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二讲 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

来源:小奈知识网
第二讲 记叙文阅读--文章结构

一、考点精讲

[知识梳理]

散文形式灵活,构思精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一段,承上启下,从百草园过渡到了三味书屋,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语段(语句)的作用是散文考查的常见考点。

[命题形式]

通常有两种形式:填空题;问答题。 1、某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文中第几段或第几句,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方法技巧]

分析某段(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来进行.

课本示例:“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的作用:总括句,统领下文,点出百草园曾经是我“我的乐园”。

常用的答题技巧有: (一)结构上的作用

文章的结构包括标题、开头、中间和结尾。 1、句子在开头的作用

①引起下文(总领全文),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 ②照应(标题照应;上下文照应;首尾照应),为下文做铺垫 ③暗示主旨(中心)

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2、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 3、句子在文章结尾的作用

1

①总结全文

②照应(标题照应;上下文照应;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等. ③(揭示)主旨或(升华)中心

④思考与想象(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给人巨大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4、标题的作用 (1)行文线索

(2)(暗示)主旨或中心 (3)题目新颖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二)内容上的作用

①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②与主题的关系:揭示主题,升华主题。(答题时要将主题具体答出) ③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

二、真题精练

1别把我当陌生人

①“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②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③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他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2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 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⑤“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⑥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⑦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⑧“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⑨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我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⑩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 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

3

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准备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初读全文,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序号 1 2 3 4 5 6 2、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共8分)

(1)文章中说“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作者为什么会“怅惘”呢?(4分)

(2)文章第⑩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瓢,莹白,晶透,柔软.

情节 走进包厢 看到门被打开 ② 接过小女孩的荔枝 快到终点站 ④ 心情 忐忑 ① 担心 感激 ③ 难受 4

★3、本文开头和结尾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别把我当陌生人”这个标题的。(8分)

2和老妈过招

①老妈89岁,正在人生的第二个童年时期,又活泼又率真。我正当中年,精力充沛。可是别以为在耄耋老人的面前你就很强大,和老妈过招,胜算几何呢?

②老妈住在我家朝阳的大南屋,家庭公共电视在她的屋里.晚上老妈总是很早吃饭,很早睡下。老妈说:“丫头啊,我睡我的,你看你的,我听不见电视的声音,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为着诚恳的 缘故吧,老妈又说:“听话啊,我的老丫头,你看吧,愿意看到什么时候就看到什么时候。”

③老妈真好,事儿真少,不像我有些同学或朋友的老妈,事儿多。我于是服侍老妈睡下,然后回到沙发上看电视。没看上半小时,老妈高亢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丫头啊,别看了,这灯光晃得我心里闹腾得不行了.”因为声音太过突然,我打个哆嗦,手中的遥控器跌落在沙发上。打完哆嗦,我赶紧关电视,关灯,关门,乖乖地退出老妈房间。

④我另有两个房间,每间里都有电脑,坐在电脑前琢磨:老妈 lì 害呀,不受委屈。我心里很安慰,这个回合我输掉了,但是高兴。

⑤老妈每天都要问我一个问题:“百合有电话吗?\"百合是我女儿,在北京念大二。老妈耳朵背,我附耳回答:“有电话。”过不了多久,老妈又问:“百合有电话吗?”有时我忙着别的事情,有时心里被问得厌烦,就不到她的身边附耳回答了,而是先在脸上堆出笑来,口型

5

做得大大的,表示“有”。耶!老妈居然看懂了,高高兴兴的样子。这样一天下来老妈对这个问题又问了七八遍,我就笑呵呵地回答了她七八遍。可能问到第九遍时,我趋近附耳向她质疑:“妈,您都问了我一千遍了呀。”老妈眼 都不眨一下说:“哪有呢,我也就问了八百遍罢了.\"

⑥我哈哈大笑,老妈真调皮啊.这个回合我输得甘心。

⑦一天,老妈左侧髋骨突然疼痛,自言快疼哭了。推老妈去医院拍片子,医生说骨质疏松.按照医 嘱,系统补钙,喝奶,吃药,静养。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骨折 ,我买了坐便椅,不许老妈再去卫生间。这样过了几天,老妈的腿依然疼痛难忍,面部常有痛苦不堪的表情。又过了些日子,老妈平时端坐还好,稍微运动时,表情依然痛苦,躺下歇息的时候,连毛毯都不能自己盖了。我真的很急啊,可是灵感在此刻也出现了.我躲在屋外,偷窥老妈,有巨大收获.老妈独自一人的时候。居然能够比较自如地坐到坐便椅上解决问题,也能自己很轻松地盖好又轻又暖的毛毯。做 这些的时候,老妈十分平静安详.

⑧这一次,老妈当我面微微行动时,又说疼啊疼啊,表情显得很痛苦不堪.我俯身贴耳揭她老底:“老妈,没有那么疼吧,你其实不怎么疼啊!”老妈仰脸看着我,脸上换上一种如孩童般被揭穿真相的纳罕和羞赧,说:“你怎么知道的啊?\"

⑨这个回合我赢了,可是呆呆地想了想,又何必揭穿老妈呢?老妈够可怜的啦,她心里不知道有多害怕和无助呢.我把老妈楼在怀里,很是羞愧,于是这个回合我还是输掉了。

⑩其实,我知道母女之间哪有输赢呢,或者换句话说,我输了,也就是我赢了。

【注】纳罕:诧异,惊奇.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老妈 lì 害呀___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8分)

6

过招时“老妈\"的表现 (1) 反复问一个问题 (5) 过招时我的表现 外在表现 坐在电视机前琢磨 (3) (6) 内心感受 (2) (4) 羞愧 第一次过招 第二次过招 第三次过招 ★3.第①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联系上下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4分) A.抒写了人世间亲情的美好。 B,提醒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 C.启发我们要尊重和关心老人。 D.告诉我们要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

3舌尖上的乡愁

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

7

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⑥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⑦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着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的福报。

⑧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⑨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8

(2014贵阳中考题)

1.填空。

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_____;以第______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段⑤和段⑥中画线句分别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表达方式。(4分)

★2.段③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2分)

3.段④中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什么?(2分)

4.谈谈段⑦“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 的不同含义。(2分)

★5.文章以“舌尖上的乡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