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导入”不仅是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何在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而本文就是笔者对英语课堂导入的一点思索。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前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与方法。”而要达成这一效果,抓住课堂的前几分钟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就被吸引,激发兴趣。下面,本人谨结合学生以及本人所教授内容的特点,对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展开一些探讨。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及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
习任务中来。
3、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
二、英语课堂导入艺术的原则 1、导入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性的导入内容会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英语课从由老师“要我学”转变成学生“我要学”。 2、导入要有时代性
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师授课时如能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导入要有科学性
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4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先宾夺主,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4、导入要有贴切性
即导入的情节和课文的内容相联系,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不能离题。
5、导入要有目的性
课文的导入是为了保证课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应该服务于课文教学,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要学。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入的方式应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常见的方法有: 1、 1、直观导入法
即通过图片,实物等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如幻灯机或电脑展现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如在上高中必修①第四单元(earthquake)时,教师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娱乐放松型导入
游戏,歌曲、故事、猜谜语、顺口溜都是属于娱乐放松型导入。这种导入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娱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训练他们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在表达能力及听力能力的训练中。如在讲授第一册美国乡村音乐时,country road 那优美的旋律伴着精彩的移动画面,一下子打动了所有在场者的心,为课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背景知识导入
背景知识导入是教师把课前查阅筛选的与当堂课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以故事叙述或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的导入。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于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4、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他们的言谈、表演作为导入 充分掌握学生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和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5、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的知识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导入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比如,教师在写作课上讲正式信件的格式时,首先复习以前讲过的非正式信件的格式,然后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导入新的内容。 6、比赛导入
在以练习为主的课堂中,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以比赛的形式导入,以座位小组为单位或以性别为单位都是不错的组织形式,能把学生的情绪尽可能快的带入到积极参与状态,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7、时事导入法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些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时事导入法首先要求教师要关心国内外时事,关心学校和学生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只有教师平时注意细心观察,才能巧妙地利用一些热点时事,为教学服务。
结束语
作为每堂课的开始,具有艺术性的教学导入直接体现“未成曲调先成情”的特点。经过尝试后我更觉得导入阶段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且值得探索和研究的环节。因为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既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创造。他们产生了想要开口交流的愿望,自然就会更积极地思考,而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自然课堂效果就更显著。因此,“do the things right, do the right things”将会是课堂导入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探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邵细芳、欧阳菁;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2,(03)
3、张国华;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模式探讨 [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张锁占;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j] 衡水师专学报;1999年 01期
5、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6、刘红宇 “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的呈现”,《中小学外语教
学》(京),1998年第2期。
7、汪胜光 “利用文中插图,进行导语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京),2002年第3期。
8、莫幸华 “谈高中英语课的导入”,《中小学外语教学》(京),2005年第6期
9、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10、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11、杨连瑞. 英语教育学 .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2、王怀彬等. 新教学方法 . 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13、李文海等. 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 .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
14、《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15、陈英和 《认知发展心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16、陈亮;英语辅导报高教版03~04学年度第31、32期; 17、王怀彬等 《新教学方法》 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18、李文海等 《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19、程晓棠,郑敏编.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20、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9
2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22、周兴东 “课堂激趣六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5.
23、《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2005. 24、何亚男 > 2008.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