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珠算与点钞实训》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计算技术点钞实训 二、课程代码:03010264
三、适用专业:会计
四、课程性质:职业技能课 五、计划学时:28学时
六、教学条件:会计手工实训室、多媒体教学 七、课程定位:
会计专业是我院经济管理系的骨干专业,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对行业、企业及职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其职业岗位和人才规格明确清晰,即:本专业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培养具有相应操作技能,并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财务管理类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我院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共有10个公共基础学习领域,10个职业基础学习领域,12个职业技能学习领域、3个专业选修学习领域和18个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计算技术点钞实训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中职业技能学习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职业技能课。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珠算与点钞实训》是在《基础会计》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财会、金融专业所必需的珠算与点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具备该技能的初级水平和操作能力,为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珠算与点钞实训》的任务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财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提供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会计》等。
八、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珠算与点钞实训,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珠算技术中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2)能够较为熟练地操作加减算; 3)能够识别真假币;
4)能够较为熟练地点钞,在速度上达到单位出纳和银行系统的一般要求。
九、课程目标: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采用集中实践方式;配备实训指导老师,组织和指导实训全过程,并根据学生完成实训的质量给予评分。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珠算要达到稳、准、快才能发挥珠算的作用,以体现出算盘的优越性。通过学习,除了掌握算理和算法,更重要的是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指法。开始时打基础,可以慢些,先求准,再求快。要反复练习加、减运算基本方法,逐步达到稳、准、快。以传票练习加上考核题,学生可以测定自己的计算能力,有利于促进学习。
十、实训内容:
《珠算与点钞实训》内容一览表
工作任务 学习情境 珠算基本 实训一 技术实训 珠算加算 技术实训 珠算减算 学习任务 任务1:了解珠算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学习珠算操作的正确坐姿、握笔方法 技能训练任务一:掌握操盘的姿势、握笔的 方法,练习清盘与布数 任务2:学习拨珠指法以及数字的读写方法 技能训练任务二:熟练拨珠方法, 参考课时 1 1 1 2 1 3 1 2 1 2 1 2 3 2 4 1 28 掌握数字的书写方法 任务3: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学习加法口诀 实训二 技能训练任务三:通过打666熟计加法口诀,通过 练习题及打传票熟练加法运算 任务4:了解减法的基础知识,学习减法口诀 实训三 技能训练任务四:通过打666熟计加法口诀,通过 练习题及打传票熟练减法运算 任务5:在老师演示下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技能训练任务五:通过打帐表算练习加减混合运算 ,提高打算盘的速度 任务6:课堂讨论熟悉百元人民币的真假鉴别方法 任务7:学习一张数、两张数、三张数、四张数四种 四种手工点钞法 技能训练任务六:在学习的同时反复练习四种点钞 指法 按照两个一组考核点钞速度和准确度,被考核学生 可任选一种点钞方法,其他学生自行练习 参与实训的同学全体自行练习一节课后,按 30人一组进行珠算5级加减算的考核 技术实训 珠算加减 混合运算 实训四 技术实训 珠算加减 混合运算 实训五 技术实训 手工点钞 实训六 技术实训 手工点钞技术考核 珠算加减算技术考核 对本次实训进行总结讲评 总学时 十一、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计算技术点钞实训》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是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提高会计会计业务实务的基本技能,使其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财会工作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以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选用:教材要符合高职高专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基本理论要重点突出、反映前沿,以必须够用为度。为此,我们建议选用自编教材作为主要教材。
2. 网络资源配置建议: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及会计手工实训室。
3.课件要求:课件编写要重点突出,要符合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各种类型的特殊经济业务设计学习单元,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和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教案要求:教案要载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学习参考资料,每章节要载明该章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作业等。 十二、考试/考核主要方法: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大作业、综合设计
十三、教学评价:
(一)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应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试卷或报告、成绩等写出分析报告。
(二)课程所属教研室在该课程的教学结束后,应负责组织进行学生评价、行业(含校内、外同行)评价、专家(含校内、外督导)评价、社会评价工作。
(三)突出过程评价和阶段(以工作任务模块为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上机实训、实训报告的那个进行综合评价。
十四、其它说明:
1.本标准由经济管理系会计教研室制定,经会计专业建设委员会批准,报学校教务处备案。执笔人:余在敏。
2. 本标准自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