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
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
④ 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 C+ CO 2
2CO 是吸热反应) 。
△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 以
C、 H 2、 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C(s) + H 2O(g)
CO(g) + H 2(g) 。
② 铵盐和碱的反应如 Ba(OH) 2· 8H 2O + NH 4 Cl = BaCl 2+ 2NH 3↑ + 10H 2O ③ 大多数分解反应如
KClO 3、 KMnO 4、 CaCO 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
形成条件
利用历史 性质
常规能源
可再生资源 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一次能源
不可再生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新能源
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 不可再生资源
核能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电能(水电、火电、核电)
、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
[ 思考 ] 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 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
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
C + O 2= CO 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
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Ba(OH) 2 · 8H 2O 与 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 →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电力 )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 1)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 2)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3)两个
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
ne
=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
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
ne
-
=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3 页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 页,共 3 页名师归纳总结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名师归纳总结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 K 、 Ca、 Na 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 、氧化物( MnO 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
(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
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 H2 的放出。
(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 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
计原电池。 ④ 金属的腐蚀。 2、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
Cu - Zn 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 H 2、
CH 4 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
KOH 等)。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 v(B) =
c( B) =
n( B) t
V
t
①单位: mol/( L· s) 或 mol/( L · min) ② B 为溶液或气体,若
B 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 ( 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 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
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 浓度:增加
C 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 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 其它因素:如光(射线)
、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
、反应物的状态(溶剂)
、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
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
化学平衡 (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 “ 平衡状态 ”
,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 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
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
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 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
0。
精品学习资料 第 3 页,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