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的探究

来源:小奈知识网


关于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问题的探究

【摘要】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工程整体的成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确保工程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招标过程;工程造价;评标方法;控制

一、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对造价控制带来的影响

1、在招标过程中,业主首先要做的第一步的就是要计算出实体工程量,主要采用施工图和统一工程量结算的方法,在列出工程量清单的时候,是必须要保证清单与实际的工程实物量能够对应的,最后,开发商根据清单报价,进行核算。但是如果采用上述模式,业主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风险来自工程清单“量”。

2、如果采用无标底的招标方式,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能理想的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导致实际方案超过设想底线;二是被怀有不良企图的投标者恶意围标。这两种情况带来的严重后果体现在所有投标者的报价均偏高;标中的赢家的最终报价高于我们认为的“合理价格”;业主对工程的预期指标达不到,投标的结果导致业主的预计基准无法体现。甚至,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为了各方面的综合考虑,重新开标。

3、即使在预期设定的,通过工程量清单计算出来的“最低的标价”中标的情况下,我们对这种情况的评价也会是多方面的,绝不会只看总价,而忽略了每一项的价格。但是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因为我们国家市场体制尚不健全,在部分地区和城市制定投标和中标的规则时,过分关注于投标总报价。这就给那些意图“恶意低价中标”的建筑商以可乘之机,导致的最终后果是,工程质量粗糙,达不到预计的工程目标。

4、工程清单计价招标中不是绝对禁止建筑商不平衡报价的,但是所谓的允许是有前题的:首先,工程项目的投标总价是必须固定不变的,然后根据招标文件中所列举的条件,在合情合理的框架内有尺度的调整子项目的报价。那么,这就是被默认为在保证总价不变的基础上,实施项目时可以尽量快速的并且更多的结算工程款,从而将所得到的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投标报价方法。但是每一种方法都会有弊端,这种策略的弊端就是造价发生异常波动,其因为就是施工中的各种变更。体现在中标报价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利润,建筑商会将工地造价向着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向调整,那么就会出现,真实结算的工程款会远远超过中标时候的“最低标价”。对于投标单位而言,就是无形中提高了工程造价,致使“低合同、高索赔”的现象频频发生,那么到最后损失最大的就是业主。

二、招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1、招标文件的编制

提到招标文件,显而易见的它肯定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不论是在招标过程中还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这种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要做好一个招标,必须要编制出一本超级棒的招标文件。其实,很多业主对这些都不是很了解,以下将要阐述的就是业主应该主要控制的几点:a、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可以尽量做到固定不变,不给建筑商留下可以钻空子的地方,并且将分项降低到最少的程度;b、对于那些不在工程量清单中的分外项,如果是可预见的,能事先设定的,就在招标书上规定好应有的运作流程;c、而在工程中是避免不了要增加很多单项工程量,若在总价包干的情况下,发生重大设计变更,超出合同约定范围比例的给予调整,并执行投标文件中的综合单价;d、对于某些市面上普遍的并且价格差异较大的设备和材料,在招标书中应该将其情况和各种参数标注清楚,例如:其功能、型号、技术要求、外观色彩及质量等。并且要和建筑商约定一个价格的上限,而且在开始施工前,将样机交给业主,业主审核通过以后才能使用,当然,如果业主发现他们所提供的样品达不到招标书中所提到的上限,业主有权降低它的价格。

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调整

前面已经简单提到过,投标计价的依据来自工程量清单。这个工程量清单的也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中的核心。而在招标过程中会再次产生一个清单,这个清单与工程量清单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一样的,招标中产生的清单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工具,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制作招标文件清单的大前题是以招标文件为依据,要能够达到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表达清单中每一个子项目的工作内容和要求的标准,尽量做到连分项工程清单也不出现纰漏和错误,不留下任何缺口。即使编制好的工程量清单,也要反复检查,多次校验,避免任何疏漏的出现。对于工程量误差大小计算的标准是:a、《主要材料价格表》中是否详细描写了所用设备和材料的品牌、规格、功能、型号、技术要求、质量等级等,而其中主要的材料质量档次是否能满足业主的预期要求;b、施工图内容的明确性;c、是否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固定格式设置的各种表格,帮助进行评标。

合理制定科学的评标方法

评标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采取合适的评价方法。在项目的技术含量不高,即资质一般的施工企业就能做的很好的,并且这样的施工企业在市场上的库存量又很大,那么就可以考虑用两阶段评标法。这种评标法就是在技术标上只评论是否合格,而不给出精准的分数,技术要求合格以后,再进行下一轮经济标的评审,通过经济标的最终得分决定最后的中标者。相反,如果技术含量很高、专业性很强、设计方案深度很高的项目,一般资质的施工企业无法胜任的,就必须将技术评分列为考核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所以应该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目前,部分省份现在比较流行“无标底招标”评标方式,这种方式是基于投标人较多的情况下,在所有的报价中去掉一个最高价,去掉一个最低价,最后取平均报价为评标的基准价格,然后用这个基准价来推断某个设定

的最低价是否在合理的最低价的范围内,既而决定最终的商务标。其实每种评标方式最终的目标都是要控制好造价,所以评标专家不光要严格审核标的总价,更要重点把关每一项的单价,尤其是再对待那些有许多分项工程,且每一项分项的价格都偏高,工程量较大,材料价格昂贵的大型重点项目更要进行非常慎重的审核,尽量杜绝承包商暗中报价不平衡,进而优选出不论在总价还是在单价都合适的报价。

造价控制风险的评估

工程量清单的计价体系是完全依附于市场的,它是商场导向的计价标准。但众所周知,市场价格是处于一种不断的变化当中的,那么体现在工程量清单下的招标中,不论是业主还是建筑商,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造价控制风险。可以简单列举为:工程量清单出现错误和纰漏的风险:设计的施工图纸出现错误和纰漏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地形等不可逆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施工遇到不可预计的问题,但必须克服而需要增加投入成本的风险;建筑商出现失误,导致材料或者设备报价错误的风险;市场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不定期价格波动的风险: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这些风险是不可预知,不可控制,却又深深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控制。所以,在业主进行招标文件的技术资料编制时,应该做到风险共担,这也是市场要求的法则。一般公平的风险约定为:业主相应承担工程量清单“量”的风险,而建筑商则相应承担“价”的风险。

三、结论

总的来说,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对于工程整体的利益而言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招投标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造价控制的成败。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采取并实施可行的措施,确保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并最终使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周林.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编制浅析[N]. 中国建设报,2013-11-01006.

[2]胡福玲.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分析与实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0:273.

[3]刘学. 如何做好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J]. 河南科技,2013,20:2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