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本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隐患管理,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依据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中国环保部公告 2016年 第74号)
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中国环保部办公室环办[2014]34号)
二、建立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1.主要负责人(总经理)对本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本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掌握、监督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2.成立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分管副总,组员:安环科人员、车间主任、财务主任、后勤主管。负责本公司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工作。
3.技术人员:化验员负责废水的COD、pH检测工作。 4.根据生产区域划分排查区域及责任人如下: 序号 排查区域 责任人 主要职责 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站、应急池、1 车间主任 清净下水暂存池 负责本区域2 罐区 仓库管理员 的隐患排查雨水排水井、管道及总排水闸;与治理工作 3 污水排水管道、总阀门及总排口; 安环科 废气处理罐、废固暂存间 三、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设施的操作规程和检查、运行、维修与维护规定,保证资金投入,确保各设施处于正常完好状态。
四、建立自查、自报、自改、自验的隐患排查治理组织实施制度 1.自查:
(1)检查内容: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分为应急管理隐患排查、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隐患排查两大方面。公司制定了符合实际情况的隐患排查表,包括:应急管理隐患排查表;分为生产车间、罐区、应急池、仓库、污水处理站、清净下水池、废固暂存间、废气处理罐、雨水排放管路、污水排放管路共10个区域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隐患排查表。
(2)检查频次:实行综合检查、日常检查(兼专项检查)两种方式,其中综合检查为公司级检查,每年一次;日常检查为车间级检查,每月一次。根据隐患产生的原因,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
1
2.自报:公司非管理人员发现隐患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或者安环科报告;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隐患向安环科或分管副总报告。填写《隐患报告单》。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及时予以处理。
在日常交接班过程中,做好隐患治理情况交接工作;隐患治理过程中,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
3.自改:一般隐患必须确定责任人,立即组织治理并确定完成时限,治理完成情况要由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予以销号。
重大隐患要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治理目标、完成时间和达标要求、治理方法和措施、资金和物资、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责任、治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或应急预案。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应报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发,抄送企业相关部门落实治理。
企业负责人要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进度,指定分管副总对治理进度进行跟踪监控,对不能按期完成治理的重大隐患,及时发出督办通知,加大治理力度。
对因排查隐患不深入、不细致或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致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的,依据本公司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者,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对在本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者,给予奖励。
4.自验: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编制重大隐患治理验收报告,由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予以销号。
五、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
公司每年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的操作要求、隐患排查治理案例等开展宣传和培训,并通过演练检验各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提高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如实记录培训、演练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并将培训情况备案存档。 六、建立档案
1.企业隐患分级标准。 2.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3.年度隐患排查治理计划。 4.隐患排查表。 5.隐患报告单。
6.重大隐患治理方案、重大隐患治理验收报告。
7.培训和演练记录以及相关会议纪要、书面报告等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书面材料。
8.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应至少留存五年,以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抽查。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