赞颂,对他们艰苦生活的同情 6、盛赞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
{咏史怀古诗}
咏史诗几种常见思想感情
1.喟叹朝代兴亡今昔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 2. 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3.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或壮志难酬感 写作方法:
1.对比。2.融情入景。3.拟人。4.讽刺。5.衬托。6.用典。7.虚实 例: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 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答:“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赠友送别诗}
送别诗往往写得格调悠扬、音韵婉美、含义隽永。或慷概悲壮,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诀别。或情随景迁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一往情深。或者是表达别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煜的《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赠友送别诗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送别诗一般表现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等。一般来讲,其感情色彩比较悲凉,有着浓重的伤感情绪,意极悲凄,催人泪下;但也有一洗悲酸之态,吹响豪迈的号角,激情荡漾,气贯长虹者,如“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或运用优美的文字,勾画绮丽的意境,创设轻松的氛围,使人心旷神怡,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或慨叹尘世之喧嚣,追慕山林之空灵寂静,赞叹僧人之清静脱俗,富有禅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失落与孤寂之情,不遇而闲适之意,失意而怅惘的情怀。意境上哀伤凄凉寂寞冷清。有的则感情上充满豪情壮志,抒发慷慨的气壮山河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意境上豪迈激昂,意境高远。
赠友送别诗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融情于景(二)烘托渲染(三)以乐景衬哀情 (四)虚实相生 (五)比喻
{咏物感怀诗}
一、咏物感怀诗的思想内容
1、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2、游子逐客之悲凄征夫思妇之幽怨 3、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 4、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闲适之恬淡 5、秀美河山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 6、世态人生之感悟历史时空之哲思 表现手法
1.即景抒怀 2.托物言志 3.即事感怀 例: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